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虚荣和炫耀:他是我的朋友

孟先生是一个喜欢炫耀朋友的人。对他而言,朋友就是一件漂亮的衣服。特别是交几个有实力的朋友,会让他觉得自己“倍有面子”。所以,孟先生对社交充满了热情,每个周末都有固定的社交聚会。虽然他的工作和收入在北京只能算是中等偏下,不足一万元的月薪勉强能让他支付房贷和一些必要的开支,但他仍然参加了四五个能够接触到高端人士的社交俱乐部,为此每年要交不少钱。

“这很值得。”孟先生说,“我能在这里认识许多高层次的人,和他们产生交集。我见了世面,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问题就这么简单吗?有一次孟先生看到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自己一位社交联络人的名字,非常得意地对同事说:“我上周刚和他一起吃过饭,就在某地。”同事震惊的表情让他的内心感到极大的满足。交到高质量的朋友成了他满足虚荣心的工具,也是向自己亲近的人炫耀的资本。

1.“朋友”成为攀比的工具

在自卑的人眼中,朋友就像是一件档次不一、有高有低的商品。孟先生的行为本质上便是出于一种隐匿的自卑心理,通过进入高层次的社交圈,塑造一种“我很优秀”的虚幻感和外在形象。在他的炫耀行为中,“我和某某一起吃饭”“我和某某认识很久了”等言论频繁地出现。听者表示惊讶时,他便心情愉快;如果听者漠然置之,他就会很失落。

我们发现,越自卑的人就越自恋和虚荣,喜欢用攀比来证明自己,喜欢用炫耀来打击别人。社交在这里被扭曲了,味道变得不正常。他们拼命结交朋友并努力维持优质朋友,是为了压过别人。所以,这样的人在聊天中会经常告诉人们自己认识某些有本领的人—用这种方式获得满足。

从心理学上看,一个人越嫉妒就越炫耀。比如,买了个贵一点的东西秒发朋友圈,一刻不能耽搁;搭朋友的顺风车,一上车就要拿出手机自拍一下,传到社交平台;一有新款手机出来了就马上买,借钱也要买;平时喜欢买一堆档次高但对自己没用的东西,摆拍起来发到网上,或者邀请朋友到家聚会时,有意无意地将这些东西布置到朋友能一眼看到的地方。他们将自己装扮成高等人,超级虚荣和骄傲。

这些举动都是和炫耀朋友的行为一同出现的。采访中我发现,在靠朋友赢面子的人中,有 78%的人同时有喜欢炫耀式购物的习惯。他们的朋友圈大部分内容都与此有关,还会在出入高端场所时用互联网进行定位,让自己的朋友看见。当然,他们也会频频发布自己与某明星或刚认识的其他知名人士的合照—虽然对方根本不知道他是谁—在照片下写上几百字的感慨。

所有的行为都在表述内心的一句话:我和你们不一样。

2.虚荣心正让社交失去原有的快乐

“你的朋友很多,但是快乐吗?”

面对这个问题,许多人是沉默的,他们不知如何回答。孟先生在交流中极力回避“快乐”这个词语,他提到最多的是“成就感”—交朋友,特别是交高层次的朋友让他富有成就感。这是相比较而言的,因为在梳理孟先生的社交圈时,我发现,他似乎同时在两种不同的圈子里游走,拥有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可能产生交集的社交圈。

第一个圈子是他的工作和生活圈,有亲人、同事和大部分朋友。这个圈子我们都熟悉,人们多数是工薪阶层,年收入在 7万到 20万之间,有人混得差一点,有人混得好一点。但没关系,大家都是一个阶层的,差距并不大,平时的交流也比较频繁。

第二个圈子是他的“娱乐圈”,主要集中于周末的社交俱乐部,在打高尔夫球、骑马等娱乐活动中,他认识了一些人。这些人有企业家、大学教授、文化名人及其他成功人士。他们是上流社会的成员,是富人阶层,年收入均不低于一百万。孟先生努力维系着和他们的“一面之缘”,一起打球、拍照、聊天,并留下视频和文字记录。

可见,第一个圈子是孟先生的根据地。这是他终生都难以离开的根本,有他最亲近的人,但他却把三分之二的社交资源投入到了第二个圈子中,不计成本地拼命结交那些其实并不在乎他的高端人士,来满足自己无法遏止的虚荣心。亲朋好友都高看他一眼,觉得他很有本事:“你看,小孟认识那么多大人物。”他总是得意地一笑,内心无比地满足。

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但失去了交友的快乐。他和这些朋友没有真诚的交流,但又害怕失去他们。社交在他身上变成了一张越勒越紧的大网,每天都制造着令人窒息的压力。就像一位借钱不成又贷款去买苹果手机的学生描述的心情:

“这个东西并不是我一定要有的,我知道。但我必须买,否则别人会瞧不起我。” WA9MP9/Q433/DqKl6dN5NFyYIL//xyVlhFi4/oA+hZLK+fBvW0qcFsbY/5lQ5g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