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者序

养疗心病的良药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意远旨深、千古传颂的玄妙经句,即是出自《心经》。《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又略称《般若心经》,经文只有260个字,在佛界的地位却举足轻重。

它和《金刚经》一样,在佛学界广为流传,是《大般若经》的一部分,并被认为是600卷《大般若经》的心髓。《大般若经》由唐玄奘翻译,为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号称“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其作为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主要说明了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性空,指佛所说的一切法(即一切现象)都没有实在的自性;幻有,指一切法虽然自性空,但并非虚无,假有的现象仍然存在。《大般若经》认为世俗认识的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达到觉悟解脱的境界。

260字的《心经》不但涵盖了洋洋600卷《大般若经》的微言奥义,还将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完整地呈现了出来。如五蕴、六根、六触、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六度、究竟涅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如此简练的经文,包含的佛教内容却如此丰富,因此被佛教徒信奉为圭臬,尊为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寺庙的早晚课诵本中都有其编录,将它作为早晚必诵和常诵的一部经典。

这部经典最早是由后秦著名法师、译经家鸠摩罗什传入汉地的,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流传最广的汉译本则是后来玄奘大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历史上《心经》的汉译本共有十一种,重要的除了以上所说的两个略本外,还有五个广本,因为本书中都有涉及,不再一一赘述。

《心经》的“心”字,梵文原意是“心脏”“肝脏”,引申为“核心”“心要”,代表最精要的法义,《大般若经》的浓缩与精要。另外还有一种含义,那就是心之经,也就是治愈心病的经,这对现代人来说更有意义。

明朝的王阳明曾说:“山中之贼易治,心中之贼难防。”而这“贼”就是内心的烦恼。佛经中也说:“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心”就是指我们心中的烦恼。而《心经》就是要治我们的种种心,让人找到自心,认识自心,明白自心,打破迷情妄执,沐浴佛化,洗涤我们内心的垢秽,使人心平气静,进而拥有超脱的智慧,还我们本来清净的境界。因此,《心经》可以说是帮助我们找回自心的佛经。

《心经》自公元402年被译介到汉地,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但是破译此经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这其中涉及很多玄奥艰深的佛学理念,并且此经的特点是文约而义深,除非有高僧大德的指引,否则很少有人能将其中的经义领略透彻。这也难怪在以往的诸多佛典注释书籍中难见其踪影,就算有也只见其皮毛。

我们在编绘这本书的过程中借鉴了古哲大德的真知灼见,并将围绕《心经》的诸多问题一一呈现出来,以期拨开它的重重迷雾,让人们更为真实地领悟和体会《心经》的真谛。

书中采取准确简洁的现代图解手法,一目了然的图表和生动有趣的手绘插图,同娓娓道来的文字相得益彰,让人们在视觉的享受中获得一次心灵的历练。

2017年8月
编者谨识

《心经》结构分析图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般若经》600卷中的一节,被认为是般若类经的提要,言简而义丰,词寡而旨深。那《心经》是如何诞生的呢?整篇经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做进一步探讨。 mL9OE0Yz1Rb+pt2K+qrzlYF4iqJAPLVs9u+hQXpA2HB/IJaLvwTIVe+wpCYEFhw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