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但是,今天的中国不缺培育农作物的专业户,恰恰缺少培养人的专业户。何以至此?从根本上讲,乃是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存在严重不足。其实,教学既不是“工业”,甚至也不是“农业”,而是养人的生命的活动。但凡人的生命,都有自身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自他自身的意志和精神,来自他自身的本性和内在力量,来自他自身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点。我们可以将人的这些生命力归结为人本身的内源性。对于人的这种内源性,外部环境不能彻底改变它,只能顺应它、保护它和发展它,此所谓古人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正因如此,教学需要的是能真正了解学生生命的“农人”,而不是流水线上技术熟练的“工人”;教学需要的是保护、激发和引导学生生命的内源性,而不是从外部对其加以强制和塑造。另一方面,学生生命发展的根本内容乃是精神生命,学生生命发展的终极价值乃是精神价值。这意味着,作为养人的生命的活动,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养育学生的心灵、精神和灵魂。此所谓“教育之道,道在心灵”。因此,教学需要的是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灵,绽放学生的心灵。何谓心灵?在教学条件下,心灵就是学生的兴趣、情感、思维和品性。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生命内源性?如何激扬学生的生命潜能?如何触及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灵和绽放学生的心灵?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高新实小”)在教育部重点课题“‘疑思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获得了一些最为基本而又最为可贵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操作成果。

问题、疑问、困惑是课堂的触发器和驱动器。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没有问题、疑问和困惑的地方便没有课堂;没有问题、疑问和困惑,学生的学习就难以真正发生。正是问题、疑问和困惑,触发了学生深层的兴趣、情感和思维;正是问题、疑问和困惑,驱动学生不断地体验和思考,促进学生持续地建构知识和运用知识。正是从这些意义上讲,问题、疑问、困惑是课堂的触发器和驱动器。不仅如此,借助问题、疑问和困惑,学科与学生、学科与生活、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得以沟通;借助问题、疑问和困惑,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得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一个好的课堂需要为学生创设出精妙的问题、疑问和困惑,一个好的引导者首先是一个优秀的问题、疑问和困惑设计者。

教学即导学。什么是教学?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高新实小的“‘疑思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明确地提醒我们:教学不是别的,而是导学,是引导学生学习,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出精妙的问题、疑问或困惑。以此为基础,教师要努力做好三件事情:一是“给机会”,即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己尝试、独立思考和自主发现的机会。二是“供方法”,即尽量给学生提供学科思想方法与学科学习方法这两类方法支持,以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育品质”,即不断培育和强化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自觉性、反思性等自主学习的品质。显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确立基于“有”的儿童观,即相信儿童具有学习的本性、欲望、兴趣和能力。

几年研究下来,我们都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切身感受:教师是真正的教学实践创新者!几年中,高新实小的教师们在“实践——问题——研讨——反思——实践”的循环往复中,对“疑思导学”教学模式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如语文学科的“问题——研读”“疑思——创读”“探究——品读”“研读——学创”等模式;数学学科的“启悟——疑思”“助学——疑思”“疑思——体验”“疑思——分享”等模式;英语学科的“疑思——练创”等模式;艺体学科的“情——景(境)——声”“欣赏——创美”“疑试导练——悦动创生”等模式;科学教学的“疑——思——创”等模式。不仅如此,教师们还在大量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分别从问题设计、自主学习、思维引导和学习评价等四个方面,归纳了“疑思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

或许这样的研究尚显稚嫩,但我们相信:好的教学必定是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教学,必定是深入课程教材内核的教学,必定是引导学生持续建构的教学。而“‘疑思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恰恰是我们对此所做的一次尝试性努力。

四川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李松林
2016年3月 Nc+Jv9ZEyWrn1cYHoAjSb/2W22B2OM5Oyj/8VUWEhF5tBdSUh22rBpVoCVP9Us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