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缘督以为经”——顺守自然的根本原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一个事实陈述的语句,并不是价值判断的语言。生命有限,而知识却无穷,于是,如何在一个无限的“知”的范围里来安善有限的生命,就成了庄子所关心的问题。近代经验论哲学家洛克在探讨知识论问题时也提出,我们首先应该检查我们的认知能力,检讨我们的理智能力所能达到的界限,在他的代表作《人类理智论》中,洛克讨论了知识的起源、范围以及其确定性等问题,他划定知识力的限度,要求哲学不必去徒劳地研究超越人类理解力的范围之外的问题。早于洛克两千多年的庄子,曾提出过类似的警惕,认为有限的生命追逐在无穷无尽的知识大海里,会弄得自己十分困顿。庄子这里所谈到的“无涯”之“知”,可能是指外在的知识,而他的原意更可能是指心智而言。宋代解《庄》的著名学者林希逸认为:“知,思也。心思却无穷尽,以有尽之身随无尽之思,纷纷扰扰,何时而止。”(《南华真经口义》)清代解《庄》的著名学者宣颖也有相似的注解:“心思逐物无边。”这些解释更贴近庄子的原意。在《齐物论》中,庄子也有相同的议论,“终身役役”而不知所止。他认为要做到“保身”、“全生”,就必须摆脱“善”与“恶”的传统习俗的束缚,从这个道德价值的规范中跳出来,顺任自然,这便是《养生主》的总纲——“缘督以为经”。两千多年以后,德国哲学家尼采对于传统道德价值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在他的《善与恶之外》( Beyond Good and Evil )一书中,尼采提示人们应该抛弃基督教所拟定的“善”与“恶”的道德价值,倡议人类的“善”与“恶”应建筑在人类自身生命力的基点上。庄子和尼采在对“善”与“恶”传统道德价值的否定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们受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观念:尼采强调的是人自身的意志力,庄子强调的是人融合于宇宙中的自然力。“缘督以为经”,指的就是人应否定传统礼教的束缚,顺着自然之“道”作为“养生”的根本原理。 TdiBQB96RikPIWApIcZAzAGNYS8gTqu2tq2INCgk/k/EXwmmoNu0te16oAGxKC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