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创新和创新思维

一、创新的分类

创新由于涵盖创新实践的内容,所以,它的范畴比创新思维广泛,所有新生事物都可以归类于创新。创新不一定都会产生好的结果或有正效应,有的创新甚至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克隆人,以至于其被国际社会所禁止。为便于全面、系统、正确地认识创新,有必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创新进行分类。

创新的种类和方式非常多,有必要加深对常见创新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以正确把握创新的主攻方向。

(一)知识创新

知识是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两大类。知识创新是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过程,也是知识不断丰富和积累的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就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总结新经验,汲取新教训,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新发明和新专业技巧的源泉,也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断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技术创新

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应用的具体成果、经验和诀窍的总和,也是操作技巧的统称,一般只针对人类解决自然界(包括人体)问题而言,但也有向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渗透的趋势。由于自然界问题的复杂性,技术通常被赋予专业的特性,形成专业技术范畴。个人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基本层面。个人技术创新,一般是指个人在某一专业领域创造了新的知识应用成果、诀窍和操作技巧。例如,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创造了水稻杂交技术,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创新了脑动脉瘤手术的技巧。企业技术创新,一般是指企业在研发、生产和营销产品过程中,创造了新设计、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生产方式和新经营管理网络系统等。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成果,最终要通过新产品和新服务集中表现,以实现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一般而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只有把技术创新的最终成果——新产品推向市场,实现规模化、产业化乃至全球化经营,才能通过收益抵补技术创新的费用,才能不断追加技术创新的投资,从而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否则,如果新产品实现不了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投资变成“肉包子打狗”,那么,企业就没有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也难以做大做强,必然会失去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三)实物产品创新

实物产品是指有形的、生产与消费能够彼此分离的产品。例如,汽车是可以眼见、手摸的实物,可以在北京生产,在河北销售。实物产品创新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发明某种实物产品;二是改进和升级换代某种实物产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明某种实物产品很难,因为人类创造的实物产品种类已经极为丰富了。因此,现在人们对实物产品创新的解释,一般是指改进和升级换代某种实物产品。企业是现代社会实物产品创新的主导力量,个人对实物产品的创新主要集中在手工艺品、文化艺术品等少数领域。

(四)服务产品创新

服务产品一般是指无形的、生产与消费同步实现的产品。例如,打电话、理发和签订房贷合同都是无形的、生产与消费同步实现的产品,理发师在北京不可能给在河北的顾客理发。服务产品的范围很广,涵盖了全部第三产业或服务业的产品。服务产品的种类远远超出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实物产品的种类。服务产品创新是指研发、创造、设计和改进服务产品,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包括改变电话计费方式、设计新发型、放宽房贷条件等。服务产品创新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主动力,个人和企业都可以在服务产品创新方面大有作为。但服务产品创新搞不好,会导致经济危机和引发社会动荡,严重阻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起因就是美国金融企业搞所谓“次级房贷及其衍生品”的服务创新。因此,在某些重要的服务领域,包括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传媒业、教育培训业、医疗社保业、环境管理业和房地产业等,服务产品创新必须是有条件的、讲诚信的、受严格监管的,绝不允许个人和企业以服务产品创新的名义破坏“规矩”。

(五)企业组织创新

企业组织创新是指企业在组织形式、职能结构、产权结构、区域布局结构等方面发生变革。在当今信息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必须打造新的经营模式或商业模式,这就逼迫企业自我革命,不断创新组织的形式与结构,以提高效能,从而导致新型组织不断出现,包括网络组织、虚拟组织、扁平组织、并行组织、不规则组织等。同时,企业的分拆、购并、重组、加盟、直营等组织方式,也属于企业组织创新的内容,它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

(六)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它涉及的具体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计划管理、战略管理、经营管理、组织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物流管理、原材料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管理、文化管理和营销管理等。企业管理创新就是指对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和各环节实施变革。这种变革,一方面表现为设计和实施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原有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办法进行改进。企业管理创新突出强调的是引入新的管理方式,特别是适应知识化、数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要求的新的管理办法。

(七)制度创新

制度是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统称。制度创新强调的不是微观层面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变革,而是指宏观层面的、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制度变革。这种变革要求立法部门和政府部门必须本着鼓励个人和企业创新的原则,废止或修订不合理的制度,建立新的有利于激励和保护个人、企业创新的制度,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降低交易成本。

(八)市场创新

市场是产品与服务交易的总和。市场创新是指新的产品和服务交易的确立、兴起与发展。新产品与服务的开发是市场创新的基础,新产品与服务交易规制的确立是市场创新的关键。这种交易规制,包括市场准入制、市场监管制和市场退出制。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企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市场创新,才能获得生命力,即创新产品与服务是企业的立命之本。立法机构、执法机构和政府是交易规制确立的主体。确立交易规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市场的诚信、秩序、公平、公正和公开,确保企业、消费者乃至国家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黑店”、恶性竞争等方面的问题。但交易规制确立的主体,特别是政府,不能以维护市场秩序为名,设立种种“门槛”和繁杂的办事程序,阻碍企业市场创新行为。否则,市场创新就难以形成。

(九)国家创新

国家创新是指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变革与发展。与城市创新相比,国家创新的范畴不仅是地域的扩展,而且涉及政治建设、军事建设和民族发展的内容。因此,国家创新需要从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之林的角度出发,通盘考虑国家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个层面的建设与发展需求,动员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协调好国际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创新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以实现民富国强的愿景和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二、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

(一)开放性

开放本质上是一个广阔空间的概念,用于描述创新思维的特性,则是指创新思维具有多角度、广视野、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看问题的特点。这一特点是创新思维得以产生的前提。

(二)求异性或非易见性

这是指创新思维对司空见惯的甚至是权威的推论、理论、学说、定理、经验和方法等,始终保持质疑、分析、批驳和验证的科学态度,从不轻信盲从、照搬照抄,并能够运用非易见的、差异化的思考、方法、经验和路径解决难题。例如,人们常说天鹅是白色的,这似乎成为定论。但在澳大利亚有人发现了黑天鹅,从而推翻了天鹅皆白的定论。创新思维的求异性或非易见性,就是要寻找“黑天鹅”。

(三)新颖性

这是指创新思维能够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以独特的、从未尝试过的新视角、新观点、新方法和新路径分析与解决难题。创新思维的新颖性与求异性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原因在于异中可能有新,也可能无新,异与新之间存在交集关系。

(四)灵活性

这是指创新思维不拘泥于某种思维形式,各种思维形式皆可及时转换、变通运用,思维结构具有灵活多变性。这一特点实际表明,创新思维能够多渠道、快反馈、高效率反复探索或验证解决难题的方案,以达到最佳选优、取得实效的目的。

三、创新与创新思维的意义

创新思维作为对传统和消极思维定式的否定,源于传统性或惯常性的思维定式,又不拘泥于惯常性思维定式,是人受外界刺激和内在积极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对惯常性思维定式的修正、转向、升华、更新和取代。创新思维作为积极、优良思维定式或思维品质的展现,始终处于动态的、新旧交替的演变之中,今天的创新思维不等于是明天的创新思维,明天的创新思维可能会成为后天创新思维的桎梏。这一方面说明,创新思维的产生具有灵活性和无限潜能,并不完全依赖于顿悟和灵感;另一方面说明,创新思维的产生源于创新思维的习惯或创新思维的品质和定式。创新思维习惯是一个人在平日学习工作中逐步养成的,是可以通过培训激发和强化的,它是确立创新思维的核心和关键。没有创新思维的习惯或定式,就不可能突然灵感爆发,产生创新思维。灵感爆发源于创新思维习惯,养成创新思维习惯是确立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种对创新思维形成规律的认识,更具有普遍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个人的一生大致要经历学习、工作和养老三大阶段。在养老阶段,个人的创新与创新思维能力十分有限,甚至无须创新思维。在学习阶段,个人先要接受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主要采用复现性思维方式,学习、掌握和积累基础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很弱,也无须从事创新实践活动。只有进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才需要个人运用创新思维方式,学习、掌握和积累专业技能知识,并从事一定的创新实践活动。因此,创新与创新思维能力是个人完成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学业的关键,也是个人正确选择就业方式、勇于创业的关键。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创新与创新思维能力,个人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作品和毕业实验成果等就不会有新意和价值;个人的职业理念、就业心态、职业选择和就业方式等就有可能出现偏差,难以取得好的结果;个人的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业精神就会丧失。

例如,有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就业抉择的创新思维,只希望到生活条件好、收入和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及大机关和大企事业单位工作,既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小城市和基层单位工作,也不想在大城市或家乡寻求商机、自主创业,结果变成怨天尤人的“啃老族”。

个人活着是要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这种作为和贡献,虽然有一部分发生在个人的学习阶段,包括发表的论文、著作、作品和研究成果等,但个人一生的主要贡献不是发生在学习阶段,而是发生在个人的工作阶段。个人的工作是具体的实践活动,不分高低和贵贱,只要能够做出成绩,就算是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当然,作为和贡献是有大小、多寡和主次之分的,但无论是大贡献还是小贡献,都离不开创新与创新思维的驱动。只有依托创新与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开拓进取,充分展示个人的才华;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有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做出工作成绩,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企业发展大致要经历初创、成长和成熟三大时期。在这三大时期,企业随时面临激烈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生死风险,即使是百年老店,也难以幸免。2008年美国雷曼公司倒闭案,就是典型例证。一般而论,企业初创期的死亡率非常高,远大于成长期,而企业成长期的死亡率又高于成熟期。

之所以如此,表面上看似乎与企业规模大小有关。企业在初创期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在成熟期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也有学者认为,企业生死的关键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在市场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哪个企业报价低,哪个企业则得以生存,即所谓低价竞争力优势;哪个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特色,哪个企业则得以生存,即所谓特色化和差异化竞争力优势;哪个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哪个企业则得以生存,即所谓垄断竞争力优势等。但从本质上说,按照创新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决定企业成败及竞争力的关键是创新与创新思维能力。

在开放市场环境中,企业进入市场容易,但要盈利、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很不易。创办企业和发展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难题很多,包括怎样盈利,怎样降低成本,怎样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怎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怎样节约资源、实现低碳生产,怎样构筑营销网络体系,怎样追加投资和提升研发能力,怎样进行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怎样设立内部组织结构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怎样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等等。这些实际难题的解决,只能靠企业的创新与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创新与创新思维能力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根本所在,也是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竞争力优势就是企业创新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优势。

众所周知,企业家在创办企业和发展企业中占据核心地位。这就需要清晰界定企业家的本质特征或品性。按照创新理论创始人熊彼特的说法,企业家是破坏者。其本意是:企业家必须具有创新与创新思维的能力,企业家办企业必须打破常规,用新技术、新资源、新产品、新方法、新组织、新市场赢得忠诚客户。由此可见,企业家实际是创新与创新思维的践行者,只有在企业家的率领下,企业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些长不大的企业和长大后又破产的企业,表明率领企业的企业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不具备应有的创新与创新思维能力和品性。

(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空间科技以及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应用都将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只有把科技发展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实践表明,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重大原始性创新不足,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不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高水平人才特别是领军科技人才少。推进科技自身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也迫切需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小故事

搬石头的故事

我国北宋年间,洛阳城曾修建了很高的城墙。一次,几天几夜的大暴雨,使城墙塔楼上的一块巨石崩塌了,塌下来的巨石恰好掉在城门正道中央,巨石的一多半深深地砸进了地下。第二天,守城的士兵接到传报,知府大人要出城打猎,道路必须畅通无阻。

守城的官兵们慌了手脚,四处找人,要他们赶快把巨石搬走。但因下大雨路面泥泞不堪,巨石又大又重,人们费了很大劲也没能使石头动一下。眼看知府大人要到了,怪罪下来可不得了,正在慌乱之际,一位过路人出了一个主意,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位过路人的主意是:不用挪动石头,只要在石头旁边再挖个大坑,把石头埋起来,将挖坑的土送走就行了。

思考:

(1)守城官兵为什么想不到过路人的主意?

(2)处理应急问题需要采取何种思维方式? MG9Smvr1VKvj9BXlTI2GpL2q7f3IXnOwyqWFt1shGnPIv1Y6CYAr3DI1QFF9XP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