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十五章 咸鱼(二)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岂能事事顺心?

即便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未必会平步青云。跌宕起伏才叫人生……

收拾了行囊,骑上一匹快马,陈长风辞别了潘季驯,带上了潘季驯的嘱托以及潘莲莲带给李秋明的牵挂上了路。

策马离开京城之后,陈长风望着茫茫四野,心道,去何处寻找李秋明这小子呢?

李秋明又没有个安身的去处,只能四海为家,处处流浪,不过有一点儿可以确信,沿着运河河道找下去,一定能够找到李秋明的踪迹。

陈长风猜的没错,李秋明的确是没有地方可去,他的活动范围也集中在运河河道区域,虽然已经不是官员了,但是牵挂着运河漕运,依然在运河附近活动,因为他始终相信,潘季驯大人一定可以迈过去这道坎儿,绝对能够东山再起。到那个时候,他一定会为潘季驯大人再出一把力,在这段时间里,起码要将整个运河的水系图绘制出来。

李秋明要绘制一封最精确的水系图,即便是自己以后再也没有资格当官治河了,也要为后来人治河通漕留下一份力所能及的帮助。漕运是大明的明白,李秋明一直把自己当成大明王朝的守护者,就让他这个守护者继续燃烧自己,发光发亮吧,为的不是青史留名,而是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好好地活下去,活着,比什么都好。

活下去,才能看到更多的希望……

思想境界的提高,并没有给李秋明带来好日子,只是让他背负了更多更艰巨的使命,为了这个简单而又艰巨的理想,李秋明和李大奔踏上了漫漫征途。与斜阳为伍,与晨露相伴,以星辰为棉被,以仓皇大地为床,过得这叫一个什么日子呢……

凄凄惨惨戚戚,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为了探寻每一条水道的源头,以及水位的深浅,李大奔跟着李秋明可谓是吃尽了苦头,深山老林里见得到他们的踪影,沼泽地里留下他们的足迹,风餐露宿,只为绘制一份详细的地图,看着李秋明在牛皮纸上画的山山水水,以及标注的狗爬字,识字不多的李大奔看不懂李秋明的意思,难不成靠着这一张地图就能够打通运河漕运?治河,还不是得靠人力挖泥吗……

哪有这样的,在林子里被蚊子咬,在沼泽地里被蚂蟥叮,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这种苦头呢,李大奔叫苦不迭,即便是这么艰难的环境,李大奔依然坚定地跟在李秋明的身边,不离不弃。

这才是真正的好兄弟,兄弟,就该是同生共死,就该是两肋插刀,兄弟,同甘苦,共患难。

同甘这两个字,李秋明是实打实的做到了,步入官场的时候,有什么好处,李秋明都会分李大奔和李晓奇一部分,从来都不会短缺了兄弟们的好处,只是李晓奇这厮忒不是东西。共苦,李大奔也做到了,即便是李秋明从高出坠落,依然选择坚定地站在哥哥身边,江湖儿女,岂能不重义气!

如果有机会的话,李大奔会选择用生命来诠释“义气”二字!

然而这个机会,迟早会到来的……

“秋明哥,你看,好大的一只蚊子!”

李大奔邀功似的摊开手,一只蚊子被拍死在掌心中,还有一抹殷红的血迹。

李秋明瞥了一眼,然后又将精力放在了手中的水系图上。“这血别浪费了,应该都是你的血,舔干净吧,起码能找补回来一部分。”

夏天蚊子多,幸好有李大奔这个蛮牛一样的憨货在自己身边,替自己挨蚊子咬,如若不然,恐怕早就被蚊子吸干了。

“秋明哥,咱们什么时候离开这鬼地方呀,这里蚊子也太多了点吧。”李大奔一边打蚊子,一边抱怨。

“快了,快了,等我画完这地方的河道之后,咱们就再往南走,去山东,那边的环境要比这里好多了。”

李秋明敷衍着说话,鬼知道什么时候画完。

直到现在,李秋明才意识到,难怪运河修成到现在已经千年之久,可却从未有人绘制完成过水系图,这压根就不是一个人干的活儿!

兴许有人动起过这个念头,只不过因为行动的难度太大,然后放弃了吧。

也就是自己是个傻子,干着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秋明哥,咱们今天晚上,是不是又要在这野地里睡觉啦?”

李秋明点头,这都已经是三更天了,就是走出去,也得是天亮了。

“晚上会不会闹鬼呀?我看,这不远的地方,就是一块坟茔子。”别看李大奔长得壮,其实胆小的很。

“没事,睡觉吧,有你哥我在,怕啥。”

李秋明是从来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神一说的,若是真的有鬼神,自己这个天上神鱼下凡的仙人,日子过得咋这么惨呢?

所以说,鬼神一说,并没有道理。支起了帐篷,两个人躺进去,闭上眼睛睡觉,不多久的功夫儿,李大奔打起了呼噜声。

呼噜声伴随着蟋蟀的叫声,琴瑟相合。

也不知睡了多久,被李大奔的呼噜声吵了起来,李秋明走出帐篷,站在河边撒了泡尿,提上裤子,准备回去继续睡觉的时候,忽然间看见李大奔所说的坟茔子那边,亮起了两团蓝色的火焰,忽明忽暗。

“鬼火?”

李秋明多少知道些鬼火的来历,听老一辈人说,是阎罗王出来的时候,点起来的鬼灯笼,难不成自己真的见鬼了?

这还是李秋明长这么大以来,头一次见到鬼火这种稀罕事呢?不过想起来潘莲莲说过的一个典故,李秋明的心里便没有那么恐慌了。

花田月下,两个人依偎在一起的时候,潘莲莲多少的也为李秋明普及过不少的唐诗宋词。

其中李秋明记得有一首李贺的诗句: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诗人说的这个冷翠烛,便是他今天所见的鬼火。 I/TRVpSnFh660QoGgVtxCNTZFq8SjaSJMMpofRCxUcdJ/oRNRk46FCOz12wiUc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