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9 玛雅玉米神像

石头雕像,发现于洪都拉斯科潘

公元715年

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心有一座玉米神像,这座男性半身像是用石凿和玄武石锤在一块石灰岩上雕出来的。体型较大,左右对称,双眼紧闭,双唇微张——似乎正在沉思,与另一世界进行交流。他双臂弯曲,掌心向外,一手朝上,一手朝下,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神像的头部有巨大的头饰,像是一根玉米棒,头发也像是包裹在玉米皮中的玉米穗一般。

一些考古学家认为,食物对人类来说一直很神圣,即使对远古先民也是如此。只要想想我们上一节中的埃及母牛女神,或是古典神话中的酒神巴克科斯和谷物女神刻瑞斯,还有印度食物女神安娜波那。但在约5千年至1万年前,末次冰河期结束之后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大批的食物伴随着大批新的神出现。如第6节中所述,在世界范围内,人类逐渐找到可以成为食物的特殊植物:中东是大麦和小麦,中国有大米和小米,新几内亚人发现了芋头,非洲人发现了高粱。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关于神的故事开始涌现:死亡与重生之神,掌管四季轮回、保障农作物丰收之神,以及代表信徒们所食用的食物本身的神灵。这座半身像便是这一全球进程的产物。它是神话的具体形象——来自中美洲的食物之神。

起初,这尊神像应该和其他类似的神像一起,高坐在洪都拉斯西边的阶梯式金字塔神庙中。它的发现地科潘是玛雅的一座大型城市及宗教中心,当地至今仍有恢宏的遗址可供参观。这些神像于公元700年由当时的玛雅统治者下令制作,以装饰他在科潘修建的宏大庙宇。这尊神像的头和身体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拼接线,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头的尺寸要略大一些。科潘神庙被毁时,所有的神像都倒塌下来,身首异处,再由后人拼接起来。因此,这个头与这个身体也许原非一体。但这并不影响它所表达的含义,因为所有的神像都与玉米在当地生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和拥有的核心力量有关。

我们的玉米神雕像相对较新,制作于公元715年,但它传承了一段相当长的传统。中美洲人几千年来一直崇拜着玉米神和他的前任,他的神话故事反映了玉米每年的种植与收获,是中美洲文明的基础。在神话中,玉米神如同玉米一样,每年在收获季节都会被斩首,然后再重生——种植季节开始之际,他重新变得年轻、鲜活而美丽。为何他会如此吸引那些富有且手握权力的主顾,譬如下令制造这尊神像的统治者?人类学家、《玉米史》的作者约翰·斯托勒解释道:

古代社会的精英阶层极其看重玉米,认为它拥有一些稀有的特质,然后他们把这些特质和自身联系起来。在年轻的玉米神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的雕像明显是第三轮造神运动的产物。当时共有8位神,4男4女,都被尊为玛雅人的祖先。玛雅人相信他们的祖先来自玉米,而他们自己是用黄色与白色的玉米面团制成的。玉米很早就在中美洲人的宗教崇拜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远在玛雅文化发端之前,甚至可能回溯到奥尔梅克文明时期。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尊让人难忘的美丽雕像,它还能让我们看到古代美洲社会对自身及环境的态度。玉米神一方面表现了农作物循环的自然状态:播种、收获,再重新播种,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人类出生、死亡和重生的另一循环的信仰。不仅如此,他还是中美洲人类的创造者。希伯来神用泥土创造了亚当,玛雅神用玉米创造了人类。整个美洲最著名的神话《波波尔·乌》便讲述了这一故事。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个故事一直口耳相传,直到17世纪才被正式记录:

于是有了最原始的人类概念,并着手寻找制作人类身体的材料……众神说:负载者、生产者、制造者、塑造者,还有羽蛇神,他们负责寻找制造人类骨肉的材料。一会儿,太阳、月亮、星星便出现在了制造者和塑造者头上。分裂之地、苦水之地是其名;黄玉米、白玉米,来自那里。他们就在这时找到了主要的食物,把黄玉米和白玉米磨成了粉。随后他们念动咒语,用黄玉米与白玉米造出了人类的肉体,再用其他食物做成我们第一代父亲的四肢,四个人活起来了。

为什么是玉米而不是小麦或某种肉类成了美洲人最喜爱和尊崇的食物呢?答案是:并非玉米本身有什么神圣的特性,而是中美洲的地理环境使然。在约9000年前的这片土地上,其他的食物来源十分有限。没有在世界其他地方可以找到的那些容易驯养的牲畜,如猪、牛、羊等。他们的主食是3种经过缓慢培育的植物——南瓜、豆子和玉米。但前两种并不受到尊崇,为什么选择了玉米?

玉米的祖先,墨西哥类蜀黍,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植物。不管在丰饶潮湿的低地还是干旱的山区都能生长,农民随四时迁移,而他们所有的居住地都能种植它。不断地收割还能使玉米长得更大更好,从而快速增加产量。农民的辛苦付出逐渐得到稳定回报。最关键的是,玉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能让人迅速补充能量,只是味道欠佳。因而农民很早就开始培植一种本地植物——辣椒,组成绝妙的搭配。辣椒本身的营养价值很低,但它能让清淡的碳水化合物变得好吃起来。它在美洲的培植与传播表明,在人类种植农作物之初,就已经开始注重味觉享受了。

到公元1000年,玉米已完成南北扩散,占领了整个美洲。鉴于早期的玉米不但不美味,而且几乎难以食用,这一点颇让人称奇。当时的玉米不像今天这样,煮熟就能直接食用。如今这种方便的食用方式得益于一代代农夫的选择性育种,他们选出最好的种子进行下次播种,不断优化玉米品种。9000年前的玉米棒十分坚硬,生食会让人极为难受。生玉米粒必须在熟石灰水中煮熟——若非如此,玉米的两大主要营养素氨基酸与维生素B便不会析出——之后再磨成糊,做成无酵面团。看起来,玉米神希望他的信徒们为了晚餐而努力劳作。

直到今天,玉米仍是墨西哥菜的主角,拥有强大的宗教和隐喻力量。餐馆老板圣地亚哥·卡尔瓦对此再清楚不过了:

数量庞大、种类庞杂的玉米衍生物不断进入日常生活。玉米一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跨越所有的阶级壁垒与认知分歧。它是所有人的食物,不管穷人还是富人,土著还是外地人,它是人与人之间最强力的纽带。

玉米文化如今面临两个新的问题,一是将玉米作为生物燃料,导致它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墨西哥的人口。二是转基因玉米。这种把自己当作神灵的行为,是对个人与宗教的攻击。玉米应该是用来食用或崇拜的,否则就算是放进汽车里,也会引起争端。

对某些墨西哥人而言,玉米这样神圣的食物被灌进油箱里是不能想象的。此外,不只是在墨西哥,在世界很多地方,转基因玉米都引起了宗教与科学上的极大不安。在大约1万年前,人类便认为农作物自有其神圣之处,这种习惯认知至今仍顽固存在。尽管转基因植物能防御病虫害,但很多人仍担心它们会破坏自然规律,担心人类正侵入神灵掌管的领域。 1ZEAaREVSrq8+omF/0PGhZO1gvqhlQveO1FfLZhayJO1/Q3qQttt5I/VhX/Mx/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