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节俭自守

在政治上,曾国藩完全是一个代表统治阶级利益,为封建统治阶级效命的人物。但在家教方面却很有所成效的。他在外为官,不放心家中众多弟弟、子侄们,便时时写信回家,施以教诲,为后人留下了巨帙的《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的三弟曾国荃后来也立朝为官,当过陕西、山西巡抚,两广、两江总督。其长子曾纪泽是近代有名的外交家,精通小学、乐律,又受过新式教育,懂得外文,曾受朝廷派遣,出使过英、法等国,并兼任驻俄公使。

曾国藩官居极品,手握大权,却节俭自守,并要求家人保持寒素家风,曾国藩的曾祖曾经制定八个字的治家信条,即:早、扫、考、宝、书、蔬、猪、鱼。意思是一要早起,二要扫除以保持清洁,三要诚修祭祀,四要善待乡邻(俗言谓“邻居好,赛金宝”),五要读书,六要种蔬,七要养猪,八要养鱼。曾国藩自幼接受父母教诲,信守上一辈所订的俭朴治家的家规。他在给长子曾纪泽的一封信中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三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息,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可也,略丰亦可,大丰则我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化,不可习惯懒惰。不论大家小家,仕农工商,勤苦守约,没有不兴旺;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为了让子弟们能勤俭劳苦,防止他们骄奢倦怠,他曾为家人制订一套十分具体的尚俭课目,规定家中男子是“看、读、写、作”,女子是“衣、食、粗、细”。并详细规定,女子早上、上午烧茶煮饭,扫抹房舍,中午织麻纺纱,下午和晚上缝衣制鞋和刺绣。在南京总督府时,他要求其妻子和儿媳们每天织麻纺纱,不允间断。他自己生活俭朴,以身作则,常年穿布衣布袜。三十岁时曾做一件天青缎马褂,平时只有遇喜事或新年才偶尔一穿,所以藏了三十年衣服仍是新的。他每天吃饭以一荤为主,有客来才稍增加些菜,故时人戏称他为“一品”宰相。曾国藩当总督时,三弟曾国荃也当了巡抚,家中客人、子弟增多,房子不够住。其九弟便新建一屋,花了三千串钱。曾国藩知道后,写信责备九弟:“新屋搬进容易搬出难,吾此生誓不住新屋!”此后,终其一生未入新屋一步。他又曾寄儿子曾纪泽、曾纪鸿信一封,要儿子们“变化气质”,克服缺点。信中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即以余生平言之,三十岁前最好抽烟,至道光壬寅十一月廿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抽。四十六岁以前作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见无事不可变也。……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80gOZzPYT1kb8vdrZ3LUY2rYKjo9ew/UF+BoeE1E3rycIV88tUATcgOfWRnoM5b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