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功能便是通过文物来讲述历史。250多年以来,大英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收集全球文物,因此,如果想用物品来讲述世界历史,这里会是个不错的起点。事实上,你也可以说这正是大英博物馆自1753年国会宣布建馆,并提出“包罗万象”与“免费向所有人开放”的宗旨以来,一直想要做出的尝试。本书是BBC广播4台于2010年播出的系列节目的合集,同时也是最新的一次对博物馆自成立以来的活动及未来尝试的复述。
广播4台的负责人马克·达马泽为《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制定了简单的讲述规则。先由BBC和大英博物馆的同事们从博物馆选出100件藏品,范围从大约200万年前人类起源直至今日。这些物品应尽可能公平地选自全球不同地区,尽可能多方面地展现那些已被证明切实可行的人类经验,并让我们了解各个社会的全貌,而非只着眼于权贵阶层。因此,它们必须在收录伟大艺术品的同时也包含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由于节目每周播出5次,我们也把这些文物分成5个一组,关注不同的时间段在全球各地所发生的故事:用5件文物分别展现某一时间点上的五种景象。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来自世界各地,BBC的广播也覆盖各国,因此,我们邀请了各地的专家和评论员加入我们的节目。当然,我们能表现的仅仅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但仍希望它是一部整个世界都参与其中的历史。(由于版权及其他原因,本书引用的嘉宾评论均按录音实录。)
显而易见,这一项目从很多方面来看都堪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中之一更是引起了尤为热烈的争论。这是一个广播节目,而非电视节目。听众们无法看到文物本身,只能凭借想象。一开始,我发现习惯于近距离审视文物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对这一情况心存疑虑,但BBC的同仁们十分自信。他们认为,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欣赏方式,听众能对文物自发地展开讨论,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历史。至于那些需要一睹文物真容而又无法亲临大英博物馆的听众,在整个2010年,“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网站上会陈列出所有这些文物的图片,而如今,它们又以精美插图的形式收录在这本书中。
尼尔·麦格雷戈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