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这架钢琴根本没法儿弹!”

演奏会开场前几小时,钢琴家发出这样的最后通牒。与此同时,舞台对面1400名观众座无虚席。他们花钱买票进场,正是期待欣赏这场难得的大师级表演。此情此景,怎么看都将引发一场灾难。可是谁又能想到,它最终竟成就了一次经典!一起来看这个音乐史上最著名的神秘事件。

1975年1月27日,年仅17岁的德国女孩薇拉·布兰德斯(Vera Brandes)走上了德国科隆大剧院恢宏的舞台。观众席空无一人,黑暗的空间里,只有紧急出口的绿色标志微微亮着光。这是薇拉生命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作为德国最年轻的音乐会策划人,她成功说服大剧院,为美国钢琴家基思·贾勒特(Keith Jarrett)举办一场深夜即兴爵士音乐会。短短几个小时,门票被抢购一空。基思将在1400名观众的瞩目下走上舞台,坐在名贵的贝森朵夫钢琴前即兴演奏——没有乐谱,事前也不做任何排练。

当天下午,薇拉将基思和他的制作人曼弗雷德·艾彻带到钢琴前,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她倒吸一口凉气。

“基思弹了弹琴,艾彻也弹了几个音。”薇拉回忆,他们没说什么,而是绕着钢琴走了几圈,又试了试琴键。一阵沉默后,艾彻走过来对薇拉说:“如果你不能弄来一架新的钢琴,基思今晚就弹不成了。”

薇拉大吃一惊。她知道基思之前指定过一架钢琴,大剧院也同意提供。可是没想到的是,剧场没把这场音乐会放在心上,乐器并未准备妥当。当时,工作人员都已下班回家,钢琴搬运工也不知道基思指定的另外一架贝森朵夫钢琴在哪里,只好安装了眼前这台。用薇拉的话说,“它小得可怜,而且音调不准,中间几个黑色琴键也是坏的,踏板很卡。这架钢琴根本没法儿弹”。

薇拉绞尽脑汁想临时找来另一架钢琴。她甚至动员朋友,打算把一架超大的钢琴沿着科隆大街一步步地推进大剧院——那天下着大雨,调音师警告她,还没等他们把那架钢琴搬上舞台,它就得散架。没办法,薇拉只好让调音师修复这架已经在舞台上的小贝森朵夫,然而一切都是白费功夫:它的低音沉闷无比,高音又太过刺耳,加之钢琴太小,发出的音量不大,在科隆剧院这样大的空间里,观众恐怕很难听到。

基思当然不想被这架钢琴砸了招牌。他走了,坐进了他的车,留下薇拉一人面对残局:1400位随时可能暴跳如雷的观众。忽然间,薇拉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变成了最黑暗的一天。她对爵士乐的热爱和年纪轻轻就显露出的创业天赋,仿佛成了失败的嘲讽。绝望的薇拉追上基思,隔着汽车玻璃求他不要走。年轻的钢琴家看向窗外那个全身被雨淋透的德国年轻人,心中升起了同情:“记住,我是为了你才留下来的。”

几小时后,午夜临近。基思走到这台无法弹奏的钢琴前,面对满场的观众,开始演奏。

他按下琴键的一刻,奇迹发生了。

那个夜晚的奏鸣曲始于一连串简单的小调,接下来是一波时而明快、时而舒缓的节奏转换,冲突的感觉很快把弹奏变得复杂起来,却又不失流畅。音乐散发着一种奇妙的美感,成就了一段传奇:这场科隆音乐会的钢琴独奏专辑取得了350万张的销量,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同类专辑的销量能与之匹敌。

当我们看到技艺精湛的表演者在逆境下获得成功时,总会习惯性地归结为他们坚忍不拔战胜困境的勇气。这可不一定。基思并非因为情势所迫才超常发挥,他之所以创造出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恰恰是因为那架不完美的钢琴。

这个不合格产品让基思避开了尖细的高音区,转而弹奏中音区。从他的左手边流淌出一连串重复的低音即兴片段,轰鸣的共振恰好掩盖了乐器的共鸣不足。这使得音乐产生了一种催眠般的效果,令现场观众如痴如醉。但基思知道,这还不够——钢琴的音量不够,如果不做点儿什么,声音就传不远,就会变得像那种从扩音器里传出来的背景音,后排观众压根儿听不见。

“对于现场演奏来说,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乐器和剧院面积之间的比例。”薇拉回忆道,“基思必须用力弹奏,才能把琴声传到后排和楼上——他当时弹琴的样子,可以说是在锤琴。”

的确,为了“击”起这架钢琴的活力,基思可以说是拼尽了力气:他时而起身,时而坐下,甚至扭动身躯,想方设法让力道施得恰到好处,让这架几乎哑掉的钢琴发出独特的声音。他怪异的姿势让观众感受到无比的激情,演奏的曲子也是兴之所至,让人耳目一新。当这架不完美的贝斯朵夫钢琴像一个从天而降的大麻烦出现在基思面前时,他接受了它,带着它越飞越高。

不过,基思的第一反应是拒绝使用那架钢琴演出。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反应也差不多。没人愿意用不趁手的工具干活儿,尤其是当这样做的风险很高时,人们就更不愿意冒险一试了。但从结果来看,基思的直觉错了。如果大多数人的直觉也是错的呢?如果这样错误的直觉不仅仅局限于钢琴演奏呢?

人类很难抗拒井井有条的诱惑,因为这通常意味着情势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即便一定程度的意外和麻烦可能带来意外之喜,人们也不愿冒这个险,而要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的麻烦。这种倾向让专业人士个个为秩序而疯狂:基思想要一架完美的钢琴,演说家宁愿一字一句忠于讲稿,军官誓要运筹帷幄,作家为了清净宁肯闭门造车,政治家把公共政策的效果量化为小数点和百分比,老板要求员工桌面干净整洁,领队只想确保组员关系和睦、绝无冲突。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也是追求整齐和完美,比如我们花很多时间分门别类将邮件归档;填写相亲网站上的问卷,以为那样系统就能为自己完美配对;我们不敢放开天性,让孩子们在社区的荒地自由玩耍,而是把他们带到游乐场,因为那里才是专门用来玩儿的地方。

人类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冲动,要创造一个有条不紊、可以量化分类、以便规划和预测的世界——这样做有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否则人们的直觉也不会如此根深蒂固。

然而,如果我们仅凭直觉,只受秩序驱使,错过的是更广阔的天地:这个世界的杂乱无章、无法测量、不协调、即兴、缺憾、不连贯、粗糙、凌乱、随意、模棱两可、暧昧不明、麻烦、变化多端,甚至肮脏……它们,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照本宣科的演讲只会让现场听众昏昏欲睡;遭遇到鲁莽的对手,再谨慎的指挥官也会不知所措;偶然的分神可能就在不经意间给作家带来了灵感;为了达到量化的目标,人们反而会制定有悖常理的激励措施;整洁的办公室让员工感到无奈和厌倦;唱反调的人貌似偏离了团队和谐,其实独具慧眼;最终完成更多工作的,是不整理收件箱的那个员工;当我们对在线问卷视而不见时,反而找到了灵魂伴侣;孩子们在荒地上撒野,不仅能找到更多乐趣,还可以学到更多技能,甚至,意外事故的发生也更少——这些都与人们的直觉相悖。

如果钢琴家听从直觉,对薇拉说,不好意思,这架钢琴没法儿弹,然后坐着车在科隆的雨夜扬长而去,抛下17岁的她在路边啜泣,那么,他将难以想象,他错过的是一生中创造出最挚爱作品的机会。

我希望这本书成为各位生命中的薇拉——当你再次面临整洁、秩序等诱惑时,它会给你提个醒:不如接受适度的混乱或麻烦,也许会有惊喜。在每一章中,我们都会深入混乱与麻烦的一个方面,向大家介绍如何借此激发创造力,培养自己的韧性,发挥自身的优势。无论你的工作是在观众面前演奏钢琴,还是在会议室用幻灯片做演讲;无论是运营一个公司,还是管理一个呼叫中心;无论你是指挥军队,还是征战情场,抑或是仅仅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这本书揭露的秘密,都肯定对你有用。事实上,许多人人羡慕的成功案例,通常就建立在混乱和麻烦的基础之上,但因为不易察觉,被人忽略了——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将那些隐藏的成功秘籍挖掘出来,分享给大家。

我对大家说了这么多凌乱的美、无序的好处,是因为人们对此实在知之甚少。但绝对不是说混乱就是万能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的灵药。我希望大家看到秩序的作用不是绝对的,偶尔在混乱之中,你会发现蕴藏着的独特魔力。 aRvdnVcaF7QlrIUkbndk3HKJY3Cm8Q2Qf61VlsNZ5BTFR1o+N66wVhnyAbjoTye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