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维也纳分离派

1898年,维也纳出现了另一个分离运动,他们脱离了原有的艺术,由古斯塔夫·克利姆特领导。克利姆特曾经在工学院读书,老师的名气很大,叫劳夫贝格(Laufberger),在当时据说是相当有现代思想的。克利姆特年纪轻轻就搞到一批重要项目,例如卡尔斯巴德的剧场帷幕,维也纳市剧院的获奖天顶画,以及1890年作的美术史博物馆楼梯饰板等等。1897年,他还是一个保守的艺术团体“艺术家之家”的成员,但他对自己和其他人的作品做了一些反思,这使他成立了自己的团体,然后就建立维也纳分离派,创办分离派的月刊《圣春》。分离派的目标是争取生活与艺术的交互作用,创造一种艺术,它应该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而不是去抄袭陈旧的思想。但分离派在某些知识分子和画家中受到相当严厉的批评,那些人认为,在那个时候,艺术应当表现真正的现实。在他们看来,克利姆特的画,其中的“新艺术”形象和耀眼的装饰,只不过是为特权阶级装点门面,掩饰了哈布斯堡王朝正在衰落的现实。文学评论家卡尔·克劳斯(Karl Kraus)和建筑家阿道夫·洛斯把装饰说成是犯罪,并非常猛烈地抨击它。对他们来说,想要指责分离派,说他们背离了艺术为一切人服务的宗旨,最好不过的靶子就是那座豪华而昂贵的斯托克莱特公馆。

1903年,分离派画家科罗曼·莫泽尔和建筑设计师约瑟夫·霍夫曼建立了一个工艺美术工场,名叫维也纳工场。工场以英国的威廉·莫里斯和工艺美术运动为典范,遵循他们那种风格简朴划一的特点。维也纳工场抱定的宗旨是:所有工艺品,包括家具、银餐具和桌布等等,都应该用绘画和雕塑的标准来判断。莫泽尔还设计了宽大飘动的衣裙,配上霍夫曼设计的珠宝首饰,以供作曲家的妻子阿尔玛·马勒不时穿戴之用——这些年中,古斯塔夫·马勒正在维也纳歌剧院里担任指挥。

绘画应表现真实这种思想,被埃贡·席勒用一种纯属个人的方法,推广到了极限。席勒是一个暴躁的年轻人,绘图能力很强,他崇拜克利姆特,从克利姆特那里得到鼓励。席勒的创作生涯很短,他从1906年起当学生,到1918年就死了。他的作品在当时曾引起风波,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他的素描和画作充分显露了他的特点,而当有人说他俗不可耐时,他当真表现出惊讶不已:他以为,他的确是有一些货真价实的东西的。

维也纳充满了矛盾:宫廷的生硬礼仪掩盖着一个垂死的帝国,压制人的道德礼教引起反作用,从而为在世纪之交出现的施尼茨勒的剧本提供了主题。弗洛伊德的说教揭露了人类灵魂中一直隐藏的那么多东西,表现了人类智慧的高度成就,然而就弗洛伊德本人而言,他对自己的发现却举棋不定,并没有感受到离经叛道的乐趣。

席勒的画反映了他的担忧、他的遐想以及他对自己无情的责罚。他对自己、对别人,特别是对他的姐姐格尔蒂热情洋溢,在一幅画中,她的青春感觉与羞涩之情被他画得跃然肌肤之上。他的人物常常置于虚空之中,有时会勾出轮廓,长度会加以夸大。他画的街头顽童,看起来受忧愁之苦,恰与皱巴巴的衣裳和挥动的手臂成对比。虽然他突出了人物的忧虑,但顽童与格尔蒂的青春窘迫却仍然得到巨大的同情。席勒在1918年的流行性感冒中丧生,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分离派大楼成功地举办了一次画展,受到人们的承认。

c+lbZg1TuJLoVBp6uUADU7aJj5zm6kKLM/AgJKASm1sMfO3GyMJLCJTFP8n4O9q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