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7 实现食物安全任重道远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实现食物安全都是一个复杂、艰巨而漫长的过程。食物安全的实现受限于自然资源、人力资本、政治环境、经济结构、社会状况和技术水平等诸多条件,还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1996年,世界食物首脑会议通过了《世界食物安全宣言》及其附件《行动计划》,初步阐述了食物安全的实现途径。这一宣言及其附属的行动计划从全球与国家两个层次提出保障食物安全措施,包含7个方面及25项行动类别。

宣言的核心思想认为:稳定、和平、有利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是实现食物安全的根本基础;民主、普遍人权(包括生存权)、促进基本自由和男女全面平等参与,对实现持续的食物安全至关重要。政府应当保障的方面主要包括:创造有利于实现食物安全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消除贫困和不平等以保证所有人的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生产条件,增加政府投入;实施有利于食物安全的贸易政策;促进乡村发展;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紧急情况;鼓励公共与私人对农业、乡村发展投资等。由此可见,食物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在成功处理上述诸多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目前仍片面强调粮食生产规模和国家粮食储备建设,尚未对国家食物安全状况做出全面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和辉煌的成就。尤其是近十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为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人口负担巨大,人均资源紧缺,随着人民群众的食物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农业生产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首先,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的矛盾长期存在,水资源区域性、季节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供给的资源性约束进一步增强。其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肉、蛋、奶、鱼和瓜果蔬菜消费显著增加,部分农产品结构性短缺。而且,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生物质能源、饲料添加剂以及各种食品饮料等产品不断开发,农产品加工对农产品生产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随着外资进入我国农业领域速度的加快,国际市场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更加直接。同时,期货市场较快发展,农产品金融衍生品逐步开发,资本市场与农产品市场的联系和渗透进一步增强。更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是小规模农户分散生产经营,而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极为庞大且复杂多变,所以农产品供需脱节的情况时有发生,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这一矛盾,依然任重道远。

因此,能否尽快形成对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流向、制度安排、技术进步、管理技巧、贸易规则和环境保护等系统要素的综合调控能力,将成为建设中国特色食物安全战略体系的最大挑战。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食物供给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在食物安全监督调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国仍要时刻对“吃饭问题”保持警惕,未雨绸缪。对于一个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来说,再小的食物问题也可能成为大问题。在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食物的不安全随时都有可能到来,这就需要我国时刻保持着警惕和危机感,为实现食物安全而努力奋斗,警钟长鸣。 jsuK6QX8vHTmQNMsv3F57I/WJsAh1I02HHR9MKhnR673BbfMCAiIoi178T5eMce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