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耕犁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农业耕作方式,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在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形式与特征。原始农业的耕作技术,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最初大都经过火耕的阶段。大约五六千年前,有些地区已脱离“原始生荒耕作制”阶段,而进入了“锄耕”或“耜耕”的“熟荒耕作制”的阶段,并且发明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工具。

在耕作技术方面,商代就已发明了牛耕,但在战国以前一直没有得到多少发展。“耦耕”是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中的一种主要耕作方式,由于古代文献对“耦耕”未作具体的描述,人们便勾画出“耦耕”的种种形式:如二人二耜并耕说、二人使犁说、二人一耜说等。到汉武帝时期,时任搜粟都尉的赵过在全国推广“用耦犁,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使铁犁和牛耕法逐渐普及,为后世耕犁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谓“用耦犁,二牛三人”是这样一种牛耕法,即二牛挽一犁,由三人操作,他们分别掌握牵牛、按辕和扶犁等工作。耧车也是赵过推广的重要新农具。据说,起初的耧车是一腿耧或两腿耧,大约起源于铁制农具比较普遍使用的战国时期,效率不高。赵过对耧车加以改进,创制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腿耧车,这是我国最早的先进播种机具。据东汉崔定《政论》说:“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尤赖其利。”三腿耧车由耧架、耧斗、耧腿等几部分构成。耧架是木制的,供人扶牛牵。耧斗是存放种子的,置于耧架的中间,分大小两格,大格放种,小格与播种调节门相通。耧腿是开沟用的小铁铧,中间是空的,有三只;每只耧腿的后部都有一个小孑L,与耧斗小格上的播种调节门相通。调节门开口的大小可以控制大小不同的作物种子在一定时间内流出适合播种需要的数量。耧车前部附有驾牛用的辕,后部附有控制深浅的耧柄。播种时,一牛在前牵耧,一人在后控制耧柄,调节耧腿入土的深浅,种子盛在耧斗中,在耧车耕进时,不断摇动耧柄,使种子均匀地从耧腿下方播入所开的沟内。耧车的后框上,还横放着一根与垄面接触的方木棍,在耧车耕进时可把犁出的土划入沟内,覆盖播入的种子。三腿耧车发明之后,很快便得到了推广,西汉比较发达的农业和较强的国力与三腿耧车的普遍使用是分不开的。据《齐民要术》记载,东汉时,耧车传到敦煌,使用后“所省佣力过半,得谷加五”,即劳动力节省了一半多,产量增加了五成。

盛唐时期,耕地的主要工具——犁的结构已经相当完备。唐代文学家陆龟蒙著《耒耜经》中所记唐后期的江东犁,竟是由十一个部件构成,用其耕地,欲深欲浅均可,运用自如,它的出现是我国耕地用的铁农具已经成熟定型的重要标志。

从我国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演进,我们不仅揭开了传统农业的耕犁之谜,而且进一步领略了古代劳动人民超人的智慧。 JJoQb6sBvepkN3zl853Q/m55E7FJCrg5Za7VMlT+GAeQZtl9s0N3AhH1pOoMHS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