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凡例

一 《中国古城墙》的修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求真存实、秉笔直书。

二 《中国古城墙》是一部以汇集中国城墙为编撰对象的专业性文献,为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中国城墙提供基本资料,力求史料性、知识性、可读性相结合,达到对中国城墙存史、资政、教化的目的。

三 《中国古城墙》涉及的是中国城墙广义的概念,以墙体具有军事防御功能为重要特征和标准。如:长城(包括附属城墙或建筑)、都城(包括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府城(包括王城)、州城、县城、厅城、卫城、巡检司城、土司城、所城、镇城、营堡、村寨城堡、碉堡(或称“碉楼”)、炮台(或称“炮城”)等,借以反映中国古城墙的概貌。

四 《中国古城墙》除长城单独设为一章外,直辖市及香港、澳门、台湾也各自设为一章,其余均按中国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各为一章。各章尽量遴选具有不同特点的城池,在数量、类型、保护级别、建造年代、城池范围、篇幅等方面不求相等。

五 本书的时限,上追溯至商周以前,下止于当代。各章城墙以明清时期城墙为主,兼顾到历史沿革和现状。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兼顾到虽然现已无存,但在历史上有一定特点的城墙。

六 本书内容包括城池图、城池简介、城池规模、历史沿革、损毁及修葺、现状及保护等。城墙性质往往与建置密切相关,因此在描述城墙之前,简述其建置沿革。

七 本书以历史手绘地图、照片、文献原文为主,以历代方志为基本材料,以考古调查及相关专著、论文等资料为参考依据,力求达到全书资料的准确无误。

八 本书的纪年,一般在朝代年号后加注公元纪年。1912年1月1日以后,采用公元纪年。

九 本书涉及的所有度量衡换算方法、专业名词等,均列入附录。

十 本书涉及的数字,凡引用的文献资料,均保持原文中所使用的数字;叙述部分数字的使用,根据实际情况,按“局部统一”原则处理。

十一、本书每座(篇)城池的撰写者,均署名在文后;照片下均署拍摄者或提供者的名字;城池地图主要来源于各个时期的地方志,均署其出处和年代。 gxJlaWxTLOgq3hvuYMUzobQN1RZN15fU6waKYKfGvkH8lVAxpdpxcy/6JpELJEW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