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唐寅科场受累的真实谜底

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晚年学佛,自号六居士。他能诗善画,以文名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以画才跻身于“吴门四杰”,与沈周、文征明、仇英齐名。唐寅为人风流倜傥,放荡不羁。每逢才艺双绝之女子,则朝思暮想,穷追不舍,民间就流传有“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他也曾热衷功名,但自中“解元”之后就因科场受累而仕途永绝,从此更为放浪形骸,沉溺于美酒女色。他晚年以卖画为生,穷愁潦倒,开始属意禅佛,最终在穷困中凄然离世。

唐寅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二月在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皋桥号趋里出生。祖籍山西晋城,祖上经商,唐寅的父亲也是一名商人。虽然家里比较富裕,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商人排在“士、农、工、商”四民之末,属于下等公民,没有社会地位,所以唐寅的父亲一心希望儿子能科场成名、出人头地。为了儿子日后的前程,唐寅的父亲专门请来家庭教师,在自己家里给唐寅传道授业。然而唐寅性情乖张,并不热衷功名。

唐寅自幼聪明顽皮,和邻居家的小伙伴张灵最要好。张灵也是个顽童,二人曾在下雨下雪的时候化装成乞丐,有时还吟诗骗酒喝。与唐寅同岁的文征明也是他自幼的好友,文征明曾写过一首名为《笛子畏》的诗来描述唐寅的秉性疏旷、放荡不羁:“落魄迂疏不事家,郎君性气属豪华。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父亲去世后,唐寅更加无拘无束,每天饮酒取乐,既不料理生意,也不肯用功读书。

然而乐极生悲,在唐寅二十四五岁时,两年之内,母亲、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相继去世,出嫁在外的妹妹又意外死亡,唐家一下子门庭冷落,家道也衰败下来。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唐寅不知所措,更是每天借酒浇愁,嬉游无度。

好友祝允明不忍心看他这样自暴自弃,于是苦劝他用功读书,求个功名。唐寅对自己的聪明才智十分自信,认为“关门读书一本书,就能轻而易举拿个解元”,从此以后,不再与狐朋狗友饮酒作乐,而是关起门来,苦读诗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唐寅二十九岁时参加应天乡试,高中第一名举人,摘得“解元”的桂冠。后世称唐寅为“唐解元”也是由此而来。

如果唐寅沿着这条路顺顺当当走下去,自然前途无量,然而往往世事难料。

唐寅参加乡试时,主考官梁储看到他的试卷,赞叹不已,回京后又向学士程敏政推荐。程敏政读了也很佩服,于是将唐寅收为门下弟子。第二年,唐寅参加会试,自以为稳得进士前几名。没想到,却卷进了一场科场官司。

原来他和同年举人、江阴考生徐经坐同一条船赴京赶考,来到京城后又住在一起。二人在考前预作文章,正好押中状试题目(也有一说,是徐经贿赂主考官程敏政的书僮,偷得考题)。

从考场出来以后,二人不免沾沾自喜,唐寅在酒桌上向同辈夸口说:“我今年定做状元了。”众人早听说程敏政有见不得人的勾当,又忌妒唐寅的才华,就风传主考官程敏政不公正。这事被言官听到后,就上奏给朝廷,弹劾会试主考之一程敏政卖题。皇帝立即下令取消程敏政的阅卷资格。为了避免嫌疑,另一名主考官李东阳也没敢录取他俩。

然而,事情并未了结,言官华昶仍抓住此事不放。于是程敏政、唐寅和徐经都被逮捕,开庭受审。在堂上,唐寅饱受拷打,“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洒横集”。

尽管当时没有找到唐寅与程敏政勾结的真凭实据,但因为二人以前有过来往,不能排除嫌疑,就将他和徐经永远取消考试资格,一起发往浙江当吏卒,而言官华昶的弹劾没有确实依据,有言过不实之处,外调南京。这个各打五十大板的判决是如此离奇,使得唐寅因此而终生郁郁不得志。

唐寅遭到这样的飞来横祸,无可奈何,只能假装潇洒地说道:“士可杀不可辱。”他断然拒绝去浙江当吏卒,回了吴县老家,从些无意功名。此时,他的第二个妻子看见他断送了功名,荣华富贵化为泡影,便经常对丈夫口出怨言,最后二人不欢而散。

这次科场横祸不仅使他做官求名的梦想破灭,而且还使他感到在人格上受到莫大侮辱,在精神上受到极度摧残。反过来,也更加深了他对封建社会矛盾和黑暗的认识,以及对虚伪腐朽的封建礼法的强烈不满。

唐寅遭此变故后,虽然心里极度悲愤,但也只能像众多的失意文人一样将不满压在心底,力图用一种极端放纵、洒脱不拘的生活来寻求解脱。他混迹于妓院中,带着自己刻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眠花宿柳,以这种特有的方式来亵渎封建等级制度。

闲暇时,他也寄情山水,游历祖国的名川大山。在领略了山川美景之后,唐寅的心情舒畅多了,千里壮游虽然没能使他走上司马迁那样发奋著史的道路,但踏遍名山大川,使他胸中有了千山万壑,再加上他的才气,使得他的诗文绘画大有长进,具有了超出吴派其他诗人和画家的雄浑气象。其诗作如《庐山》:“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移家来往屏风叠,骑驴看来香炉峰。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古勿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全诗不仅气势浑成,而且有一种沧桑之感。画作如《洞庭黄茅渚图》,虽然山石用乱柴皴和折带皴画就,但在精巧细致之外又透出坚挺高陡。其后,唐寅在恩师周臣的指点下,画艺不断精进,以致后来青出于蓝,胜过老师周臣。

回到家乡后,唐寅开始以卖画为生。业余时间,他就研习天文历法以及算命卜卦之类的玄学,以求修身养性。三十六岁的时候,唐寅一心想过隐居生活,于是在苏州金阊门外桃花坞筑了一座“桃花庵”,过起了“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月下眠”的生活。由于受禅学的影响,尝尽诸般人生滋味的唐寅开始有了“人生如梦”的感叹,认为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及时行乐才是真的。于是,他取佛教《金刚经》上四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号“六如居士”,又自刻了一方印章“逃禅仙吏”,给这所房子取名“桃花庵”。

唐寅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其毫不掩饰的率真性格更显露无遗。他的诗画作品敢于冲破封建时代的题材禁区,譬如有关男女私情的题材,在宋代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而唐寅的诗作中不仅有男欢女爱的描写,还有对三寸金莲的赞赏,更有哭妓、悼妓的悲歌。唐寅的绘画中也有不少以妓女为模特的仕女图。在这些画作中,唐寅灌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其笔下弱不禁风、楚楚动人的江南女子都别具风情。正是这么多的艳情诗和美女图,使得唐寅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关于其风流韵事的传说。

“三笑姻缘”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这个故事最早见于项元汴的《真窗杂录》。

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己未二月,唐伯虎因科场案被放逐后,一日,在苏州金阊门的一艘画舫上邂逅了一位美貌女子,心生爱意。于是就换上便装,买了一条小船尾随其后,一直跟到吴兴。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这名女子是一户官宦人家的婢女。

唐伯虎为了能接近该女,打扮成一个穷书生模样,每天经过府门,请求当一名抄写杂役。主人就将他留下,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伴读。两个公子在唐伯虎的帮助下,文章大有长进,他们的父亲很高兴。

不久,唐伯虎以回家成亲为借口,请求辞职。两位公子舍不得让他走,于是让他在自己家中选择中意的婢女完婚。唐伯虎选中一人,名叫秋香,正是在金阊门看到的那个。

结婚当晚,秋香认出伯虎正是昔日金阊门所见之人,大为吃惊。唐伯虎说出实情,秋香十分感动,说出自己朝唐伯虎笑的原因。原来,那天唐伯虎被一群求画的年轻人围着,挥翰如流,同时边画边呼,旁若无人,秋香就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唐伯虎觉得秋香能“于风生中谈名士”,也不是一般女子。从此,二人更加恩爱。

又过了一些日子,有贵客前来拜访主人让唐伯虎接待。客人在宴席上盯着唐伯虎看,认出他正是唐寅。唐伯虎只得和盘托出,客人把这件事告诉主人,主人大惊,忙把唐伯虎请人上席。

第二天,又给秋香备了妆奁,将二人送回吴中老家。

这故事并没有切实的史实根据,是后人从唐朝的笔记小说和宋明杂剧中敷衍出来,移植到唐寅身上的,但“皮之不存,毛将蔫附”,没有唐伯虎的风流浪漫,也就不会有这些美丽的传奇故事了。

唐寅在桃花庵里饮酒作画,虽然自在快活,但功名之心又在平淡的生活表面下蠢蠢欲动。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唐寅四十五岁时,答应了宁王朱宸濠的邀请,去南昌做了宁王的幕僚。但到了宁府后才发现,去做幕僚的人都是龌龊不堪之徒,只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而宁王又残暴无道,而且居心不良,早有弑君篡位的意图。唐寅对此行十分后悔,又不想卷入这场是非,于是他就借酒装疯,丑态百出。宁王不堪忍受,认为鼎鼎大名的唐伯虎不过是浪得虚名,几个月以后就把他撵回去了。

南昌之行使唐寅进一步认识了权贵的奸诈和虚伪,从此彻底打消了求取功名的念头。此后,他更加放浪形骸,饮酒作乐之时,常常口出狂言。

另一方面,晚年的唐寅又逃禅学佛,在放纵的生活之外,寻找精神寄托。他早年的诗歌“不计工拙,兴寄烂漫”,自有一番天真之趣,而此时他的诗歌却学习刘禹锡、白居易“多凄怨之词”,并不时地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慨叹。如《漫兴诗》:“人生七十古来有,处世谁能得长久。光阴真是过隙驹,绿鬓看看成白首,积金到斗俱是闲,几人买断鬼门关,白日升在无此理,自古有生还有死,眼前富贵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张纸。古称彭祖寿最多,八百年后还如何。请君听我歌且舞,穷通寿天皆由他。”这分明是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

晚年的唐寅,诗文更加颓放,但也更为玄妙。由于归心佛教,他往往从色空观和人生如梦中寻求寄托。如他在《传白太傅自咏》中所说:“维摩卧病余须发,李白长流弃室家。案上酒杯真故旧,手中经卷漫生涯。高情自信能忘我,隐者何妨独洁身。无所不知方是富,有衣典酒未为贫。”看来,唐寅把自己与李白、王维相提并论,自比为隐者,生活态度还算开朗。

然而,这些话也不过是他的自我安慰之词,否则,他也不用继续流连秦楼楚馆,用一时的感官享乐来麻醉自己了。

唐寅作为一名职业画家,以卖画为生,“四海资身笔一枝”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唐寅的画很早就已出名,不论山水、人物、花鸟都受当时的人们的喜爱。然而在那个“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的时代,盖世的才子却极为穷困潦倒。

唐寅写过许多诗反映这种状况,如:“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肯嫌斗粟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唐寅虽然有不事权贵的铮铮傲骨,“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得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然而他的画却不得不以这类人为主要买者,可见做一个文人雅士,在那个时代是多么不易和令人悲哀。

这种不易和悲哀在他的画中多有表现,《骑驴思归图》就是画了一个穿着破烂长袍的穷苦读书人,在瑟瑟的秋风中骑着一头累得精疲力尽的瘦驴,踽踽独行,再看看周围林木枯。 EXYVUyT2v0eLVUAy4gMm/3YIMtK5/wJMRwXTKijWvB1xUYIueubFN9YLuWkJQb1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