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将至,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席卷中原大地,百叶凋零,天寒地冻,气温骤降,空气中的冷风如同刀片一样切割着路人的面庞。
李秋明纵管是个壮小伙子,也忍不住在袍子里面多加了件衣服,用来御寒,今年的冬天来的比往年都要快。
他是什么都不怕,围在火炉边吃着炖肉,衣食无忧,无欲无求,养精蓄锐,以待来年开春之际,召集河工治理河患,大干一场。
然而李秋明的心里却始终挂念着城外的灾民们,大冷天的,是否有一顿饱饭吃?
是否能多加一件衣服御寒?
是否有座四面围墙的房子遮风挡雨呢?心中却牵挂的太多,以至于李秋明寝食难安,胸怀天下谈不上,忧国忧民更是无稽之谈,他是个小人物,简简单单的小人物,即便是出人头地了,依然怀有一颗善良的心。
毕竟他曾也是穷苦百姓中的一员,从穷苦中走出来,自然也记挂着生活在穷苦之中的人民……
等了大半个月,都未曾等到朝廷的救济粮拨下来,李秋明也死了这个心,指望着朝廷的粮食下来,灾民们早就造反了!
开封境内的盗贼愈发的猖獗了起来,对于平乱问题,知府易文杰整日里忙得不可开交,眼瞅着三年任职期限就要到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的话,对他的仕途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灾民吃饭和盗贼猖獗,易文杰果断的选择了后者,前者的责任可以推给他人,灾民吃不上饭跟他没有关系,都是上面的粮食没有及时送到,以此转移言官们的弹劾目标。上面不管,知府不管,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谁来管呢?李秋明拍胸脯,我来管!
运河漕运是他疏通的,粮食也是从他手中送出去的,没有送到每一个灾民的手中,他同样也有连带责任。
一连三家,李秋明都吃到了闭门羹,仿佛是商量好了一样,统一的回复——没粮食!
地主家同样没有余粮,自己吃都舍不得,何况是借给李秋明呢?
以为自己是谁?知府还是钦差,都不是,不过是潘季驯大人的一个先头小卒而已。
正主都没来,一个小卒何足挂齿?
接连被拒绝,李秋明的心里也萌发了火气,良心这种东西,未必是个人都有。不帮忙也就算了,居然还囤积粮食,哄抬物价,这就太过分了,本来老百姓们就吃不起饭,再来这么一出,还让不让人活命了?
商人也好,地主也罢,都是为了赚钱,黑心钱也好,良心钱也罢,凡是揣进兜里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李秋明甚是气愤,可又无可奈何,为何这群黑了心的胆敢如此,自然是后边有人撑腰,无官不贪,无官不受贿,这位知府易文杰大人便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如不是怕易大人纵容,他们还敢如此吗?
李秋明只是个朝廷派下来的小小京官,说他是个巡查四方的京官这是抬举了他,倒不如说是正主潘季驯大人身前的一个小卒更恰当。
无法越权,更无法命令官府,因此找过易文杰谈话,希望让他出面劝解开封当地的富商们能够解囊相助,然而却被太极高手易文杰大人东扯西扯的将话题转移,三言两语的便将责任给推了出去。
经此一举,李秋明更是看透了,蛇鼠一窝,狼狈为奸,都不是啥好鸟,都是串通一气的坏人,也罢,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想个什么主意呢?
李秋明暂时还没有好主意,带着部分粮食,李秋明准备先回一趟老家看看,毕竟回开封都这么久了,始终还未腾出空闲来回一趟老家呢。
李家村三兄弟套上一辆马车,动身回家,陈长风与之一起前往,毕竟他的职务便是保护李秋明的安全,必然要贴身护卫。
李家村在黄河边,距离开封府约莫八十里开外,一天的时间足矣到家。从马车里出来,看着这熟悉的村庄,李秋明的心里既亲切又凄凉,亲切的是,这里是他的故乡,凄凉的是,走的时候是一副惨兮兮的样子,回来之后,依然是这副惨兮兮的样子……
“你是?秋明?”一个白花花胡子的老者,拄着拐,来到四个人的面前,打量着他们,然后认出了李秋明。
李秋明笑道:“村长,是我,我是秋明,大奔还有猴精儿,我们都回来了!”
没错,回来了,衣锦还乡的回家了。
久别重逢,最是亲切,全村的父老相亲们均是出门迎接,迎接那归来的游子,以及他们带回来的粮食,挨家挨户的分完之后,村民们散去,留下尴尬的四个人,各自离开,各回各家,李秋明和陈长风也被大哥李秋实迎回了家中。
当回到半山坡的家的时候,李秋明忍不住留下了泪水,经过了大哥的修缮之后,那被洪水冲垮的家也回到了原先的模样,只是那家中的人从此以后,再也无法聚齐了。
碎碎念的母亲,老实巴交的父亲,以及那摇头摆尾的大黄……
二哥李秋生的脚能走路了,只是缺医少药没能恢复好,留下了一个跛脚的毛病。三兄弟难得凑齐,均是十分开心高兴,大哥亲自下厨,炒了三个菜,为三弟接风洗尘。烟筒里冒出了青烟,一家人坐在饭桌前吃第一顿灾后齐聚的晚饭。
谈及到李秋明在外面闯荡这半年的经历,以及几次与生死擦肩而过的片段,大哥和二哥为之惊叹,啧啧称奇,幸好是老三,心眼儿多,若是换做了他们两个人,恐怕早就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
当聊到家乡的时候,大哥和二哥均是沉默以对,有啥可说的,啥都没得说,地没法种,日子是越过越穷,要不是此番秋明回家,眼瞅着这锅里就断了粮食了。要不是老二李秋生脚瘸了的话,大哥李秋实也早就离家谋生去了。
守孝?还守啥,再守两年,一家人恐怕就要在下边团聚了。四个人正谈话的时候,村长推门进来了,赶紧为村长让了个位置。
即便李秋明现在是个京官,但村长依然是李家一族的族长,德高望重,别说是李秋明,就算是他爹也要恭恭敬敬的敬茶,叫一声叔。
村长此番前来,带来一个消息,明天一大早,举行黄河祭,李家村一族要选出十八人参加,李家的秋明和秋实明天一起去。
说完之后,村长便离开了,李秋明在黄河边生活了十六年,还未曾听说过黄河祭这一说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