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城图引自《海州直隶州志》清嘉庆十六年刻本
连云港,旧称“海州”,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东濒黄海,是中国著名海港之一。
秦时,称东海郡,为海州正式建置之始,辖12个县。此后,建置有升降,名称多有变化,然“海州”一名沿用时间最长。唐武德四年(621),海州置总管府,领海、涟、环、东楚四州,共计17个县。明洪武元年(1368),海州仅保有州治和赣榆县。清雍正二年(1724),海州升为直隶州,统州治和赣榆、沭阳二县。民国元年(1912),海州直隶州被废,东海县分成东海和灌云二县。1935年,由东海、灌云各划出一部分成立连云市。1949年后,称新海连市。1961年,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
海州始筑城墙于秦,名“朐”城,沿用至汉。惜无所证,仅为今人推论。据清乾隆元年《江南通志》等籍载:海州相传旧有东、西二城。梁天监十一年(512),由马仙埤筑。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魏胜复筑城池,以防御金人南侵。宝祐三年(1255),李又加修筑。旧志有东、西两座土城,东城高2.7丈、周围3里,有东、西二门;西城至元时因战乱而废圮(据嘉庆十六年《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卷十四)。
△凤凰城门
洪武二十三年(1390),由淮安府中前千户所的千户魏玉(《考工典》第二十卷记为“卫玉”)等因城防的需要,就西城故址修筑土城,与东城连为一城。永乐十六年(1418),千户殷轼将全城砌以砖石,城周9里130步、高2.5丈,城上设垛口2496座、窝铺28座。辟有城门4座:东曰“镇海”,西曰“通淮”,南曰“朐阳”,北曰“临洪”(《考工典》第二十卷记为“南曰昫旸,北曰临淇”)。另在东门和北门建两座外瓮城,城西设有水关,护城河深6尺,在东、西、北城门外的护城河上各设有吊桥(据明隆庆版《海州志》卷一)。嘉靖年间(1522~1566),知州吴必学增拓,环以铺舍,增设栅门。此后,历任地方官吏对城池多有修缮,直到隆庆六年(1572),知州郑复亨补修西面地段城垣,“始为完城”(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万历二十年(1592),知州周燧在西门和南门增筑外瓮城,增筑敌台9座,在城四隅各建角楼,以便守御。万历四十年,久雨导致城墙坍塌1/3.之后,由知州杨凤主持修补加固。天启二年(1622),因有民反,知州刘梦松带头捐俸禄银并主持增修有险地段城墙500余丈,各加高3尺。有《明张峰城池论》、裴天佑《重修海州城记》、张朝瑞《海州新城记》等各载其修城事宜。
△1939年3月14日
入清以后,海州城墙因地震或大水冲塌多次,而自康熙至乾隆二年(1662~1737)的修缮记载不全,仅知城毁后有段时间城墙“内外几无藩蔽”。乾隆三十二年,知州沈涟、州判彭方周历时三个月修筑海州城,“费币金六千七百八十九两有奇”(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嘉庆九年(1804)海州知州唐陶山倡导人工开掘东北护城河,东城门外建桥并立碑(迄今仍在原址)。因当年为甲子年,护城河被俗称“唐公河”或“甲子河”,桥故名“甲子桥”。嘉庆十六年(1811),海州城尚属完固,而护城河又多有淤塞,其中“西门至北门,已无河形”。嘉庆二十三年,知州师亮采主持重修海州城,共用银3260两,其中当地乡坤捐资2700两,师亮采捐俸禄银560两。工竣后,师亮采还撰写了《重修海州城记》(载清道光二十五年《海州文献录》卷一)。清时,还有陈宣《城池论》等文,记载海州修筑城池之事。
1912年后,增辟新南门、新西门。当时海州城墙尚存,但多处地段已有破损。
1956~1958年,海州城墙被拆除,城砖挪作他用。
20世纪80年代后,经当地文物部门考证:历史上的海州东城,位于海州鼓楼以东台地为秦、汉朐县故城,平面近似方形,南北边长500米、东西边长400米。现存海州城墙遗址为明初所建砖城,平面为不规则近似方形,面积3.23平方公里。城墙残存数段土垣遗址,共计1105米,存高6~7米(据《中国2011年4月28日,据《中国江苏网》以《海州发现明朝初期城墙砖》为题的报道:“文物保护者陈立新、刘守迎在师专二附小院内发现一块罕见的明代初期的城墙砖,这种城墙砖在我市还属首次发现。”砖文为“淮安府海州提调判官刘抚,作头朱德山,洪武七年三月×日”,并称:这次发现把海州城用城砖砌外墙的时间,从永乐十六年(1418)“提前到洪武七年(1374),共提前44年”。其实,这是一个误会。该砖实为洪武七年,海州地方政府为朝廷营造明中都(今凤阳)城墙时“官搭民烧”的城砖,并在凤阳城墙砖文上有证:“淮安府海州提调判官刘□作头朱德山洪武七年□月□日”(杨国庆:《南京城明墙砖文中的基层组织研究》,载《东南文化》2011年第1期)。
△连云港旧城门附近甲子桥本文照片除署名外
据《中国文物报》2012年6月1日《徐海地区连云港汉代古城勘探调查第一阶段结束》报道:江苏连云港市的8座汉代城址,分别为曲阳城、罗庄城、代相城、鲁兰城、城后土城、盐仓城、土城、古城,经三个月考古勘探,其中规模最大的盐仓城边长达到740米,它们中大多数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城门城砖杨国庆摄
△连云港钟鼓楼城门
△完全新建的连云港朐阳门
海州城池:土城。梁天监中,马伯埤筑。旧志:东西二城。明洪武间,淮安卫千户卫玉等因西城故址修筑土城。永乐间,千户殷轼砌以砖石,周围九里一百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厚如之。门四:东曰镇海,西曰通淮,南曰昫旸,北曰临淇。池深六尺。嘉靖间,知州吴必学增拓,环以铺舍。
——清《考工典》第二十卷,引自《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