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6 中国该如何定义食物安全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是中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食物安全概念体系,如何确立中国的食物安全标准,需要我们慎重地思考。目前,食物安全概念在世界各国以及大量国际组织中的运用情况仍然较为混乱。据FAO统计,全球对食物安全的定义接近两百种。1974年,世界食物峰会将食物安全定义为“在任何时间,世界食物供给在维持基本食物消费的增长与抵御生产和价格的波动上的有效性”,重点关注食物供给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类似的还有FAO于1983年提出的食物安全定义:“保障任何时间所有的人在物质上、经济上获得满足所需的基本食物”。这一时期全球尚有9亿左右饥饿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近五分之一,因而上述定义普遍强调解决“吃饱”问题。

1986年,世界银行在《贫困与饥饿》报告中指出,食物安全是“在任何时间所有的人获得满足积极、健康生活的足够食物”。这是食物安全概念的发展完善历程中首次提及“积极”这一词汇,并在食物安全概念中加入了“健康”这一意愿。1996年《世界食物峰会宣言》将食物安全定义为“在个人、家庭、国家、地区、全球层次上,在任何时间,所有的人在物质和经济上都获得足够、无害、营养的食物,以满足他们积极、健康生活所需的食物需要与食物偏好”。以上对食物安全的界定表明,人们已基本认可真正的食物安全不仅仅是“吃饱”,还要“吃好”。同时,世界食物峰会技术性文件指出:“在其最基本的形态上,食物安全被确定为所有的人在任何时间获得满足健康生活所需要的食物。”这表明在农业产量不断提高和农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的时代,“吃饱”依然是食物安全的基础和前提,“任何时候满足人的健康生活”是维持食物安全的底线。

FAO在2001年发布的《食物不安全状况》中提出:“食物安全是这样一种存在状态,即在任何时间,所有的人从物质、社会、经济的途径获得足够、无害、营养的食物,以满足积极、健康生活所需的食物需要与食物偏好。”这一概念较为全面地概括了食物安全概念的关键,即“任何时候”“所有的人”“足够”“健康”四个要义。食物安全概念在这一时期已经得到了比较全面的界定,虽然这一概念并不能完全适应世界各国独特而复杂的食物供求状况,但是笔者还是认为这一定义提出的四个关键要义比较精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基于“任何时候”“所有的人”“足够”“健康”这四个方面,并结合我国实际,笔者将中国的食物安全定义为:“保障全国各族人民在任何时期内,都能够获取充足、优质、营养、合理的食物,以满足其开展健康、和谐、积极生活的基本食物需求。”

逐步树立食物安全意识,并不意味着否认甚至放弃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对于二者关系的处理思路应当是,将粮食安全恰当地整合进食物安全体系,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食物安全为目标,在保障粮食供给的前提下建立针对各类食物的供求调控体系。首先,粮食安全必须让位于食物安全。尽管粮食在理论上可以转化成肉、蛋、奶、鱼等其他食物,但基于当前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技术条件等多方限制,将粮食大规模转化为其他食物并不现实,建立多元化、系统性的食物安全体系势在必行。其次,必须在食物安全中重视粮食安全。粮食在食物中所占比重很大,有必要成为食物安全体系的基础与核心。粮食难以被其他食物所代替,其基础性作用同样不可替代。保障粮食生产,需要系统而全面的食物安全体系,正确处理粮食生产与非粮食物生产间的关系。 8P4zR03bLlfTf791lDLZKhzJmbigp6JoyOrmGZSow683cDciqu2MJMv66wittaF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