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心经》与《大般若经》
二者之间什么关系

《心经》的“心”字,梵文原意是“心脏”“肝脏”,引申为“核心”“心要”,代表最精要的法义。因此《心经》是最精要的法义,代表《大般若经》的浓缩与精要。

《大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为唐玄奘所译,共600卷,内容是佛陀在四个地方进行的十六次集会上所记载的经文,即所谓的“四处十六会”。这是集般若经之大成,般若经教中最完备的作品,其中涵盖了佛教徒熟知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大般若经》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印度、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此经宣称大乘即是般若,般若即是大乘,大乘般若无二。它作为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被称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其中心思想在于说明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性空,指佛所说的一切法(即一切现象)都没有实在的自性;幻有,指一切法虽然自性空,但并非虚无,假有的现象仍是存在的。《大般若经》认为世俗认识的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达到觉悟解脱。

另外,此经认为佛陀有真身和法身之分,法身也就是信仰者追求的最高真理或真如。人们通过修行的六种方法(六度),可以获得解脱。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般若心经》,是佛教举足轻重的一部经典。《大般若经》的诠释以空性为主,透过了解空性的道理,断除烦恼障,从而得到小乘的涅槃,即声闻及缘觉的菩提果位;也能够透过认识空性的内涵,再加上福德资粮的圆满,彻底断除所知障而获得大乘的涅槃,即无上菩提的果位。《心经》的字数虽然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却包含了《大般若经》的全部精义,可谓是《大般若经》的心髓。它不仅是《大般若经》的精华,同时也完整呈现了佛教的核心概念,如五蕴、六根、六触、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六度、究竟涅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

《心经》=《大般若经》的心髓

两部经的梵文比较 BrVs9tFHNTH1W1yQnP9KlkgUSUAqZMPOpw0DmC3dUrresvCl+UifFylsFY+kvfE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