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漫步华尔街》第1版问世,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0余年。初版的主要观点很简单:倘若投资者买入并持有指数基金,而不是勉为其难地买卖个股或主动管理型基金,那么他们的财务境遇就会好得多。那时我就大胆提出,买入并持有股市某个大型平均指数的所有成分股,投资业绩很可能会超过专业人士管理的基金,因为那些基金向投资者收取高昂的费用,在交易操作中支付大量的交易成本,从而使投资者的回报大打折扣。
40多年后的今天,我更加坚信先前的观点,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有一个六位数的投资回报支持我的看法。不过在此,先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我为何更加坚信初版的观点。假设在1969年年初,某位投资者将1万美元投在一只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基金上,并且此后将所有的股利再投资于这只指数基金,那么到2014年6月,这一投资组合的价值就会达到736196美元。与此同时,另一位投资者用1万美元购买投资业绩中等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份额,那么这笔投资只会增值到501470美元。两位投资者的回报差别极大。截至2014年6月1日,购买指数基金的投资者要多赚234726美元,这笔差额比购买主动管理型基金份额的投资者的资产总值高出近50%。
那么,为何还要出版本书的第11版呢?如果说基本观点未变,又有什么变了呢?回答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众可以使用的金融工具方面一直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本旨在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全面指导的投资理财书,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涵盖人们可以利用的所有投资产品。再者,本书以每一位对投资感兴趣的人都能理解的普通文本形式,对学术界和市场专业人士提供的大量新资讯进行了评判性分析,可以使投资者获益良多。关于股市的观点和主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拥有一本澄清是非、揭示真相的书可谓不二选择。
40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于接受物质环境中迅速发生的技术变化。电子邮件、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籍阅读器、视频会议、社交网站等创新不胜枚举,医学上也取得了从器官移植和激光手术到非外科治疗肾结石、动脉栓塞的一系列新进展。这些技术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过去40余年间,金融领域的创新同样也发展迅速。1973年,本书出版问世,那时我们还没有货币市场基金、自动取款机、指数共同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免税基金、新兴市场基金、目标日期基金、浮动利率债券、波动性衍生工具、防通胀国债、权益型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支持证券、“聪明的β”投资策略、罗斯个人退休金账户、529大学教育储蓄计划、零息债券、金融和商品期货与期权,以及诸如“投资组合保险”和“高频交易”之类的新型交易技术。这些例子只是金融环境里出现的众多创新中的极小部分。本书新增了许多内容,解释这些金融创新,并告诉你作为一名投资者应该如何从中获益。
本书还阐述了学术界在研究投资理论和投资实践方面获得的新进展,内容清晰且易于理解。本书第10章描述了行为金融学这一令人兴奋的新领域,强调投资者应从行为金融学家的真知灼见中汲取哪些重要教训。第11章回答了“聪明的β”投资策略是否真正聪明的问题。另外,本书还新添一节的篇幅,为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投资者提供切合实际的投资策略。多年来,本书不断再版,新的内容不断添加进来,即便在大学时代或读商学院时看过本书以前版本的读者,也会发现最新版本值得一读。
最新版严格地检视了以前各版一直持有的有关股市“随机漫步”的基本观点:股市对股票的定价非常有效,连被蒙住眼睛的猴子朝报纸股票行情版投掷飞镖,完全随机地选出投资组合,也能获得和专家管理的投资组合一样的业绩。经过40年,这一观点一直颠扑不破。2/3以上的专业投资组合经理,其表现都比不上无人管理的以大型指数为标的的指数基金。然而,仍有学者和专业人士怀疑这一观点的可靠性。1987年10月的股市崩盘、后来的互联网泡沫以及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都使人们对有些人大为推崇的市场有效性又提出了质疑。最新版解释了新近出现的一些争议,并再次认真考察了可以“战胜市场”的主张。我得出结论认为,给有效市场假说出具死亡报告太言过其实了。不过,对于据说能够提高个人投资者胜算的众多选股技巧,我还是要重新检视一番。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最新版依然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投资指南。长期以来,我一直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理财策略咨询,在此过程中,感到有一点日渐清晰:一个人承受风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年龄以及挣得非投资性收入的能力。同时,还有一点也符合事实,即很多投资产品中所蕴含的风险,会随着投资产品持有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由于存在这两个原因,最优投资策略必然与投资者的年龄有关。因此,题为“生命周期投资指南”的第14章,对处在各个年龄段的投资者来说,应该会大有帮助。仅此一章的价值,便抵得上与个人理财顾问进行一次收费高昂的会谈所花费的代价。
我对以前数版中曾致谢过的人仍要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另外,在此向为第11版做出特别贡献的众多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特别要感谢伯格尔研究所的Michael Nolan,感谢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Harrison Hong和Yacine Ait-Sahalia,感谢我的几位研究助理David Hou、Derek Jun、Michael Lachanski和Paul Noh。对先锋集团的John Devereaux、Francis Kinniry、Ravi Tolanih和Sarah Hammer表示感谢,他们在数据方面提供了重要帮助。
Karen Neukirchen对第11版做出了非同寻常的贡献。不知道她如何辨读了我潦草难认的笔迹,将草稿整理成了可读文本。她还协助我做研究,书中多数图表都是由她制作而成的。Sharon Hill为最终定稿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协助。我与W.W.诺顿出版公司一直保持着极好的合作关系,感谢Drake McFeely、Otto Sonntag和Jeff Shreve,他们为第11版的出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协助。Patricia Taylor继续参与本书的出版计划,在编辑方面为第11版做出了极有价值的贡献。
我的妻子南希·韦斯·马尔基尔(Nancy Weiss Malkiel)对最近7版的成功完稿贡献最大。除了给予我最富爱意的鼓励和支持外,她还仔细阅读了书稿的众多草稿,在文字的清晰和准确表达方面,提出了不可胜数的建议。她能找出从我和众多校对员、编辑眼下溜走的错误。最为重要的是她给我的生活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快乐。她最应得到本书的题献。
伯顿G.马尔基尔
2014年8月于普林斯顿大学
我对给本书以前数版提供过帮助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和学术同僚深怀感激之情。在此,我感谢曾提出过极有价值的建议和批评的众多人士。
很多研究助手长时间辛苦工作,为本书整理资料,其中有特别贡献的包括:John Americus、Shane Antos、Costin Bontas、Jonathan Curran、Barry Feldman、Ethan Hugo、Amie Ko、Paul Messaris、Matthew Moore、Ker Moua、Christopher Philips、Ellen Renaldi、Cheryl Roberts、Saumitra Sahi、Barry Schwartz、Greg Smolarek、Ray Soldavin、Elizabeth Woods、Yexiao Xu、Basak Yeltikan。Helen Talar、Phyllis Fafalios、Lugene Whitley、Melissa Orlowski、Diana Prout和Ellen DiPippo不仅忠实、准确地将几份草稿输入计算机,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协助。Elvira Giaimo在计算机编程方面给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书的很多支持性研究都是在普林斯顿大学Bendheim金融中心进行的。我也非常感激Arthur Lipper公司,允许我在书中使用其共同基金排名。
职业作家、编辑Patricia Taylor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她通读了本书的所有草稿,并对付印前底稿的风格、组织和内容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书中的文字清晰而准确,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她。
我与W.W.诺顿出版公司的关系一直极为融洽,尤其感谢该公司的Brendan Curry、Donald Lamm、Robert Kehoe、Ed Parsons和Deborah Makay,也感谢我的编辑Starling Lawrence,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帮助。
Judith Malkiel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她不辞辛苦地编辑了每一页底稿,在编辑本书的每一个阶段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此无论对她怎么表示感谢都不足以表达我心底的谢意。
最后,我想对为本书以前数版做出重要贡献的以下人士表示深深的谢意:Peter Asch、Leo Bailey、Howard Baker、Jeffrey Balash、David Banyard、William Baumol、Clair Bein、G.Gordon Biggar Jr.、John Bogle、Lynne Brady、John Brennan、Markus Brunnermeier、Clair Cabelus、Lester Chandler、Andrew Clarke、Abby Joseph Cohen、Douglas Daniels、Pia Ellen、Andrew Engel、Steve Feinstein、Barry Feldman、Roger Ford、Stephen Goldfeld、William Grant、Leila Heckman、William Helman、Roger Ibbotson、Deborah Jenkins、Babala Johnson、George S.Johnston、Kay Kerr、Walter Lenhard、James Litvack、Ian MacKinnon、Barbara Mains、Jonathan Malkiel、Sol Malkiel、Whitney Malkiel、Edward Mathias、Jianping Mei、Malissa McGinnis、Will McIntosh、Kelley Mingone、William Minicozzi、Keith Mullins、Gabrielle Napolitano、James Norris、Gail Paster、Emily Paster、H.Bradlee Perry、George Putnam、Donald Peters、Michelle Peterson、Richard Quandt、James Riepe、Michael Rothschild、Joan Ryan、Robert Salomon Jr.、George Sauter、Crystal Shannon、George Smith、Willy Spat、Shang Song、James Stetler、James Stoeffel、H.Barton Thomas、Mark Thompson、Jim Troyer、David Twardock、Linda Wheeler、Frank Wisneski、Robert Zenow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