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精神的粮店,生命的色彩
——《论语》导读

《论语》是一部以记录春秋末年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言行为主的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论语》只20章,多记录孔子的言论;唯《乡党第十》记其生活琐事;《子张第十九》记弟子言论。北宋开国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受推崇如斯,也实乃人类精神之粮店、生命之底色、智慧之泉源!

《论语》是学生对老师崇敬与怀念的产物。夫子生前,弟子从而游,各记所闻;夫子死后,弟子为夫子守丧,各将所记、所闻汇集起来。读《论语》,师容宛在,师音宛存,教化的情境原汁原味。它带着弟子对恩师推崇与热爱的温度,带着弟子们勤学好思的品性,更带着传世后人的智慧,启迪影响着后人。

《论语》素材,是夫子与弟子、与时人(鲁国国君等),弟子与弟子间的问答和弟子们相互传载的师言。其核心思想是“仁”,“仁”是孔子思想的精神内核。孔子对子贡说,不要以为我的学问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我是找到了那个“一”,豁然开朗,一下子什么都懂了——“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佛家叫“佛”,道家叫“道”,儒家则称为“仁”。“仁”是《论语》中提及最多的内容,几乎章章涉及。

其次是“礼”。“礼”是夫子一生的学问所在。孔子以“六艺”治世和教育学生,而“礼”是“六艺”之道,是社会的典章制度与道德规范。孔子说:“不懂礼仪就无法立身处世。”“礼仪可以坚定人的情操。”还说:“礼呀!礼呀!就是说的玉帛吗?”意在告诉人们,礼乐的本质不在于玉帛,即不在行礼的具体行动,而在于移风易俗、教化民众的社会规范。

此外《论语》还涉及:君子、心灵、处世、交友、识人、教育、理想、为政、自身修养、人生甚至养生等多个方面内容。

孔子告诫君子九思:看,要考虑看清楚了没有;听,要考虑听明白了没有;神态,要考虑是否温和;体貌,要考虑是否恭敬、庄重;说话,要考虑是否诚实;处事,要考虑尽心尽力;碰到疑惑,要考虑求教;愤怒时,要考虑后患;看到了可得的利益,要考虑道义……

孔子还给普通大众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一人生坐标,时时帮助我们丈量着人生的长度与宽度!

鱼不鲜,肉腐坏,不吃;颜色变了,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合时令的菜,不吃;切得不合规矩的吃食,不吃;没有放该用的酱,不吃。肉虽然能吃很多但量不该超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能喝醉……

《论语》20篇,只是些简单对话,却包含了大量的为人、处世、为政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作“粮食店”,可以说,《论语》中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不朽价值。但因当时对话有特定情境,又因诸弟子个人情况与理解各有不同,书中内容偶有歧异、有省略,就在所难免。初读《论语》,时代久远、形式零碎、不易亲近,其实,正如于丹所说:“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这本极朴素的语录却带给后世人一种心灵的给养、生命的色彩。 7K2sTrGoi/yyBY9SfRqbS/2/46RxTLfVfoi/NxSLBYfPQyXGtQKBkBV+YWpkmm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