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就是当时的“救市大辩论”

问:最近,你大讲先秦诸子,是不是想“救市”啊?

答:救市?救什么市?股市?楼市?奶市?哈!怕是管不了吧?远水不救近火嘛!再说人家又不是救火车、消防队。

问:不是吗?孔夫子怎么说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又何必多管闲事”。反过来,意思也很清楚——如果社会出了问题,我孔丘就不能不管。那么,孔子管了吗?管了。这就至少说明两点。第一,当时世道不好;第二,孔子挺身而出。这不就是“救市”吗?

答:倒也是。不过不是“救市”,是“救世”。当然,打个引号,说是“救市”,也行。

问:其他人,也都这样吧?

答:应该说,最早是孔子发表了他的“救市主张”,比如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让世界充满爱等等,然后就有人出来支持或者反对他。先是墨家反对,后是道家反对,最后是法家反对。儒家自己这边,孟子和荀子支持。不过孟子和荀子,观点也不完全相同,也有争论。

问:对不起,先打断一下。你说“孔子最先发表救市主张”,难道老子不在前面?

答:恐怕有两个“老子”,或者至少有两个。孔子曾经问礼的那个,在孔子之前,或者同时。写《道德经》(《老子》)一书的,我想应该在孔子之后。这个问题,只要比较一下《老子》和《论语》两书的内容,就不难得出结论。简单地说,《论语》只是自说自话,基本上没有对立面;《老子》却是多处批判儒家,以儒家为靶子。批判者总是在被批判者之后,这是常理。如果要深究,建议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和李零先生的《人往低处走》,我的《先秦诸子》一书中也有说明。

问:这样一说,就清楚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恐怕就因为当时“天下无道”,社会出了问题,得有人来“救”,来发表“救市”的主张。这就有了先秦诸子。但如何救,救什么,问题出在哪,观点不同,说法不同,方案也不同。这就有了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是当时的“救市大辩论”。是不是这样?

答:也是也不是。天下无道,需要“救市”,只是百家争鸣的直接原因,不是全部原因。他们讨论的问题,也不全是这个。不过,“救市”,确实是焦点。

问:核心就是“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

答:也不光是“拿什么来救”和“怎么救”的问题,还包括“救不救”。实际上,也有主张“不救”,或认为“没救”的。

问:为什么?

答:因为在他们看来,当时那个社会已经坏透了,烂透了,根本就不可救药。

问:这是什么人的观点?

答:孔子时代的隐士。他们是“道家前的道家”,简称“前道家”。孔子为什么会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就因为有个隐士对孔子的学生子路说:现在普天之下都是滔滔洪水,谁能改变?你们又和谁一起去改变?你们与其像孔子那样“避人”,还不如像我们这样“避世”。避人,就是拒绝与那些坏人合作;避世,则是拒绝与整个社会合作。为什么拒绝与社会合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根本就没救嘛!

问:天下无药可救,又怎么样呢?

答:能拯救的也就是自己。

问:这又是谁的观点?

答:墨子时代的杨朱。杨朱是先秦道家第一人,第二是老子,第三是庄子。这三个人,观点并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拯救天下,先得拯救自己。不能拯救自己的,也不能拯救天下。相反,如果每个人都能拯救自己,天下也就不需要拯救了。

问:这可以说是“要救市,先救己”,对吧?

答:可以这么说。而且杨朱、老子、庄子都认为,当时社会之所以出问题,就因为很多人自己都管不了却去管别人;自己都救不了却想救世界。结果自然是管事的越多,事也越多;越想救市越救不了。如果人人都管别人,人人都来救市,势必天下大乱。结论也很简单:别救。

问:不救又怎么行呢?不救又怎么办呢?

答:所以儒家、墨家、法家都主张“救市”。其实道家也不当真“见死不救”,而是认为不能像儒家、墨家他们那样救。在道家看来,那不是“救市”,反倒是“添乱”。因此,要紧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甚至“什么都不做”。不做,反倒有救。

问:不救之救?

答:是的。

问:不救之救也是救吧?

答:当然。 z2/F4z9yFDC2B6NGWkzDOMfvcTwJSCSsdttIC4WNM0qUlCYkto7OtaxI03sUJJj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