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安萨哈利情侣雕像

石制雕像,发现于犹大山地的瓦地卡瑞吞谷,伯利恒附近

公元前9000年

在末次冰河期快结束时,有人从伯利恒附近的一条小河中捡起了一块鹅卵石。这块鹅卵石必定曾顺着水流翻滚而下,沿途经历了与其他石头的碰撞摩擦,这一过程被地质学家十分诗意地称为 “喋语”。但在大约11000年前,一双人类的手将这块历经冲刷的美丽圆卵石雕磨成了大英博物馆中最动人的藏品之一。它表现了一对紧拥的恋人,是已知最早的人类表现性爱的雕像。

在大英博物馆的手稿厅,大部分人都很少在摆放这座情侣雕像的展柜边停留。也许是因为从远处看它并不起眼,只是一块大小如握拳、颜色暗淡的灰色石头。但如果你走近一点,便能看出这其实是一对坐着的情侣,胳膊和腿都紧紧地缠绕对方,没有丝毫缝隙。虽然没有明显的面部表情,但还是能看出他们是在互相凝视。我认为这是我所知的最温柔的爱情表达之一,可以媲美罗丹和布朗库西的情侣接吻雕像。

就在这块卵石被人手塑形的那个时期,人类社会正在经历变革。全球气温上升,人们逐渐从狩猎与采集转向以农业为基础的更稳定的生活方式,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之前,人类只是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微小的部分,现在则开始想要改造环境、控制自然。在中东,温暖的气候让草场变得丰美。人类原本一直在迁徙,猎杀羚羊,采集扁豆、鹰嘴豆与野草的种子。但如今,在更丰饶的草原上,羚羊数量充足,整年都不再迁徙,人类也随之安居。而一旦定居下来,人们就开始从植物茎秆上采集谷粒。通过收集与播种,他们无意中启动了早期的基因工程。大部分野草的种子成熟后都会脱落,靠风力或者鸟类很容易就扩散开来。但人类选择了那些长留在茎秆上的种子——这是判断种子是否值得耕种的一个重要特征。他们脱粒,去壳,磨粉,之后再继续种植多余的种子。农业就此开始。大约1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分享面包了。

早期的农民逐渐培育出地球上最重要的两种粮食——大麦与小麦。随着生活逐渐稳定,祖先们开始有时间思考与创造,他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形象,以展示并庆祝他们所处的变化年代中的关键元素:食物与力量,性与爱。“情侣”雕像的创作者便是他们中的一员。我曾问过英国雕刻家马克·奎恩对此的看法:

我们原以为性爱是现代人的发现,之前人类的性是简单保守的。但其实早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也就是这座雕像的创作时期,人类的情感就已十分成熟,我很确定,他们就和我们现在一样成熟。

这座雕像的不可思议之处在于,你转动它,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就能看到完全不同的形象。从这一侧看,是一个拥抱的远景,能看出两个人的形象,但从另一侧看就像一根阴茎,那一侧又像阴道,还有一侧像乳房。它似乎表现并模仿了整个做爱过程。当它在你的手里转动,不同的侧面便都展现于你眼前。因此,我认为这座雕像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它所表现的并不是一个片段。如果你围着它绕一圈,它便不断展现,如同一部情色电影,有远景,也有特写。在转动中,它展现出电影般的效果,让你看到所有不同的方面。同时,这也是表现人类情感关系的美丽作品,感染力很强。

我们对雕像中这对拥抱的爱侣了解多少?雕像的制作者——是否应称之为雕刻家?——属于我们今天称为纳图夫的民族,他们的生活区域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而我们的这座雕像来自耶路撒冷的东南部。1933年,伟大的考古学家亨利·步日耶神父与一位法国外交官雷内·诺伊维尔参观了伯利恒的一家小博物馆。诺伊维尔写道:

参观快结束时,有人向我展示了一个木盒,里面装着来自附近地区的形形色色的物品。除了这座雕像之外,都是些毫无价值的东西。我立刻注意到了这座雕像特殊的设计意义,便询问这批物品的来源。他们说是一个贝多因人带来的,他刚从伯利恒回来,正要往死海去。

诺伊维尔想更多地了解这座雕像的发现过程,便去找这个贝多因人。最后他找到了,并跟随他来到发现雕像的洞穴——位于离伯利恒不远的犹大沙漠里。这个洞穴被称为安萨哈利,因此这座让诺伊维尔深深着迷的雕像如今也被称为安萨哈利情侣。最关键的是,和雕像一起被发现的物品证明了这个洞穴是人类的居所,而非墓地,因此它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某些作用。

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它在当时所起的作用,但我们知道,居住在这个洞穴里的人类,正处于农业社会的早期。他们新的生活方式包括采集和储藏食物,而其结果如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变革一样,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和猎人或游牧民族相比,定居的人们更难以承受农作物歉收、害虫、疾病以及天气的影响。但如果风调雨顺,社会就会急速扩张。稳定充足的食物来源带来了持续的人口爆炸。人们开始生活在两三百人的大村庄里。这已达到当时历史上最高的人口密度。粮食一旦被储存起来,生存压力便小了。人类有了空闲时间来思考。急速扩张的定居群体也有空思考新的社会关系和变化的生活模式,还能进行艺术创造。

我们这对互相缠绕的情侣小雕像也许能表现出人类对这种崭新生活方式的回应: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来思考人类自身。在那个时代,对性行为的这种描画方式被斯坦福大学的考古专家伊恩·霍德看作是一种“心灵驯化”的过程:

雕像在不同角度呈现出不同样貌

纳图夫文化存在于人类完全驯化动物和植物之前,然而当时的社会已经是定居社会了。这件特殊的物品,因直白地表现人类和人类性行为,反映出当时社会巨变的一部分:人类开始驯化心灵,驯化自身,驯化社会。人们更专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野生动物,或是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把安萨哈利石头握在手中,转动它,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在于它刻画了两个人类的形象,还在于因其雕刻方式,你无法区分形象的男女。这样无差别的对待,这种迫使观察者用心观察的模糊性,是否雕刻者有意为之?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我们也无从了解这座雕像究竟派上过什么用场。有学者认为它曾用于繁殖仪式,但伊恩·霍德的看法不同:

对这座雕像有多种解读方式。人们一度倾向于认为,这对情侣的形象以及性行为本身,都和母系神有关,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早期农民最关心的应该是作物的丰收。但我个人认为,目前的证据还不足以证明在人类早期就出现了主要的母系神,因为迄今为止在那个时代的考古发现中,几乎还没有真正的女性形象,大部分都是父权象征。因此我此刻的观点是,在早期农业社会,性行为十分重要,但其重要性不在于繁殖并哺育后代。更重要的是这性行为本身。

而对我来说,这拥抱的形象中所表露的温柔当然不是用来表现生育活力的,它所传达的是爱。人类开始定居,形成更稳定的家庭关系,有更多的食物、更多的孩子。很可能就在这一时期,人类社会中第一次有配偶结为夫妻。

所有这些可能性都能在这座情侣雕像中表现出来,但它们仍只是我们对历史的揣测。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座雕像不只是记录社会变迁的文件,它还直接向我们传递信息,是能表情达意的艺术作品。安萨哈利情侣距罗丹的 “吻”有大约11000年的光阴,但在我看来,人类的欲望始终未变。 1pvyZYJ96YnpoLEBFs0978/kq7igzz7P0sWrvjAOfzmuP0heG8KziCgzKO7b1Yh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