紫禁城,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现今位于中国寸土寸金的北京最中央的地方,占据了全中国最贵的一块地。
明清两代的皇帝,就是这套“高级别墅”的主人,那么作为预备役皇帝的太子,能住几间房呢?
承乾宫,明代永乐十八年建成,原名永乐宫,崇祯五年八月改名为承乾宫,取“顺承天意”,是北京故宫的内廷东六宫之一,与西六宫的翊坤宫对称分布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两侧。明代为太子或贵妃的居所。
“承乾”二字在皇家很是独特,唐初李渊即赐李世民居承乾殿。
承乾殿,明代太子居住的这所宫殿有多大呢?
承乾宫为两进院,正门称承乾门,向南而开。前院正殿即承乾宫,面阔5间,歇山式屋顶覆黄琉璃瓦,飞檐各安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以龙凤和玺彩画装饰。室内方砖墁地,天花彩绘双凤。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天朗气清之夜,太子可以在此处赏月,各般情愫涌上心头。东西各有3间配殿。
后院正殿有5间,两侧配有耳房,东西还有配殿各3间,西南角还有一座井亭。
清代以后,承乾宫彻底成为后妃居住的地方,而太子的宫殿改为毓庆宫。清代顺治帝的皇后,也是在影视剧中常能见到的董鄂妃、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即咸丰帝的母亲都曾居此宫。光绪时期,东配殿还曾作为皇后的膳房。
故宫养心殿启动大修工程。一向鲜为人知、被称为“迷宫”的紫禁城“太子宫”——毓庆宫,将在大修结束之后,首次对外开放。毓庆宫是康熙年间特为皇太子胤礽所建,后作为皇子居所。正宫的工字殿分隔灵活巧妙,大小空间变幻莫测,室内设计极富特色,因此有“迷宫”之称。
乾隆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一开始虽然居住在毓庆宫,但成婚后就移居乾西二所,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后,住地赐名“乐善堂”。等乾隆皇帝正式“转正”,登基为皇帝后,将自己曾经的住所重新命名为“重华”。
乾隆皇帝晚年的时候,将自己当年使用过的各类生活物品及祖父、父亲的赏赐等含有重要意义的物什收纳到重华宫。这间他处于“皇帝预备期”时居住的宫殿变成了一个记录他个人的小型博物馆。
不过正经而言,毓庆宫才是整个清代的太子居所。
那么毓庆宫又有多大呢?
毓庆宫为四进院。摄影/澄像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毓庆宫的院子很小,房子也不大,是一座工字形的宫殿,紧紧地夹在两排又矮又小的配房之间。里面隔成许多小房间,只有西边较大的两敞间用做书房,其余的都空着。两间书房,和宫里其他的屋子比起来,布置得较简单……”
毓庆宫是由长方形院落组成的建筑群,前后共四进。正门前星门,门内为第一进院落,有值房3座,西墙开阳曜门与斋宫相通。
过院北祥旭门为第二进院落,正殿惇本殿,东西配殿各3间。
第三进院东西两侧各有围房20间,直抵第四进院,正殿即毓庆宫,建筑为工字殿。前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明间开门,次间、梢间为槛窗,后檐明间接穿廊与后殿相通。穿廊面阔1间,进深3间,东西两侧均为槛窗。
后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明间与穿堂相通,廊檐安小板门,次间、梢间为槛窗,后檐均为槛窗。后殿室内明间悬匾曰“继德堂”,西次间为毓庆宫的藏书室。东山墙接悬山顶耳房1间与东围房相通。
最后一进院内有后罩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悬山顶,前檐出廊,明间开门,次间、梢间为槛窗,东西两侧有耳房,与东西庑房转角相接。
毓庆宫是独立的,与旁宫和后宫完全隔离。院内所谓“间”并非指一间房,而是古建筑计数单位,两柱之间即为一间。可见所谓“面阔五间”,其实间无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