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武冈城

△武冈州城图引自《武冈州志》清康熙二年版

武冈,古称“都梁”,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处在邵阳市西南五县市中心,素有“黔巫要地”之称。2011年,武冈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汉文、景帝年间(前179~前141),置武冈县,属长沙郡。后置都梁侯国,故有“都梁”之称。此后,建置及隶属多有变化。宋元时,为府、路、军、州治。明清时,为府、州建置。1913年,废州为县。1994年,撤县设市(县级市),属邵阳市代管。

武冈最早筑城详情不明,据明清时地方志称:武冈州城筑于宋,沿用于元时,“仅余垣址”(嘉庆二十二年《武冈州志》卷十六)。另据《大明一统志》称:在武冈州“济川门百步,旧有楼。曰宣风雪霁。盖宋时所建”(转引光绪元年《武冈州志》卷三十一)。宋理宗赵昀任邵州防御使时,曾书“宣风雪霁”四字,匾悬于楼。是古代武冈观赏雪景的胜地,后毁。

明洪武四年(1371),江阴侯吴良征讨“杨清甫之乱”后,“相地度宜,增筑旧垒为城”。并采用青石砌筑墙体,“内外皆石,上亦石镘之”,遂为石城,城周长746丈、高2丈、宽8尺。城上建有战楼(疑似“串楼”)760间、军铺(即窝铺)43座,环城筑垛口,外设护城河。开筑城门4座:东曰“宣风”(《考工典》记为“宣恩”),西曰“定远”,南曰“济川”,北曰“迎祥”(不久封塞,至清光绪元年时,已“无址可考”)。正德十三年(1518),知州龚震为方便城内外交通,在济川门西侧新开城门并建城楼,取名“新南门”(城楼后毁,知州冯璟重修后题名为“瞻云”)。嘉靖二十九年(1550),岷康王朱誉荣在城内东北隅增建夯土“小王城“1座,城长1.6里,设东、南、北三门。并制定城池日常维修制度:遇有损毁,由军民按“军三民七”比例分别承修。嘉靖四十五年,因有苗民反叛而“劫新宁”,判官徐机、守备槐寅奏请增筑外城。隆庆元年(1567),朝廷下令宝庆府同知段有学、知州蒋时谟等先后主持“计费甃砌”修城,历时数月而竣工。计城长736.79丈、高1丈、顶宽8尺,建城门3座:东曰“迎恩”,南曰“薰和”,西曰“庆成”。垛口高4尺。设鼓楼(疑似城楼)3座,添设东南隅“萧公堰头”(后称“太平门”)、西隅“土桥”(后称“清渠门”、“渠水拱”)水门2座,以通渠水。竣工后,吕调阳撰有《新筑外城记》,详述其事。崇祯十二年(1639),岷显王企感觉武冈城池“低薄”,遂组织军民修城,百姓承担其中3/10,并按里甲“照粮输役”。此次大规模修建城墙,为“悉拆更筑,其延袤如初。高广倍旧制。再展北城,合计七里”(光绪元年《武冈州志》卷三十一)。

清康熙三年(1664),知州吴从谦等地方官吏主持,重建济川门城墙上的宋时旧楼(明末毁于战火),仍称“宣风楼”(该楼光绪元年复建。1912年后塌废。1994年得以重建),楼内用于祭祀“文昌”神。清初,武冈城门先后设有12座。乾隆年间(1736~1795),北城南垣(在城内)毁圮,南门随之亦毁,北门、东门均被封堵,宣恩门和定远门也被堵塞,仅留济川门、新南门和外城的5座城门,共计城门7座,并先后改名为:“南门”(后改“薰和门”),“太平门”(又称“水南门”),“迎恩门”,“水西门”(又称“清渠门”),“庆成门”,内城的“济川门”和“新南门”。乾隆二十三年,武冈遭遇洪水,“溢东门,水关圮,并毁城三十丈余”。知州席芬主持军民捐修城墙,计耗银860余两。此后,历任地方官吏修补城墙,几乎没有中断,如:嘉庆二年(1797),知州李采主持修补损毁地段城墙。嘉庆二十二年,知州许绍宗主持重修城墙77余丈,新修垛口97座。道光十七年(1837),知州查惠率军民补修城墙,重修全城垛口。咸丰九年(1859),御史袁甲三奏全国各地应注重城池的修缮,有钱出钱(或用捐输款),有力出力(按军功有奖),以防太平军。在这样大背景下,武冈地方官吏更加重视城防,并于咸丰十年正月十七日在知州谢廷荣的主持下,开始大规模增修城墙,于次年二月初二竣工。在正北城上修建大炮台1座,“方长计二十余丈,圆长计四十余丈”;在城东北城上又建炮台1座(俗称“小炮台”),“方长计二十余丈”,还在城上不同地段修建炮台计52座,修补城门4座,城墙计长863.75丈。此次修城,经审核共耗资18476.566两(光绪元年《武冈州志》卷三十一)。正因为明、清两朝武冈连续不断的大规模修缮城墙,致使民间流传有“宝庆狮子东安塔,武冈城墙盖天下”之俚语。

△武冈古城一角湖南省文物局供图

1912年以后,武冈城墙尽管曾有局部修缮,甚至增修城门,但总体上维修力度呈现颓势,远非昔日可比。因此,许多地段仅存基址。

20世纪80年代以后,据文物部门调查,武冈城墙幸存4段(内城2段、外城2段),总长1450米。墙基石深入地下0.5~2米不等。墙垣高6~6.6米不等,分四层砌筑。城墙基址、城门保存完好,均为方条形青石砌筑。1993年,地方政府耗资百万对现存城墙进行了修葺或重建。

1981年,都梁侯国故址(侯治于今市郊七里桥一带)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武冈城墙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国庆

武冈州城池:明洪武初,江阴侯吴良增筑旧垒为城。周围七百四十六丈,高二丈,阔八尺。上竖战楼七百六十四间。门四:东曰宣恩,西曰定远,南曰济川,北曰迎祥。正德十三年,知州龚震又建一门,曰新南。嘉靖二十九年,岷康王又奏添土城一座。

——清《考工典》第二十一卷,引自《古今图书集成》 Y/xpUMQ/TcD5GOJTuLRRh4m2fngz0HOrIOVS2KqLkJw5RVdc5ix74vJFDtJX+Qp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