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缺乏存在感:我渴望他们肯定我

北京女孩妞妞在邮件中说,朋友都很关心她,但她的社交关系相当紧张,因为如果一件事没有人说“好”或点赞,她内心便惶惶不可终日,就像这件事情白做了。有时候,她会在半夜打电话给闺密,原因是她刚发了一条微博或朋友圈的消息,希望引起对方的注意。

谈到社交的动机,妞妞的理由十分简单:获取关注,并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我希望有许多好朋友,不管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对朋友的要求只有一个:多和我聊天,了解我的心事,给我点赞。”“点赞”是她在社交平台说得最多的话。

在沟通中我看到,妞妞用很多方式讨好朋友,并不是为了从他们那里获取什么实质的物质利益—她自己有不错的工作和收入,对名利不感兴趣,但她希望朋友能够肯定她,让她觉得有面子。

1.活给别人看

凯斯曼说:“越在意什么,就越缺乏什么。有些人活得很精彩,却是活给别人看的,他们缺乏关注和肯定,因此交友的动机仅是得到这些东西,别无他图。”

“活给别人看,你理解这句话吗?”在“我和我的朋友们”的活动中,我们向受访者提出了这个问题,得到了热烈的响应,不少人都阐述了自己的心声—他们在过去的某个人生时段,都有过这种从别人那里获取肯定的经历。因为有这种从外部寻求肯定的心理需求,他们也格外地重视社交,朋友在他们心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将朋友视为“自身存在感”来源的根本原因,是他内心的不自信。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他的定位模糊,规划缺失,同时即便获得了朋友的一些认可,在某个人际圈中受到了人们的肯定,他仍然体验不到真正的快乐。

2.补偿心理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名词叫“补偿心理”:我想吸引他人的关注,则会主动去关注他。为了从朋友的肯定中得到更强的存在感,人们就会表现出更强的主动社交的行为,加强自己的各种交际行动,尽可能地让朋友关注自己。

过去一年来,妞妞的行为表现完全符合这一心理。她报名参加了六七家社交俱乐部,有骑马社团、英语社团和登山客俱乐部等社交聚会组织。她希望在这些组织中交到更多的朋友,增进了解,展示自己。

由补偿心理导致的“社交过度”现象非常之普遍,以至于心理学家都开始集体关注这个问题。越想得到关注,我们就越离不开朋友;越是离不开朋友,我们的社交就越失控,最终既体验不到友情的珍贵,也享受不到社交的乐趣。

所以,妞妞很累。她说:“我渴望从交际中体会到与朋友互动的快乐,从朋友的肯定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但这么做似乎并不成功,我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她的关注点是向外释放的,而不是对着自己的内心。

我对她的建议是 —不要再从外界的认可中发现自我价值,而应自己去做一次客观、真实的评价:

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现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我有没有能力做好这些工作?

我有没有能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我离开朋友就不能活吗?

我是否愿意下定决心,享受一段自己一个人的时光,比如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独居?

我把这 6个问题通过邮件发给了妞妞。要她自己做一次认真的询问和回答,答案必须是唯一的、肯定的,不能存在丝毫的犹疑。我让妞妞每天早晨起来都拿出 6分钟进行一次问答 —如果用 6分钟就能体会到自我的存在而不是通过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借鉴这个方法。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本身就有寻求群体认可的特质。但过度强化与扩张的补偿心理,却很容易让我们失去自我在社交中的独立性,变得完全被社交行为所掌控。因此,必须战胜和控制补偿心理,才能冷静地保持与朋友的距离。 Bhc/k4C7izZ7c+7pp8JhwjLhDxtl1wBtLNtTntP85WsVSAAHGRvj9aCCaqEOjm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