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债务泡沫

100年前,全球债务总额是0。

100年后的今天,全球债务总额是230万亿美元。

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现在财富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来自于生产力的提高,而是来自于被我们不断侵蚀的、我们明天的财富——全球债务,也就是说,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不断膨胀的“债务大泡沫”中。

什么是债务?债务就是我们在消费我们的明天。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先摆出结论的话,恐怕会吓到大家,那么我们就先从与债务息息相关的货币谈起。

一、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其实就是信用,它把我们的劳动成果以信用的形式储存起来,然后供我们随时取用。水往低处流,财往高处走,是哪个高处呢?当然是信用的高处。哪里充满信用,哪里就可以集聚财富。

那么什么东西才能储存这种信用呢?当然必须是具有普世价值,而且稀有、不可以被随便创造的,显然只有黄金最适合。所以在古代,货币大都以黄金白银来替代。

由于黄金不利于流通,必须用一种东西来代替它,于是出现了纸币和纸币发行方。而作为纸币发行方,必须有足够的信用作为货币保值的承诺,大家才相信你发行的货币是不会随意贬值的。怎样才能确保信用呢?人们想到了用黄金作抵押。其实还是一切围绕着黄金转。

二、全球通用货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需要重建秩序,更需要一体化,此时发行一种通用货币变得尤为迫切,当然这也代表了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用,比个人更有信用的是企业,比企业更有信用的是国家。所有此时有实力的国家都在争夺发行全球通用货币的权力。

显然这个权力属于拥有黄金最多的国家。

当时英国财政部长凯恩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试图用发行的英镑充当全球通用货币,企图重构大英帝国的荣光。但令人尴尬的是,此时的英国国库里黄金匮乏,这让凯恩斯大伤脑筋。而“二战”的暴发户美国却控制了全球80%的黄金储备,因此成了全球最有信用的国家,美元也因此成了全球通用货币。

现在大家可以明白一个事实,即为什么1美元可以兑换6元多人民币,这其实是变相地呈现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发行货币的信用是中国发行货币信用的6倍多,这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1944年全球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每35美元兑换一盎司的黄金,其他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这个价格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的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全球经济体系就这样形成了,当然这也是“金本位”的时代。此时美国是不能随便发行美元的,因为每发行35美元,意味着金库里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金。于是,世界在平稳中运行。

随着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把持着世界经济的动向,美国有恃无恐,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使世界不断地陷于战争的泥潭。而打仗必用的物资——石油,被海湾产油国收归国有后哄抬油价,这就使得美国的美元和黄金越来越少,到了1971年8月,美国的黄金储备大概只有8800多吨。

真是祸不单行,此时法国总统戴高乐把法国央行储备的22~23亿美元全部换成黄金拿了回来,这对美国又是沉重一击,而且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示范效应,纷纷将美元外汇拿去兑换黄金,这下美国慌了!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开始,也是美国第一次公开背叛了自己的信用。

三、美元开始祸乱世界

美元和黄金脱钩之后,美元必须找到新的信用作背书。还有什么能像黄金那样具备普世价值呢?只有石油!因为凡是需要生产活动的国家或企业都离不开石油,为了控制石油的主要产地——中东,美国不惜代价地先后发起阿富汗战争、海外战争、伊拉克战争,挑起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分化中东,如今中东除了叙利亚和伊朗外,基本上都被美国控制或胁迫。欧佩克(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于1973年10月接受了美国的条件: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美国继续通过控制世界稀有能源的方式绑定美元,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从此美元进入通用货币的第二个阶段。

美元顺利与黄金脱钩后,黄金不再拖美元的后腿,美国可以随意发行美元。以前美国用“黄金”给自己的信用作背书,现在美国开始用“美军”给自己作背书,你不听话我就打你,世界从此开始混乱。

从黄金到美军,文明和野蛮只有一物之隔。

而且,为了更好地利用美元的价值,美国开始向全球输出美元,从1913年的美联储成立到2013年的100年间,美联储一共发行了多少美元?大约10万亿。看看这位美国著名的银行家有多么狂妄:“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梅耶·罗切斯尔德。

四、世界债务危机

美国以美元为基础,却又不能无限地发行美元,这样会使美元贬值,于是开始向全球发行国债,一手印钱,一手借债。人类失去了统一、客观的价值尺度,由于美元具有唯一的强权货币地位,因此其他国家必须购买美国国债,才能保持自己的货币不贬值。

从西欧到拉美,从日本到东南亚,都被美元潮汐的“吸星大法”抽过血。具体来讲,就是由美元引导其他国家资产价格的起落,通过美元先制造泡沫再戳破它,通过一张一缩来变相地侵占其他国家的资产。最可怜的是那些小国家,它们动辄就背上了甚至需要偿还百年的巨额债务,最后需要拿本国的教育、医疗、军事、银行、土地等资源去偿还,从而使后几代人都陷入困境。

而其他各国呢,也被引导着以自己的政府信用为背书,对内去发行国债。凯恩斯曾说:“任何一个政府都有通货膨胀的天生冲动。既然是负债,任何借债者都有天然的冲动赖账不还或者少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继续发行货币以稀释债权者手中的货币购买力。”综观现在各国应对危机的办法基本上都是“发行货币”这味良药,这是政府一种最原始的本能。换句话说,货币超发是债务的必然宿命,于是世界陷入了恶性循环。

●美国在无底限地透支着自己的信用,向全球发行美债;

●各国政府也在无限制地消耗着自己的信用,向全国发行国债;

●每个家庭也都充分利用家庭成员的信用,去借债消费。

当然这里还有各级金融杠杆……而且各国政府为了描绘出一种所谓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有时要去篡改经济数据,所以现在全球几乎所有成员都沉迷于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效应中。

我们经常说北欧的福利好,真的是北欧国家愿意为百姓买单吗?这里用一个国家的家庭债务/GDP的比率来衡量这个国家的家庭债务负担。最新数据显示,瑞士的家庭债务/GDP比率已经上升到了127.7%,傲居全球第1位,这个福利闪耀的国家其实只是一个债务奴隶而已。同样,邻国丹麦的家庭债务/GDP比率为123.6%,也好不到哪里去。荷兰的家庭债务/GDP比率为111.3%,排在全球第4位,再往后排位于前10的分别是加拿大、挪威、韩国、英国、瑞典及美国,这就是欧美国家的高福利真相。

韩国人喜欢买、买、买,所以他们的家庭债务/GDP比率为90%,居全球第7位。美国虽然只排在第10位,但是美国的家庭总债务为12.35万亿美元,美国人都在透支他们的未来,比如年轻人为了买到他们最爱的轿车或皮卡,总共负担了1.14万亿美元的汽车贷款……

仅仅2006年以来,全球债务总额已经上升了70%。如果政府信用已经衰落到无人信赖,则货币体系必将崩溃。如今,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黑洞事实上是一种没有信用尺度的货币狂飙,它的本质就是一种欺诈,或者是击鼓传花式的传销。

这就是开头提到的,为什么全球债务会增加那么多,因为我们在无限地透支自己现在的信用,甚至是明天的信用,给我们的未来留下一个烂摊子。

所幸的是,中国并不是家庭债务/GDP比率排名最靠前的国家,因为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崇尚勤劳致富,追求实实在在的价值。但是中国却是外汇(美元)储备最多的国家,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创造的财富都换成了美元放在那里,因此埋下了很大隐患。

这其实是一场决定未来50年的对决大局,我们必须在稳定的情况下甩掉美元外汇,用人民币帮助世界重构信用系统。

有理由相信,2008年那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只是一场预演,真正的危机可能即将开始。伴随债务危机和所有泡沫资产如股票、房地产的各种风险,再加上日趋严重的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及互联网产生的冲击,必将产生一场深刻的全球危机。未来信贷市场崩溃、资不抵债、政府财政赤字增加等严重问题,都将会在2017年集中显现。

而且危机一旦爆发就会呈现连锁的效应,比如上次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牵出了欧债危机,最后又演变成了美债危机。

因此,在全球客观价值尺度丧失后,全球金融体系必将面临崩溃,其本质是全球信用体系的崩溃。在一个信用破败的地方,财富必将溃散。不仅仅是国家,每一个企业、平台、个人,都将遵循这个基本的逻辑。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重构全球的信用体系,现在的美国还是世界上最有信用的国家吗?看看特朗普的演讲就知道美国已经千疮百孔,美军也不可能是美元的信用背书,因为其本身依靠的是美国国债,这是个死循环。

综上所述,现在的世界已经近乎于“裸奔”的状态,人的信用被货币剥离在空中狂飙,而人性的贪婪、慵懒被无限放大,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也被严重破坏,我们生活在虚幻和慌乱中,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我们不能再放心地去创造,因为创造的财富总是被吞噬。

所以,必须给世界降降温,建立全新而客观的价值尺度。

五、重温历史

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诞生。1848年,马克思早已看到资本主义危机的端倪,预言世界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在这一年出版。

然而100多年过去了,世界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

19世纪中叶,美国圣弗朗西斯科(又译“三藩市”)发现了金矿,1851年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也发现了金矿。前者被中国人称为“旧金山”,后者则是“新金山”。这两个地方的金矿都很浅,甚至个人不打洞都能在河床里面淘金,于是全世界的人蜂拥而入,淘金热迅速蔓延。

这其实就相当于上天给众生撒钱,一下子刺激了消费。这两座金矿的发掘,使得政府不用超发货币也让人们有了购买力,于是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提升了,经济危机得到缓解。

天降黄金,这看起来是件很荒谬的事,但实际上相当于给人们重新赋予了信用,让人们能够参与到社会运转的各个环节中来,帮助世界重构一次信用体系。

而现在,谁还能再帮我们重构一次信用体系呢? c7bZehf0V2VxsfOPxDbMcip4hY04VAd+4KUqO719R7lxxvppwg6k/+k+XdsdEH2h



第二节

资本泡沫

一、郁金香的传奇

当我们观赏美丽娇艳的郁金香时,很少有人会想到在300多年前,郁金香曾经给欧洲经济带来了一场轩然大波。

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16世纪中期被土耳其引入西欧,当时在崇尚浮华和奢侈的法国,很多达官显贵的家里都摆放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到了17世纪初期,一些珍品卖到了不同寻常的高价,而富人们也竞相在他们的花园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种。

到了17世纪30年代,这一时尚导致了一场经典的投机狂热。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这种总是期望有人会愿意出价更高的想法,长期以来被称为投资的“博傻理论”)。

1635年,一种名为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1615弗罗林(florins,荷兰货币单位)。如果你想搞清楚这样一笔钱在17世纪早期荷兰的经济中是什么价值,你只需要知道4头公牛(与一辆拖车等值)只需花费480弗罗林,而1000磅(约454千克)奶酪也只需花费120弗罗林。

可是,郁金香的价格还在继续上涨,第二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当时的荷兰全境只有两株)以4600弗罗林的价格售出,除此以外,购买者还需要额外支付一辆崭新的马车、两匹灰马和一套完整的马具的费用。

但是,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们在现实世界中所喻示的一样脆弱,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投机并不会创造财富而只是转移财富时,总有人会清醒过来,这个时候,“郁金香泡沫”就该破灭了。在某个时刻,当某个无名小卒卖出郁金香——或者更有勇气些,卖空郁金香时,其他人就会跟从,很快,卖出的狂热者将与此前购买的狂热者不相上下。于是,价格崩溃了,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个万劫不复的大崩溃中倾家荡产。

事实上,“郁金香泡沫”对于荷兰的打击,并不仅仅是参与投机的那部分人蚀掉的本钱,而是它打乱了荷兰整个的经济结构。经此一折腾,荷兰原本引以为傲的造船业停顿了下来,让位给花卉种植业。不造船改种花的荷兰,最终在17世纪的海上争霸中输给了英国。更为重要的是,泡沫破灭也让民众看到了政府的贪婪,为了多收取交易中的印花税,荷兰政府前期曾助推过“郁金香泡沫”的兴起,负债累累的民众自此不再信任他们之前曾浴血保卫过的国家和政府,荷兰就这样丧失了走向强大的机会。

一个兴盛中的国家有时看起来无往而不利,但向上的国运其实最经不起贪婪、妄念和私欲的反复折腾。破灭的“郁金香泡沫”警示着世人,有时,绊倒一个大国的,或许仅仅是一朵看上去很美的小花。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泡沫“郁金香泡沫”破灭了,而随着这个泡沫一起破灭的,是无数荷兰人的发财梦,以及荷兰这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原本光明无限的国运。

二、蝴蝶效应

在19世纪的英、法国力角逐中,最终以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法国败下阵来而告终。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英、法两国的经济结构朝着不同方向演化,前者充盈着实干的企业家,后者充斥着食利的资本家。英国胜在工业,法国强在资本,最后历史选择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战胜了高利贷资本主义。

资本市场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资本市场存在的社会价值就是把资本流向最有效的地方,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

而现在社会资本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劳动的比重越来越低。结果在分配上,资本的收入就越来越高,而劳动的收入越来越低。并且资本回报率已经大于经济的增长率,这将会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集。

据统计,现在全球经济大动脉可追溯至一个由147家跨国公司组成的“超级节点”,它控制了全球经济中40%的财富。这些公司通过合并、交叉、孵化的方式不断联姻,像蜘蛛网般构成一个强大的“聚集点”。

因此,全球经济网络形成了一个“蝴蝶结”结构,“聚集点”就位于“蝴蝶结”的中心,而华尔街就是这个聚集点的物理位置,它象征了资本的垄断和高度集中,随时可为世界制造各种“蝴蝶效应”。

这样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99%的老百姓只能拥有1%的财富,并且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拉大。于是一端的资本无限膨胀,而另一端的消费被无限压缩,产品大量过剩,资本家只有把牛奶倒掉,大量的产品、房子都在闲置,但资本家却不会因此而停下贪婪的步伐,不断膨胀的贪婪一定会酿成一场更大的国际金融危机。

三、警惕空心化

现在已经发生了这样的事实:虽然总体经济形势不好,尤其很多实业都在苟延残喘,但是资本市场却像工厂一样,一批又一批地产出富豪。过去一年中国上榜的富豪基本都诞生在资本市场。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相信勤劳致富,这也是世界各地华人如此勤劳的重要根源。而现在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因为资本以小博大的手段,使人们越来越不相信勤劳致富,而是相信投机致富。

法无禁止即可为,“以小搏大”是资本市场的基本攻略。现在最好的生意不是实实在在做企业,而是成立公司虚增利润编织故事,与最炫、最酷、最拉风的概念、符号绑定在一起,以天价甩卖给资本市场,以前的方式是IPO,如今以并购借壳重组为主。在现实中累死累活地赚钱,远不如编织一个概念,然后组装一个“团队”,卖给资本市场……

在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下,并购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排山倒海。资本一旦可以吞噬一切,那么所有的规则都将由它制定,必然朝着垄断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一个工业化还未走完的国家,如果让资本家肆无忌惮地取代实业家,中国会不会就此空心化?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正值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更需要的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而非汲汲于食利的资本家。资本过度称王使货币在空中狂飙,廉价货币严重干扰了市场的出清功能,使我们已无法分辨优质产能和过剩产能、优秀企业和僵尸企业。

我们一定要加强监管,谨防投机者的投机行为,哪怕是只破坏了一块砖,都有可能毁掉整个“经济大楼”。

四、抢占制造业

“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分工体系和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从产业价值链看,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逐渐向虚拟产业转移,比如刚开始是金融,后来又是互联网,而将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这一分工的结果使得自20世纪70年代起,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普遍经历了趋势性萎缩。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和的近40%,到了2002年这一占比降至30%,2012年进一步跌落至17.4%。在此期间的2010年,美国保持多年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地位被中国取代。

那么,现在美国为什么又开始重视制造业了呢?

按照东方的哲学:一阴一阳谓之道。究其本质,世界经济的发展是DNA状螺旋式前行的。金融和实体、线上和线下,两股势力一边交合一边延展,你上我下,我上你下,然后定期互换方位。

显然,当下就是实体经济正在上位的时刻。虚拟经济在上面发挥那么久了,轮到实体经济上位了,大家需要互换体位,才能保持双方的激情。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现在的线上产业(电子商务、互联网)等都跑到了线下(实体店、商场)去抢占地盘,所谓的新金融、新零售、新制造无非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必须要明白,对于社会的财富来说,科技和实业带来的是增量,互联网和金融并不能带来增量,只能优化存量,来进行资源配置、优化财富分配。

这就好比一个是赚钱,一个是理财。科技的本质是生产力,金融的本质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然就会对生产力产生阻碍。

世界各国现在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以前各国都在争抢金融产业,把制造业往外推,现在发现自己越来越空心化了,又回过头来抢占制造业,美国、中国、日本莫不如此。

这一轮大变革其实就是实体的回归,预示着虚拟产业的收缩,过热的虚拟经济已经让世界在怠速运转,因此接下来将会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变化,那就是很多虚拟产业的泡沫将被刺破,包括房地产、金融、互联网三大产业,我们必须有所警觉,对这一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 6fZOIZ/8FepQZ+I850FiY6z9g22VyWlvxS7muY+DVk4CAAjz12FdAY+uPi8sxs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