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兴修水利

明末清初由于长时间的战争动乱,河道年久失修、堤坝崩坏,加上一些地方官民只从本地利益出发以邻为壑,洪水季节,常常出现人为地破坏堤坝泄洪,以减轻本地水灾的情况,这更加剧了水灾的严重程度,顺治帝在位18年黄河决口20余次,从康熙元年至十五年黄河决口45次。因此康熙下决心要“一劳永逸”,治理三河,化水害为水利。

由于治理河务之事,涉及范围广,劳动量极大,非常耗费钱财。此时康熙刚亲政,由于战争,国家财力已经空虚,他派员到黄河地区视察,将一些最危险的地段先治理抢修。康熙十五年(1676)正值黄淮再次发生大水灾,洪水不能入海、全部南下,有的注入运河,整个江苏北部地区,一片汪洋。此时康熙下定决心撤查原来贪污渎职、不负责任的河道总督王光裕,调任原安徽巡抚靳辅为新河道总督。

靳辅上任后,按照工程缓急,首先着手的第一项工程为导黄入海。他调动民工数万,挑浚河道,所挖泥土,加高两岸河堤,从清江浦(今淮阴)至东海边云梯约300余里,采取“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办法,将这段水道清理打通。

以后几年的工程是改善清口闸、修筑高家堰大堤、治理清水潭工程、修筑归仁堤、开通皂河。经过五、六年努力,以上各项工程在康熙的过问与督促下,一个个的都完成了,防堵黄淮诸水的主要大坝得以修复巩固,湖水得到控制,对防止黄淮泛滥起了一定的节制。但整个黄河、洪泽、高邮等低洼地区的水灾问题仍未解决。加之当时朝廷一部分人弹劾靳辅治河,白白浪费钱财,要求从重治罪。因此康熙决定南巡,一方面验看河工,一方面察访民间疾苦,经过南巡,康熙深刻的感到要解决下河的水灾问题还必须疏浚海口以去水势,才能彻底解除苏北的水灾,但以靳辅为首的有经验大臣均持反对态度。康熙下令九部大臣及有关治河官员审议,许多大臣阿谀奉承皇上意见反对靳辅。可靳辅从实际出发坚持认为不能开海口,康熙心中十分不快,加之当时所筑工程由于材料落后,一些刚修好的地方,大水一冲又垮了。这给靳辅的反对派提供了把柄,最后康熙不得不于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将靳辅撤职,任王新命为治河总督。

靳辅撤职以后,康熙很快发现王新命对河务一窍不通,根本提不出治理下河问题的合理方案,反而一系列的上奏都反映出靳辅治河克尽职守,成绩卓著,康熙内心感到十分歉疚。为进一步察看靳辅的治河工程,了解下河的情况,制订下河的合理治理方案,康熙于二十八年正月初八又第二次南巡。

这次南巡,加深了康熙对靳辅的认识和对王新命等人的了解。他也在一次的为自己主观武断听信小人之言,将靳辅革职而深感不安,不久北方边境发生淮噶尔叛乱,康熙不得不暂时放下治理下河的事,全力应付北方边事。二十九年、三十年,黄淮连续大水,河道总督王新命不但不悉心治水,相反趁机勒索库银,贪污渎职,康熙于是复任靳辅为河道总督。然而此时的靳辅,历经坎坷,已年迈力衰,上任不到两年就因疲劳过度,病逝于河南荣泽任上。

康熙三十六年(1697)五月,康熙在胜利结束北方战事以后,决心亲理河务,全力解决下河水利问题。为此他在三十八年进行了第三次南巡,通过南巡总结靳辅治河的经验,吸取几位后任河总的教训,终于形成他自己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治理下河的方案。具体有以下一些工程:深浚黄河下游河道、迁移清口,改变黄淮汇合方式、折毁拦黄大坝、引水归江。在整个各项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康熙又三次南巡,视察工程进度,检查工程质量。

四十二年正月第四次南巡,主要目的是检验张鹏翮三年所建淮河黄河裁弯取直工程进度。

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一为视察四十二年山东大水灾后,民生恢复的情况,二为检阅中河南口的改进工程。

第六次南巡为四十六年正月,这次南巡主要是应张鹏翮的邀请视察整治洪泽湖的溜淮套工程,参加开工典礼,这也是治河的最后一项工程。

康熙一生,由关心民生疾苦而十分关心治理水利,他不仅为治河六次南巡,而且亲自钻研治河要诀,变成一个精通水利的专家皇帝,这不仅创造了清代的奇迹,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tLsL53SdK1QK25c+GAFjsH5/PZCFAkEq7S22qjr5b85HHiU+qHIlMuAdM5Pw+Up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