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凤凰城

△凤城图引自《凤凰厅志》清道光版

凤凰,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麓,史称“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八县市之一。2001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自古境内为“五溪苗蛮之地”,战国以后,其境隶属多有变化。元时,在渭阳境内设五寨司,五寨长官司驻镇竿(今凤凰县城)。康熙三十九年(1700),设镇竿镇。康熙四十三年(1704),“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凤凰营于厅地”(光绪七年《凤凰厅志》卷一),简称“凤城”。辰沅永靖兵备道亦由芷江移驻凤凰,自此凤凰成为湘西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乾隆十六年(1751),改凤凰营为凤凰厅。嘉庆元年(1796),散厅升为直隶厅。1913年,改厅为县。1957年至今,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凤凰筑城(不含唐代所筑的渭阳县城),始于元、明时期,由五寨司土官主持修建,初为土城(乾隆三十年《辰州府志》卷七)。之后,屡经战乱,土城残破不堪,仅存遗址(1930年《凤凰厅志》卷七,抄本)。

△条石铺砌的登城步道本文照片

△城楼及步道

△城顶石砌步道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移麻阳参将孙贤驻防镇竿城。嘉靖三十五年,开始大规模砌筑砖城,历时15个月竣工。设东、南、西、北四门,均建有城楼。此后,城墙年久失修,至崇祯(1628~1644)末年,已损毁严重。

入清以后,随着朝廷出于巩固湘西境内社会稳定的需要,凤凰城的地位也越加突显,被称为“扼黔省八厅之要”(乾隆三十年《辰州府志》卷七)。因此,城墙不仅随毁随修,而且还有两次拓展。如:康熙四十八年(1709),凤凰城内官吏及乡绅,有倡议修建石城之议。但是,修城的巨资没有得到落实。康熙五十四年,督抚提请行省,自督抚至所属州县各地方官吏们,捐俸以资助大规模修葺凤凰城。由兵备副使周元文和通判庄清度担任修城工程的总负责人,五寨司吏目蒋大章负责具体施工。该城周长127丈、高1.5丈、顶宽7尺、基宽1.05丈,建垛口475座。城门仍为4座,均建有城楼。乾隆二十年(1755)及二十八年,巡抚陈宏谋、巡道纪虚中先后两次主持会商,认为凤凰厅城范围过小,“军民多驻城外,不可恃以守”,提出了扩建凤凰城池的设想,并作出了扩城的规划。直到乾隆五十一年,在同知暻椿又一次奏请后,终于得到朝廷批准扩建凤凰城池。自西门至北门(笔架山段)拓展城墙245丈,新开西门,曰“阜城”。嘉庆二年(1797),同知传鼐详准在笔架山城中建炮台1座,对北门至西门段城墙进行拓展并修缮,计长276丈。重修城门并定门名:东曰“升恒”,南曰“静澜”,北曰“璧辉”,还于城西增建城门1座,曰“胜吉”。增建各城门外瓮城,总长120.4丈,增建炮台1座。此次拓建和维修城墙前后,地方官吏还捐修了城墙上的望楼10座。晚清时,凤凰古城基本完好。

△修缮后的城顶及垛口

1933年,有“湘西王”之称的陈渠珍(1882~1952),率国民军新编第34师进驻凤凰城,拆阜城门,向南扩修,新开南门渠城门1座。此后,凤凰古城基本没有修缮之举。

△湖南凤凰古城门

△城门及拱券

1958年,出于当时城建需要,拆除了南门、西门及沿线地段的城墙,改建为马路。只是因历史上沱江多洪水,临江地段(东门至北门)和其他地段部分城墙得以保留,用于防洪。但是,凤凰城遗存的残垣上被居民房屋侵占,昔日垛口大部分被拆作他用。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凤凰古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开始逐步修复、复建了城墙、城门,以及北门与东门的城楼;而修复的西门阜成门,则并不在原位置上。

2002年,凤凰古城墙连同境内的沈家堡遗址,被分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1989年,凤凰县境内的回龙阁关门、东关门、西关门、东门城楼、北门城楼,被分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凤凰县境内的黄丝桥古城,于198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湘西明清边墙——全石营营盘遗址,于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国庆 dgeo1HnN4ZYP2T/ukZ0r6K9I9teF/5+LOrdaSX+HCOFv62yD/sPZWnegYz5vNk1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