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寒门降生神童

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子夜,福州贡院附近左营司巷里的一排极普通的民房里,传出了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户主林宾日看到妻子生下了个儿子,非常的高兴。回想起新任福建巡抚徐嗣曾当天“鸣驺过其门”,觉得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吉兆。同时又联想到历史上一位南朝才子徐陵,于是就给婴孩取名则徐。一方面,希望他能像徐嗣曾一样做上巡抚这样的高官,所以为其取字元抚;另一方面,又希望他像徐陵一样有才华,是以徐陵字孝穆,林则徐又字少穆,徐陵有“天上石麒麟”的美称,林则徐亦字石麟。

林宾日是一个穷秀才,“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只能当私塾先生来养家糊口。林则徐4岁时,即被其父带到塾中,抱在膝上教他读书认字。林则徐刚7岁,其父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教他做八股文了。有人认为这么做将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林宾日回答说:“此儿很有灵性,见解常有独到之处,不引导他则会使他停滞不前,这就叫做因材施教。”林宾日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一套,据林则徐后来回忆说:其父教书,“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而使人自乐于向学”;“讲授书史”时,必“罕譬曲喻,务使领悟而后己,然未尝加之害挞,即呵斥亦绝少”。在父亲的教导下,天资聪颖的林则徐很快“以童年擅文名”。据说,有人曾经要试他的才学,出上联“鸭母无鞋空洗脚”,让他对出下联,林则徐随口应道:“鸡公有害不梳头”。一天,塾师领着学童游鼓山,登绝顶,一时兴起,出“山”、“海”二字,让学童们各作一副七言联句,林则徐不加思索地吟道:“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因此,他被人们誉为“神童”。由于家境贫寒,林则徐的母亲和姐妹们常年做女红补贴家用,“往往漏尽鸡号,尚未假寐”。林则徐刚刚懂事时,为此而深感不安,尝“请代执劳苦,或推让饮食”。其母正言教导他说:“男儿务为大者、远者,岂以是琐琐为孝耶?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年稍长,林则徐即常至闽县衙门里代抄公文,挣点钱作为读书的费用。

林宾日品行极为端正,一贯主张“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虽然家中已经很贫穷了,依然慷慨解囊济人之难。有一些富豪为了请他教自己的儿子,不惜用重金聘请,林宾日却以其行为不端而拒绝了。每次与妻儿谈起官场腐败的情形,则痛恨不已。这些都对童年时期的林则徐产生了极好的影响,使他做官后能够廉洁奉公,关心民间疾苦。

在父母的潜心教育下,林则徐进步的很快,12岁参加岁试,在府试中获第一,次年考中秀才,进入鳌峰书院读书。鳌峰书院当时是福建的最高学府,书院院长郑光策是个“有心用世”之人,一贯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在他的引导下,林则徐更加系统地钻研了各种经史典籍,眼界大为开拓,学问也更加深厚。20岁参加乡试,顺利地考中了举人,他的父母都非常高兴,在乡试发榜举行鹿鸣宴的当天,为他举办了婚礼,妻子是有名儒之称的前任河南永城知县郑大漠的女儿郑淑卿。

1805年春,林则徐前往北京参加会试,可惜未中。次年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聘他为文书,因起草的文章水平很高,汀漳龙道百龄尝为之“广为延誉”。福建巡抚张师诚读到林则徐草拟的文章后,大加赞赏,马上亲自把他招入幕府。1808年秋,林则徐第二次进京参加会试,再次落榜,回到张师诚幕府,随其研习清朝的法令典章和兵刑大政等学识。张师诚对林则徐的精明干练十分欣赏,视之为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但鼓励他继续参加会试,而且把他的父亲推荐到将乐县主持正学书院。1810年11月,张师诚赴京觐见,携同林则徐一道北上。次年春,林则徐参加会试被取中,经殿试名列二甲第四,赐进士出身,又于朝考中得第五名,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散馆,在翰林院编修,由此开始了他一生的仕宦生涯。 ru0BKXOpuD+CA0RSiDhrDGRsUr71xfqicgAXhvIswMztebzrSB3o3goPEoERmG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