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治身和治国是道家思想组成的两个主要部分。老子要在论治道,并兼谈治身,老子思想推天道以明人事,其人道乃以治国为核心议题。列子与庄子则以治身为本。庄子学派关注的焦点在于生命的阐扬——所谓“达生之情”、“达命之情”在于性命之情的张扬。形与心是生命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达生》说“形全精复”,司马谈则提出“神本形具”的主张——在形体的基础上,高扬精神作用的观点,正是继承庄子而来。

在古典哲学中,“精神”一词首创于庄子,古人以为思维能力与精神作用均发自于心。庄子论心要在阐扬心神与心思的作用——心神活动创造人的精神生命;心思作用建立人的思想生命。这种心学为内篇各篇的核心议题,如《逍遥游》在论人的精神生命之广大自在、自由自适;《齐物论》论思想生命的“相尊相蕴”;《养生主》论精神在生命中的主导作用。篇末薪尽火传之说,即喻人的精神生命和思想生命的永续传递。《人间世》论伴君如伴虎,士人当免于沦为统治阶层之工具价值,不得已从仕途的老路中由治国转为治身,于是提出“心斋”之说。“心斋”境界的提出,也属于精神生命修养之最高境界,一如《大宗师》中“坐忘”之心境,而《德充符》通篇在阐发生命内涵之充实,所谓“常心”、“灵府”,就是心灵经常保持愉悦而生意勃发,所谓“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这都是艺术心灵之流露。内篇之末篇《应帝王》虽名为论治道,事实上仍以治心为要,如提出“游心于淡”、“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之说,正是以治心为治道之根本及基础,凡此都可见庄子心学之大旨。

(2005年6月补记) YO7FoD9Ptte5XfdK7I2gItYKphGh23wUsH7YQbxPmmsOztqZmsj/sYddOCRsCi6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