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产生感情的心理因素:心动的时刻

恋爱确实不需要理由,但感情的产生必定伴随着某种心理因素。对这种心理因素的研究,被称为恋爱心理学。

产生感情的8种心理因素

在恋爱心理学的研究中,感情的产生需要以下8种因素:

A. 对方的特征: 当被问及“喜欢什么样的人”时,回答多为“温柔的人”或是“高个子的人”等,人类倾向于喜欢符合自己标准的人。

B. 对方行动的特征: 喜欢的感觉会在实际的相处(相互作用)中产生。人类通常会喜欢给予自己高度评价或对自己有好感的人。

C. 自己的特征: 自我的性格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恋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D. 自己的心理状态及行动特征: 心情好的时候容易对他人产生好感。处于生理兴奋状态时,好感产生于不知不觉间。

E. 相互性特征关系: 性格和喜欢具有相对性和相互性。因为“相像”及“相配”而产生好感的事例很多。

F. 相互作用: 爱慕通过相互作用加深。因相互作用而交换行动,进而对对方产生好感。

G. 社会(集团)的因素: 人们普遍认为(文化性规范)到了青春期就会有意中人,或到了青春期就会有恋人。当众多同龄的朋友都有了恋人后,无形之中会促使自己也想找伴侣,这称为同步性爱慕。

H. 环境因素: 初遇的地方和气氛将提升恋爱感情。蓝天白云、风景秀丽的环境是孕育爱情的温床。

产生感情的8个因素

这是某心理学家曾让大学生们自由写出自己的恋爱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所做的爱情产生原因的分析结果。

一、对方的特征

1. 受欢迎的性格

2. 身体魅力

3. 同等级特征

4. 充满欲望的特征

二、对方行动的特征

1. 好感的评价(反馈性)

2. 非语言性好感的身体动作

3. 同一行动选择(同伴)

4. 救助及充满欲望的行动

三、自己的特征

1. 低自我评价

2. 高自我评价

3. 性格

四、自己的心理状态及行动特征

1. 孤独感

2. 生理兴奋状态

3. 自我评价低下时

4. 救助行动

5. 获得过程的痛苦和艰难

五、相互性特征关系

1. 态度的相似性(性格)

2. 身体魅力的适合度

3. 性格互补性

六、相互作用

1. 接近性

2. 简单接触的效果

3. 相互作用效果

4. 获得整体感的状况(恐惧、高兴)

七、社会(集团)的因素

1. 与朋友的同步行动

2. 社会性规范

八、环境因素

1. 低人口密度

2. 舒适的温度

3. 美丽的景观

4. 寂静

5. 物理性接近

6. 灾害

7. 获得困难度

恋爱功略 触电无法预计,不过这才更有意思。

利用自我认知欲:赞美他/她,很快赢得他/她的心

赞美是让他动心的最有效方法。人类通常会对赞美自己的人产生好感,尤其是异性。

赞美让人愉快

有些人常常会说“你好厉害!”“你怎么会做这么多事情呀!”等表示欣赏的话,这就属于赞美能手。大多数人都喜欢与这样的人交往,尤其是异性。通常让大家都憧憬能成为自己恋人的就是这种人。当然,其中也不乏外人看上去觉得赞美过头的人,一点小事她却不断地说“真的吗?”“太厉害了!”,原以为被赞美的人会觉得不好意思,但是不是这样的,他们会觉得非常受用。可见,就算知道是客套话,人们还是喜欢听到赞美之词。

实际上,当自己处于被赞扬的立场时就能理解他们的感受了。得到异性的赞美的确让人很高兴,脸上自然禁不住微笑。到底人为什么会对这种近似谎言的赞美感觉“高兴”,并对说话的人产生好感呢?

自我认知欲望

人类本质中具有“自我认知欲望(或称自我肯定欲望)”。任何人都希望对自己做出增值评价,提高自尊心、自信心。但是,无论自己多么渴望提高自我价值,它都是很难被满足的。这种机会不仅非常缺乏,而且自卖自夸是远远不够的,来自别人的承认及赞许才能真正地满足这种欲望。因此人们非常欢迎能满足自己的自我认知欲望的人,特别是来自异性的赞美。

刺激自我认知欲

自我肯定欲

每个人都会对满足其自我肯定欲的人抱有好感,尤其是异性。

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们的需要分为5个等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人类本性中的自我认知欲。

恋爱功略 如果有意中人,一定要疯狂地赞美他/她。

好感的互惠性和反馈性:不可能无视别人的爱

所有人都愿意被爱,对喜欢自己的人动心也是很正常的。这种理所当然的互惠性心理在恋爱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好感的互惠性

人如果知道了别人对自己有好感,也同样会对对方产生好感。原因是我们需要强固自尊心及自信心,这种自尊、自信正是来源于得到他人的好感和赞美。

维持好感平衡性的性质被称为“好感的互惠性”或者是“好感的反馈性”。好感的给予和获取是人际关系,特别是恋爱关系的基本物质。当你希望得到某人的好感时,首先要表示自己的好感,如此之后,你才可能得到反馈。

恋爱关系的基本形式是一对一的,当对方已经有恋人的时候,作为第三人,即使给予好感也不一定能获得爱或被爱,但至少不会让他觉得反感。因此,如果有了意中人,一定要尝试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果他没有恋人,先入为主表示好感一定不会错。

赞扬引起好感

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非常喜欢被赞扬,同时也喜欢赞美自己的人。实验中,说7句赞美的话加1句批评的话,不如8句都说赞美的话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喜欢。

来自别人的批评或者反感等于是对自我的否定。尤其是来自异性的批评,自尊心和自我评价必定严重受创。人们不可能对伤害自己的人产生好感。想象一下一个整天挑你毛病、批评你的人,会得到你的喜欢吗?

好感的给予和获取

喜欢通常是相互的,一个人喜欢另外一个人就可以使对方反过来也欣赏自己。实验研究证明:告知某些人他们被别人喜欢或仰慕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回报的情感。

好感的互惠性(好感的反馈性)

正如女演员玛琳·黛德丽所说:“一般来说,男性会对对自己感兴趣的女性感兴趣,而不是对拥有一双颀长美腿的女人感兴趣。”

恋爱功略 表示好感以换取他/她的动心。

厌恶的报复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喜欢对自己有好感的人,同样也厌恶讨厌自己的人。好感有反馈性,那么厌恶也有报复性。

厌恶的报复性

当别人对自己有好感时,我们不可能无视他的存在。由于好感的互惠性作用,人们对于喜欢自己的人变得在意,并在不由自主悄悄观察他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产生了好感。心理学实验证明,如果对你有好感的这个人正好是你心仪已久的对象,罗曼蒂克的感觉将油然而生。相反也成立,如果感觉到被某人讨厌,多数情况下我们也选择反感这个人。

人际关系的互惠性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对他人性格的判断上是否有好感也起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对人的认知心理学实验,内容如下:让陌生的两个人闲谈15分钟,从对话中断定对方的性格。在对话开始前如果告诉参加实验的人对方对其抱有好感,则会对后来的性格判断阶段造成很大的影响。

被告知对方喜欢自己的人都纷纷对对方做出了正面评价如果在实验开始前告诉参加的人对方对他并不存有什么好感,在事后的评价阶段他们则做出负面性判断。

由于人际关系的互惠性作用,得知对方对自己的感觉后很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感觉。事先得到对方一些自己喜欢或反感的信息,根据这些先行信息将会对对方形成大致印象。所以,对喜欢的人,一定要先传达自己的好感。

厌恶的报复性

厌恶的报复性

指同好感一样,厌恶情绪也有反馈性,如果你对别人持有厌恶之情,那么他也会讨厌你,而且丝毫不要怀疑他能否感觉到,人类对批评总是有着非常灵敏的嗅觉。

恋爱功略 喜欢一个人,要向他/她展示最有魅力的一面,一定不要让他/她厌恶你。

相似性因素:爱情发展原动力

想成就爱情,需要发掘两个人之间的“相似性”或“共通性”,以此为话题,对方就能放心地表示好感。

积极发掘相似性

遇到喜欢的“他”时肯定想接近他,听他说话并谈论自己(当然是正面谈论)。但是在还不了解他的时候,很难向他敞开心扉,聊天的时机也较难把握。

这时候不妨寻找多种话题,从中发掘两个人的相似性和共通性。当找到共通点和一致性时,不妨马上且略微夸张地宣告这个事实并尽量征得对方的赞同。此后双方的话题可以集中在这些共通点上。相似性和共通性得到确认的瞬间将舒缓心理防线、产生安全感,从而拉进两人的距离。

相似性促进爱情

找到了双方的共通性,并使这些共通性得到对方的认可,在双方之间正式确立起来,就会在交谈中使对方产生安全感,如此一来,向爱情的第一步已经成功地跨出去了,此后对方便能积极主动地靠近自己,至少能被自己积极主动地靠近。

例如,在谈话中发现双方都喜欢同样的艺术家、音乐类别、画家或作风,他会很高兴认识到两个人的“感官相近”,这也能给对方一种“可以分享共同看到或听到的感动”的安全感。如果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找到共通点,对方会认为“这是能与我共同策划将来的人”,这将延伸至好感与爱情。

寻找相似性和共通性

对相似的人产生好感

相似性,指双方对事物的看法、观念、价值观、性格等的类似。对于与自己类似性越高的人,就越容易产生爱意。

恋爱功略 发现两人的相似点和共通点能舒缓他的心理防线。

相似性和好感的关系:相似度的“质”比“量”更重要

希望对方喜欢自己,就算相似点很少,但在100%强调相似性、共通性和一致性时,也会有不可预期的结果。

好感与相似性

谈话投机、兴趣爱好相似等与自己的思想及行为接近常成为两人相恋的理由。那么是不是一致点越多,好感就会随之增加呢?又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似就会产生好感呢?有一致点但也有差距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呢?

相似度比相似数更重要

心理学家根据以下实验对好感与相似性做了调查:在开学初期让同学填写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教育、福利和文学等多方面的个人爱好与意见。日后再召集同学们并告知这是一项“对人知觉的实验——根据一定的信息,检测当事人对事物判断的准确性”。然后分发学期开始时同学们填写的调查表,每个人拿到的都是别人的问卷,根据上面的答案推测填表人的性格。当然拿到的答案可能跟自己的想法很接近。有些可能整体都非常相似,另外也可能出现7成相异的答案。专家把相似度分为100%、67%、50%、33%四种选项;把相似项目数分为4、8、16三种选项。然后询问评测人对填表人的好感度。

这个相似性与好感的关系的实验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好感随着相似性的提高而不断增加,不过与好感相关的是相似度而非相似数。实验中,就算16全都相似,但相似度只有50%的时候,好感度并没有升高。另一方面,相似项目仅为4项,但每项相似度均为100%时,好感度却相当高。意料之中的是,有相异点时好感度随之减少。

相似度和好感度的对比

好感度和相似度
相似度越高,对对方的好感度也越高

相似项目数量即使不多,但相似度维持较高水平的话,好感度仍然会增加。

恋爱功略 好感的提升与相似度有关,并非取决于相似数。

相似性和好感的平衡理论:共性成就爱情

在平衡理论上,恋爱初期的两个人最容易发掘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关心的话题。共同的兴趣爱好是成就爱情的基础,也是加速爱情的催化剂。

认知平衡理论

相似性产生好感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心理学中的认知平衡理论,我们用右图来做说明。图中P是自己,O是对方,X是两人之间的话题。中间的连接线朝箭头所指的方向抱有一定感情。感情分正、负或未确定三种。

共同兴趣×共同兴趣=好感

假设一位女士参加了一次联谊活动,和同时参加活动的一位男士谈论音乐的时候,得知他非常喜欢黑人音乐,恰巧女士自己也很喜欢黑人音乐,所以两个人的谈话过程非常愉快。右边的图1中,我们以这位女士的心理为基础来思考平衡理论上的箭头指向。女士(P)对事物(X=黑人音乐)是有好感的,所以记号为正。而男士(O)对事物(X)也有好感,所以也是正符号。那女士(P)对男士(O)的感情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平衡理论中规定了3个符号相乘的结果必须为正。在第一种情况两个人有共同兴趣和爱好,也就是P→X和O→X都为正的时候,要使3个符号相乘得正,那P→O必须等于正。因此,可以判定男士对女士持有好感。同时在平衡理论中,意见或兴趣显示对立的时候,将倾向于对对方产生反感。现在假设在联谊中认识的男士讨厌黑人音乐,请看右边图2,P→X为正,O→X为负,要使3方相乘结果为正的话,P→O的符号只能为负,也就是不会产生好感。因此,对于这种话题,最好尽量避免。

好感的平衡理论

好感的平衡理论,源于认知平衡理论,是关于人际关系和态度变化的一种社会认知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与社会因素(社会、事件、他人、文化等)相互作用中,实现动态平衡的过程。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建立关系是通过某些事情形成的。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三角形来表示,见下图:

认知平衡理论公式

平衡理论中,3个符号相乘的结果必须为正才能保持平衡状态。

P→X=(+),O→X=(+)的话,P→O为(+——,表示持有好感。当然相反负负也能得正。另外P→X=(+),O→X=(-),那P→O只能为负。

印象控制:恋爱战争的第一步:接近对方的喜好

两个人的关系能不能发展到恋爱,这个过程中为了达成印象控制目的的自我表现会频繁出现。

印象管理

当遇到有魅力或理想中的人时,人们大多会筹划恋爱计划(战略),办法之一就是让自己接近对方的理想形象。也就是以对方的理想形象出现并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印象管理的实验

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女学生的实验为例:首先调查她们将来选择传统型志向还是事业型志向,选择传统型志向的女生不在本次实验对象范围内,实验对象是那些有着事业型志向的女学生们。这是一个关于第一印象的实验,“让两个人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形成第一印象,再让两人见面,确定其正确性”。她们拿到的男同学资料为:21岁、身高1.83米、普林斯顿大学3年级学生、爱好兜风和运动、现在没有女朋友、喜欢温柔且家庭型的女性、在外人面前顾及他的面子。接着让参加实验的那些曾经选择事业型志向的女学生们填写问题卷。这次同样有第一次的问题:你将来选择传统型还是事业型?她们到底是怎么回答的呢?

实验结果表明:多数女同学都配合男同学的答案,选择了自己是传统型女性。这就是为了引起对方好感的印象控制型自我表现。这个实验无疑充分说明,进入恋爱战争的第一步,就是接近对方的喜好,将自己装扮成对方理想中的形象出现。

印象控制型自我表现

引起对方好感的印象控制型自我表现

按对方喜好调整的印象控制只有在想博得他的好感时才出现,在自己毫无兴趣的异性面前,人们是不会去迎合他的喜好的。

恋爱功略 为意中人改变自己,进行印象控制。

单纯接触:恋情的开始在于面熟

只要见过几次面,心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一步步地接近。仅仅是简单的见面,也能让他注意到自己。

单纯接触原理

不善于表达爱意的人,也能够品尝爱情的滋味,只要使自己在他的视线范围之内。如果两个人是在同班或同公司就更容易了。在同班或同活动组的话,只要调整上班下班的时间,就能天天与他见面,而仅仅是这样简单的见面就能让他注意到自己。心理学称为单纯接触原理。

心理学家从大学毕业纪念册中随机选择12张照片,然后告诉参加实验的人“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每张照片均被出示2秒钟。然后将12张照片分为6组,每组两张,再向参加实验者分别出示1次、2次、5次、10次、25次及0次。此后参加实验者需分别对每张照片做出好感度的评价。结果显示,出示次数越多的照片被喜欢的程度越高。由此证明,单纯接触的频度越高赢得对方的好感度也就越高。

为了充分证明接触频率与好感度确实存在正比关系,我们做了另一个类似的实验:请4位女大学生以不与任何人近距离接触为前提去大教室听课,个学期里让她们分别参加15次、10次、5次及0次这种大教室的课程。学期结束时,让同样参加这个课程的其他学生对此4人做出好感度的评价,出席次数越多的女孩被喜欢的程度越高。由此实验也得以证明,单纯的碰面也能增加好感度。

单纯接触的巨大效果

接触次数与好感度的关系

实验执行者随机选择12张照片给参加实验的人看,每张照片都出示多次,同时记录照片出示一次和出示多次时参加实验的人对照片的好感度。实验证明,同一张照片出示多次时,人们对其好感度增加。

接触与好感的正面效果

恋爱功略 时常碰面是恋爱的第一步。

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恋人就在70米内

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往往成正比关系,人类更容易与身边的人产生感情。

选择身边的人

幻想中的恋情,通常是从戏剧性的相遇发展至轰轰烈烈的爱情。实际上高中时的恋人多是同班同学,大学时多是社团里的学长,上班后多是公司里的同事。恋人多是自己身边的人,与自己生活在某个共同的圈子中。右图是2006年对已婚夫妇做的调查,其中3成夫妇是在工作中认识的,3成是通过朋友或家人介绍认识的,学生时就开始交往的夫妇占1成,如此相加已有7成。由此数据可见,多半以上的人会与身边的人坠入爱河。

某心理学家就此对恋人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多半的恋人是在距对方约70米以内的同一公司等环境中认识的。世界广阔,网络发达,但现实中距离的远近却成为爱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们为何喜欢近距离的人呢?首要原因在于心理经济性理由,身边的人比较容易给予心理回报。这就好比学生忘记带课本,一般都会向邻近的人借看。两侧的人能立即借出一起看的话,心理性回报就大。如果向远处的人借产生的心理成本较高,对方肯定也是抱同样态度。近距离的人对双方来说都是低成本投资和高回报率。

心理学定义相互作用与好感的关系为,相互作用增加,双方之间的好感度随之增高。

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关系

夫妻相识的方式

2006年与1996年相比,更多的人在公司、学校或通过朋友认识并结婚,相亲结婚的人越来越少。

恋人仅在70米内

恋爱功略 处于近距离已是一种心理报酬。

被爱的性格:你的温柔俘获了我的心

性格好坏决定了被不被他人喜欢。选择恋人时性格很重要。那作为恋人的好性格是什么样的呢?

性格成就恋爱

女士说:“性格比外表更重要。”当男士被问及他女朋友的优点时,他会回答:“她的优点?应该是性格好。”外表是选择恋人的先行条件,交往后性格将决定一切。一旦开始注意到性格,外在美是无法帮其掩盖的。

到底什么样的性格才是作为恋人最好的性格,什么样的性格才属于坏的性格呢?某心理学家做了“对性格及特性的喜好程度的排序调查”,对大众喜欢的性格做了排序。当然反过来看,这就是被讨厌的性格的顺序。调查对象是美国大学生,他们将555种性格特性从“最喜欢”到“最讨厌”分为了0—6的7个阶段。结果证明:诚实、正直、智慧、温柔的性格为大多数人所喜欢。另外,说谎、下流、具有攻击性的性格被多数人讨厌。

温柔最受欢迎

另一名研究人员对男女分别做了会被何种异性性格所吸引的分析,其结果与大众喜欢的性格排序稍有差异。男女都喜欢温柔、开心、幽默的人。在亚洲一些国家的调查结果也是温柔、有安全感、开心的人。看来大家都喜欢温柔的人,可是温柔的概念是很主观的,恋爱秘诀就在两个人的相互作用中深深隐藏着。

在作为恋人更吸引人的性格中也有一些不同意见。女性喜欢可依靠的男性,而男性喜欢良好外表的女性。

吸引人的性格

受欢迎的恋人性格前5名
对有好感的人很温柔

对人关系与对人行动的关系

迷人的女性除了要拥有美丽的外表,好的性格也必不可少,温柔、宽容的性格甚至可以为她的美丽增加独特的气质。对于这种内外兼备的女人,人们只能用完美来形容她。

坦率的求爱语:求爱——费尽心思不讨好

电影和电视剧里的艺术性对话在现实爱情中也同样有效吗?实验证明,坦率、真诚的话语最受欢迎。

男性的求爱语

“为你美丽的眼睛,干杯!”——这是一句有名的电影对白。男性在接近喜欢的女性时会选择一些电影里的台词,认为这更容易得到女性的芳心。然而事实果然如此吗?心理学家对此做了实验。

参加实验的当然都是女性,工作人员给这些女性分别看了3段录像,内容都是男性接近陌生女性时的对话。第一位男性口吻略带轻佻,非常花哨地向陌生女性打招呼。第二位男性很正常地向女性打招呼。第三位男性则用一句简单、坦率的话向女性打招呼。观看完录像后,让女性们评价三位男性的魅力值。

实验的结果出乎人们的预料,多数女生讨厌第一位说话轻佻的男性;第二位男性打招呼过于正常,好像这位女性和他身边的人没有两样;而第三位语言简单、率直的男性人气最高,因为他简单的话语显得很真诚、正直。然后,心理学家又做了另一个实验,请年轻男性到单身酒吧,用以上三种不同的说话方式与陌生女性对话。实验结果和实验室中的结果一样。

女性偏爱正直的人

认为自己不会说话而犹犹豫豫不敢接近喜欢的女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就算是在单身酒吧这样的地方,女性仍然希望相恋的对象是一个正直的人。

轻率的语言不适合爱情

直接表达自己的感觉是最好的

恋爱功略 简单、率直的一句话更能抓住对方的心。

爱情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调查女性恋爱成功的因素时,多数女性认为第一项原因是自己的性格,接着是外表、运气及命运安排。失败时与成功时相比,性格及外表占更大因素,另外还有自己的对应态度问题。

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的心理战术:首先打开他的心门

从一个让他说“Yes”的小小要求,牵引出爱情的入口。面对爱情,先进门再说。

门槛效应

自己有话想和他说时,偏巧他总是没有时间,此时怎样说话才是最有效的呢?如果开场白是“我最近有些想不开的烦心事,能和你谈谈吗?”,他就会想“烦心事?那肯定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必定敬而远之。那么换一种方式:“能给我2分钟吗?”对方或许会觉得“2分钟而已的话……”或“不想让别人认为我是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到的人”。实际上事情是不可能2分钟就说完的,他也没法说出“到2分钟了,我该回去了”的话。

这种两阶段的从小到大的请求心理战术被称为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是从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中得来的,意思是只要踏入门内就能卖出商品。

现阶段男女之间的爱情越来越轻易,表白也不再是重大事情,原因之一应该是手机的普及。向女孩要电话号码应该是个学问,其实本着一个原则就行了,那就是自然,一般会在谈话快结束时提出:“能把你的电话号码给我吗?我有什么开心的事可以发短信告诉你……”要记住一点——履行承诺,即真的发短信给她,而不是打电话,因为短信可以表达出说话难以传达的温暖;要真的发一些开心好玩的事情。

另外,如今交换e-mail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不是特别讨厌的人,一句“告诉我你的邮箱地址吧”,都能轻易地到手。如果拒绝这么小的事,反而让人觉得不友善。

爱情的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的爱情之法

门槛效应,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两个阶段的心理战术

恋爱功略 首先从对方能够轻易接受的小要求开始。

留面子效应的心理战术:对方说“不”才是好机会

提出一个让对方不得不拒绝的要求,使其产生负罪感,紧接着说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而这一小步将是你爱情道路上的一大步。

留面子效应——被拒绝的瞬间正是好机会

如果一位男士突然捧着100支玫瑰花来到你的门前说:“请收下这些花。”你会有什么反应呢?多数女性表示不知所措,短暂的惊讶后,只好拒人于门外。但看着他失望的背影,女性心中肯定多少感觉有负罪感。如果这时他转身并拿出一支玫瑰说:“就请收下这一支吧。”这个小小的要求必定能被接受。

这属于人之常情,任谁都会拒绝突如其来的要求,可拒绝之后又感觉有负疚感,自己心情也很沉重,便忍不住会想:“下次还是尽量答应吧。”这在心理学中称为“留面子效应”——在对方的面前关上门,也就是“拒绝要求”。然而人不能总是拒绝别人,这是自己的良心也不能答应的,所以接下来的小小请求便不能再拒绝了。

表白被拒绝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可能性。拒绝的一方反而心里觉得“不舒服”。在对方产生这种负罪感的瞬间提出一个小要求,比如“那能不能跟我吃一次饭?”、“那陪我走两分钟好吗?”之类,通常都会被接受。当然以后一起吃饭一起散步的机会也将更多。

故意提出一个大要求,被拒绝后随之提出小要求,对方会认为这是双方的“让步”,承诺这个小要求将是你们约会开始的第一步。

爱情的留面子效应战术

留面子效应,是与门槛效应相对应的现象,指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要求后,对较小要求的接受程度会增加的现象。

恋爱功略 被拒绝的瞬间正是提出下一个要求的好机会。

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能吸引意中人的注意并赢得好感,而且略带负担的请求更可增加好感度,因为帮助别人的人自己更快乐,也会对自己帮助的对象产生好感。不过,尺寸一定要严格把握。 lvvvz2Xh/hklBhWp7MmFxKTSrnjFl/87MWvGPWUPnG8DhrB9miA/rQ5xGgDlMwd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