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使命的艰难及“养中”之说

庄子借叶公子出使齐国一事,写尽使臣接受使命时的心理压力,反衬出人君的绝对权力的威压之势,道出了臣子与君主相处的艰难。

叶公子高将要出使齐国,一朝奉命,忧急如焚,深感:“事君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君成,则必有阴阳之患。”也就是说,如果办不成事,必定会遭受人君的惩罚;如果办成功了,也会因着内心忧虑过分,而使阴阳之气激荡失调以致精神病患。这里,庄子生动地描绘了人臣承受使命时面对君主威势压力下的焦灼之情。

使臣的职责在于传达两国国君的旨意,庄子于此指陈“传言”任务的艰难:“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这里,也道尽了人际间由于传言不当以致引起无限矛盾、冲突甚而殃灾的普遍情况。这一节,庄子还说出了许多富有深刻社会经验的名言,如“言者风波也”、“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总之,庄子看透权力结构中的险恶,乃发出“可不慎欤”的警惕。

庄子并借仲尼之口表达他的“义命观”。子之爱亲,是自然而然的事,这称之为“命”;臣之事君,是无可逃脱的重担,称之为“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庄子将儒家忠君的义务论转化而为顺其自然,如实为之,不加以任何主观作用去促成,这就是采取“无迁令,无劝成”的工作态度;就主观上来说,要心中坦然,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素,按实际情况行事,尽量忘却自身的得失哀乐(“行事之情而忘其身”)。

最后庄子提出要培养超越者的审美心胸:“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庄子应世一再慨言“不得已”,其忧戚之心可以想知。“心斋”之外,这里又提出“养中”、“游心”之说。“养中”,为保养心中之气,与“心斋”养气集虚同义。老、孔都重视持守“中道”,但儒、道两家观点不同,孔儒的“中道”,指不偏不倚、不走极端而采调和的态度,取两极的折中点。庄子的“养中”,则顺着老子“守中”之义而发展,老子形容天地之间犹如风箱,“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接着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第五章)“守中”,即指中空、中虚而言。庄子于此,将“中”、“虚”用以表述心灵状态。所谓“养中”,即主体通过修养的工夫除排名位的拘锁而使心灵达到于空明灵觉之境界。“乘物以游心”,即心神顺任外物的变化而遨游。“游心”,即心灵自由活动——精神从物物相逐、名利相争的现实桎梏中提升出来,使心灵在自由自适的情状下以美感距离来观照外事。故而“游心”之说,乃庄子以一种艺术精神而入世的心态。 fvEq/B82eadcC1L7e2AO1kMBYiXAci0yJ2pWBwCAaRvPVTN7jK2pg9RcQ/5UdmH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