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可感事物

猫及猫的影子依赖于太阳

可感事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个体事物,例如:树木、书、猫等等。它们比影像真实,但不是绝对真实,因为它们并非永恒不变。这既因为它们不是永恒的(树和猫都会变老死去,书会散架或被焚毁),也因为它们有依赖性。它们首先依赖于太阳。(如果太阳离地球近些,万物都将会焚毁;如果离得远些,万物就会结冰;如果它不存在,树木、书或者猫以及它们的影像都会消失。)并且,可感事物还依赖于形式,这点我们随后就会看到。

树和猫都会变老——书本会散架(中心并非保持不变)

再回到线的左边。如果你的意识对象是可感事物,你就处于信念的状态。想象我们在田野中看到一个动物,然后询问当地的农夫这个生物是什么。他说:“这是一匹马。”你问他如何知道这是一匹马,他说(无疑会很不耐烦):“这就是一匹马!你看看,马就是马!”好,农夫相信这是一匹马(信念),它也确实是一匹马(事实),柏拉图为什么说农夫不知道这是一匹马呢?因为农夫并没有给出逻各斯。什么才叫给出逻各斯呢?或许是这样的情形,你问农夫:

这个人知道什么是马。他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即概念的层面上把握住个体的感知对象。当然,这里面仍旧存在着大量问题,包括精英主义的问题。按照这种解释,与马打过交道的人有千千万万,仅仅只有精挑细选出来的极少数人才知道马为何物——柏拉图都不在他们之中!此外,如果你并没有对马进行活组织检查,也不懂得生物学和化学,那就很难让人相信你是怎样知道马为何物的。事实上,事情看起来似乎变成了这样,即人们只要想去知道某件事情就必须得知道所有事情。某些解释者相信这就是柏拉图心中的难题。但它至少可以解释苏格拉底对无知的断言。 3Ib37BAgxyLJRERKdLGUKLhZtDo21Thqmaq08slwO/d8AMxTIo3Qbr3QRBxH+W/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