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梵蒂冈:罗马“城中之国”事

撰文/刘荣

梵蒂冈,可谓当今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它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以四周城墙为国界,故曰“城中之国”。梵蒂冈尽管很小,却也是欧洲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在联合国派有代表。梵蒂冈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文化瑰宝。

_0018845.JPG

● 圣彼得大教堂和圣彼得广场旁的柱廊

_0018874.JPG

梵蒂冈沙盘。摄影/金建辉

IMG_5473副本.jpg

圣彼得大教堂内的镀金铜质华盖

“公主殿下,在这次欧洲之行中,哪个城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美好?”

“罗马,当然是罗马。”

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里的最后一句台词,让罗马城在长达60多年的影像记忆里春风十里,闪烁着桃花般的光彩。

老影迷一定记得,在电影片头展示的罗马城街景:一大片雄浑而工整的广场,足以容纳50万人。这是著名的圣彼得广场,因广场正面的圣彼得教堂而得名。慕名前往罗马古城观光的游客,往往会像片中的男女主角一般,突然闯入圣彼得广场。

在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能俯瞰到这个由黑色小方形石铺就的椭圆形广场。圣彼得教堂两侧,延伸出两组半圆形的大理石柱廊,犹如张开的羽翼,形成一长两短、气势恢宏的三条走廊。在广场的中央,一座高约25米、重320吨的埃及尖顶方碑直指云霄——在梵蒂冈的明信片上,时常可以见到这处标志性的景观。

这座令人过目难忘的广场位于今日梵蒂冈境内的东部。因此,浪漫的《罗马假日》,有一份温情注定和梵蒂冈相关。事实上,不只在影像里,梵蒂冈的历史文化与罗马城一直血脉相连。

罗马血脉

无须文艺作品的刻意渲染,梵蒂冈天然具备历史的厚重。仅在圣彼得广场上,就随处可见与罗马、意大利乃至欧洲文明相关的无数细节。

首先,广场的总设计师是意大利人贝尔尼尼,他精于雕刻和建筑设计,把自己擅长的巴洛克艺术融入这个伟大的设计中,花了11年建成了广场。

为了让世界各地的信众便于聆听教宗的演说,圣彼得大教堂广场被设计成巨大的椭圆形。在广场两边,还设计了各自独立的列柱,即便在几十万人聚集时,信众也能十分顺利地走向教堂。而教堂连接处伸出的梯形前庭,意在将教堂喻为母亲,张开双臂环抱全世界的信众。

两侧廊柱由284根多利安柱式圆柱和88根方柱组成,圆柱上有140个圣人像,据说,雕刻的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圣男圣女,细心的人还能在柱廊顶部发现阿历桑得罗七世教皇的徽记。贝尔尼尼的设计心思,体现在两侧的廊柱每4个一列,分成32排,而有心者从广场中心的方尖碑往任何一个方向看去,都会发现每4根圆柱看起来在一条线上,将西方建筑美学的对称和工整运用到了极致。

据说,安置在广场中央的方尖碑渊源颇久,是罗马帝国时代屋大维征服埃及后,从亚历山大带回来的。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为了将石碑顺利地移到圣彼得广场,一度动用了900多名工人、150匹马和47台起重装置,足足用了将近5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这一庞大的工程。奇怪的是,方尖碑虽然来自埃及,但是并不曾刻有埃及的象形文字。

这个原本旨在彰显武功的方尖碑,给梵蒂冈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据说,在中世纪以前,意大利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方尖碑下面埋藏着恺撒大帝的骨灰。到了后来,基督教力量兴盛,又开始流传方尖碑下面保存着耶稣受难时的十字架残片。

当然,这个广场还不足以概括梵蒂冈和罗马的渊源。梵蒂冈城国的出现,最早与公元前4世纪末的一场战争相关,因为这场战争,意大利人发明了一句谚语:“白鹅拯救了罗马。”公元前390年7月18日,欧洲西北部的高卢人(法兰西人)兵犯罗马城,罗马人惨败。市民外撤,而100多位誓死与罗马共存亡的长老,在中心广场被高卢人屠戮。

屠城之后,高卢人进攻罗马军队驻守的卡庇托林山岗。在一次突袭中,高卢人偷偷攀上山岗,而这时罗马士兵们都在熟睡,山上神庙的祭祀品——白鹅却被惊醒了。鹅的叫声拯救了罗马士兵。之后,面对罗马人长达7个月的坚守,高卢人打了退堂鼓,带着罗马赠送的1000斤黄金撤离。从此,拉着被披挂了彩带、装饰华丽的白鹅游行,成了意大利人的特有节庆活动。

关于梵蒂冈的故事进入第二个阶段。756年,法兰克王国的篡位者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为了感谢罗马教皇此前的帮助,他把东罗马帝国原拉文纳总督辖地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势力急剧扩张,教皇国也随之建立,势力达到一时之盛。直至1870年,意大利收复了罗马及周边地区,教皇被剥夺了世俗权力,领土收缩,退居到梵蒂冈宫中,但教皇复国之心一直不死。

导致梵蒂冈真正独立的历史大事件,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的意大利王国虽然打了胜仗,却因此积贫积弱,经济举步维艰。而奥匈帝国瓦解后,失去了强有力支持的教皇也显得力不从心。新上台的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要巩固法西斯政权,需要教皇这一精神领袖的支持,而同一时期上台的教皇庇护十一世要恢复古罗马帝国的版图,需要意大利划分出一个行政区域,二者决定携手合作。

经过3年费尽心机的曲折谈判,双方最终于1929年2月11日正式在罗马拉特兰宫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条约规定,“教皇承认意大利王国,承认罗马为意大利王国的首都”;意大利王国把梵蒂冈从罗马划出来,让教皇建立一个“中立”的“梵蒂冈城国”。

同年7月25日,教皇来到圣彼得广场,接受了一万多名意大利士兵和法西斯军官的祝贺。从此,梵蒂冈城国诞生了。

069465-020.jpg

梵蒂冈的教皇警卫队

特殊城国

今日,游客来到梵蒂冈城——拉丁语中的“先知之地”,会领略到许多趣味和反差。

所谓城国,看似很像希腊时代的城邦国家,却又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梵蒂冈城在这个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既是首都也是国家的城市。

首先,梵蒂冈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主权国家,全部面积仅为0.44平方公里,差不多和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一样大,徒步走遍全国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在这里,常常会忘记自己置身于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同时,这里也是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国家之一,公民大部分是神职人员,包括主教、神父、修女,以及著名的瑞士卫队。这些职业类型少且趋同,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此外,还有大约3000名工人,负责梵蒂冈的日常运作,他们并不住在梵蒂冈城内。据说,这里的公民大多子承父业,因而该国没有失业一说,同时也不需要缴纳任何赋税。但是,为了避免国民游手好闲,法律还特别规定:到了21岁还没有正经工作的人,要被取消国籍。

从梵蒂冈城的平面图上看,全部国土面积呈现为不甚规则的四边形。它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国界基本沿着梵蒂冈古城墙为标志,成为一个独特的“(罗马)城中之(梵蒂冈)国”。其领土范围之内,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和梵蒂冈博物馆等——现在,它们都是全世界非常热门的景点。

梵蒂冈城国被全世界城市规划师交口称赞,因为它的规划不同于传统的“中心辐射式”城市布局(以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为代表),也不同于现代大都市的均衡式布局(按照生产、生活和商业等功能均衡划分)。它以主体建筑圣彼得大教堂及广场为参照物,向四面延伸,布局在对称中又存在着不对称的变化。其中,圣彼得广场和教堂占据了城区东南部的位置。西斯廷小教堂位于圣彼得大教堂西北部,西斯廷教堂以西是教皇谒见厅。圣彼得广场连着协和大街伸向东方,大街的尽头就是台伯河。城区东半部有贝尔维迪宫庭院和梵蒂冈博物馆及中央邮局,在城区东北部,是面积可观的梵蒂冈花园。

圣彼得大教堂和西斯廷教堂盘踞东面,以梵蒂冈花园为主扼守西部,一面是宗教事务区,分布着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小教堂、教皇谒见厅等;一面是生活区,分布有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宫院及邮局。作为大教堂的功能机构,教皇的瑞士侍卫营和教皇办公室位于大教堂广场的东侧。

从土地面积、人口上讲,梵蒂冈是一个“袖珍国家”。但从功能上讲,它的国境之内分布着宫院、教堂、图书馆、邮局等设施,应有尽有。这里通用的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和拉丁语,国民信奉天主教。由于梵蒂冈国土面积太小,意大利驻梵蒂冈大使馆不得不放在意大利境内。

“城中之国”没有自然和矿产资源,没有工业制造业和种植农业。它的国民和教皇的日常物品全由意大利供应。但是,梵蒂冈却是一个庞大的金融托拉斯,有着可观的金融资产,在北美、欧洲诸国有数百亿美元的投资。据说,它的主要财政来源于旅游、邮票、不动产收入,特别是不动产的利息。梵蒂冈还有自己的货币,汇率上曾和意大利里拉接近。梵蒂冈的财产状况从来不对外公布,银行业务极端保密,用“富可敌国”这个词形容身份特殊的梵蒂冈城国,既贴切又有一些违和的趣味感。

同样的,梵蒂冈也有自己的国防力量,比如瑞士近卫队和梵蒂冈宪兵。著名的瑞士近卫队成立于16世纪初,人数约为 110 人,身高为170~190厘米,从瑞士信奉天主教的四个州中19~30岁的男性里甄选出来。他们穿着据说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传统服饰,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保卫着教宗、政要和梵蒂冈的建筑。这些大帅哥无疑是城中恒定的一道风景线。而梵蒂冈宪兵人数约为 130 人,维持着梵蒂冈城的日常安全和社会事务。

_0018913.JPG

梵蒂冈美术馆内的天顶画

_0018926.JPG

梵蒂冈美术馆的松果庭院中的游客

梵蒂冈的主人

欢腾的罗马

高贵的罗马

你是伯多禄的圣座

他曾血洒罗马

伯多禄,被授予天国的钥匙

教宗,是伯多禄的继承人

教宗,是坚振众信友的导师

教宗,是天主的众仆之仆

捕人的渔夫

群羊的牧人

联结天堂与人间

教宗,是基督在世的代表

是风浪中的避风港

黑暗中的灯塔

和平的守护卫者,众人的卫士

自由的守望者

你充满权威

……

这首《教皇进行曲》非常直接地点明了教皇之于梵蒂冈的地位。弹丸之地的梵蒂冈,前身是教宗国,接受圣座的直接统治,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而今,这里仍然是全球1/6人口心目中的“天主教圣地”,教皇代表上帝管理世界各国10多亿教徒。

梵蒂冈具有神秘而强大的宗教气质,当人们进入欧洲最大的公共空间——圣彼得广场,就能感受到信仰的震撼力量。然而更让人们震撼的是世界五大教堂之首的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为纪念耶稣的门徒圣彼得而建的。据传,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他最虔诚的信徒——圣彼得也在64年7月被尼禄皇帝倒钉于十字架上处死,葬在梵蒂冈。326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彼得陵墓处兴建了一座大教堂,称为圣彼得大教堂,以示尊敬。

1506年,这座大教堂由教皇朱利奥二世在原址筹建。正如罗马城不是一天修就的,大教堂的宏伟壮观也同样有迹可循——历经120年的建造过程,经由当时意大利最优秀的9位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基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等人)之手,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

重建后的教堂外观简洁,内部极尽华美,是典型的罗马长老会堂风格。平面呈纵长十字形,十字交叉部分上覆穹隆圆顶,十字交叉处的教皇祭坛是整个教堂的中心,为四方形。四个角上各有高高的壁柱,柱脚下部塑有一个巨大的圣人雕像。教堂主体长212米、宽137米,中殿高46米,圆顶直径42米,圆顶上有十字架顶尖,离地面约137米,面积为15000平方米,可容得下数万人同时进行礼拜。

在教堂的地下墓室,点着数十盏长明灯,象征着永生不灭。圣彼得和历代教皇长眠于此,棺盖上刻有他们的名字,圣彼得大教堂的价值之所以独步全球,恰在于此。

在一部2011年上映的电影《教皇诞生》中,人们可以看到这个大教堂的全貌。影片讲述了老教皇去世后,各教区的红衣主教推举出了一位新教皇梅尔维尔,然而梅尔维尔却不堪重负临阵脱逃的故事。

当然,现实中的教皇不太可能临阵脱逃,他任重道远,往世界上179个国家和地区派驻“圣座大使”(大使)、“圣座公使”(公使)和“宗座代表”(教宗的代表,在法律上不执行外交职权)。梵蒂冈外派的大使在天主教国家享有特殊礼遇,大多数天主教国家都承认梵蒂冈大使们的特殊地位。而这些天主教国家的大主教,通常由他们来任命。

_0018861.JPG

● 梵蒂冈巍峨的城墙上教皇的徽章

_0018831.JPG

● 梵蒂冈街道上散步的修女。摄影/金建辉

同样,世界上有179个国家和地区在罗马派有驻梵蒂冈的使节。通过他们控制本国天主教教士在梵蒂冈国的活动,并参加国际政治、经济活动。有时候,教皇本人会出访了解各国天主教的传播情况,并亲自任命各国的大主教。比如2014年,梵蒂冈现任教皇方济出访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各处圣地。这是梵蒂冈历代教皇中第二个走出梵蒂冈的精神领袖。在50年前,保罗六世教皇曾首开先河,出访天主教圣地,开启国际牧灵之旅。

教宗的特殊地位,还体现在梵蒂冈机密档案室中。梵蒂冈这一档案室位于梵蒂冈城,紧邻圣彼得广场的梵蒂冈图书馆,是罗马教廷颁布的法令资料库。在档案室内,存有国家文件、教宗和其他国家首领和宗教要人的往来通信、教宗账簿和其他文件。据说,档案室的书架有84公里长,参考目录就有35000卷。这些档案是教皇私人财产,并不属于天主教廷或罗马教廷的某个机构,只有研究人员可以进来检索。 0MFLIFfH+/u8u5PWUtq4huvbrXarsFdGe6AFBYE28ZlyvfAjf0AKJxeKa2jMNu0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