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十四章 鱼龙(二)

四个人押着十一个遍体鳞伤的土匪,一路步行去了开封府。这一道上,李秋明都没怎么搭理李晓奇,这小子太不是东西了,闻悉朝廷来的钦差大臣前来,知府大人易文杰出城二十里迎接,虽说来的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小郎中,可毕竟这是皇帝指派而来,钦差前来,犹如天子亲临,实乃代天子也!

马虎不得。隔着大老远,李秋明便听见了吹锣打鼓的喜庆声音,走进了瞧见,好家伙,开封城外,居然聚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为首的大官带着一行官员侍卫朝着他们走来。

“开封府知府易文杰见过钦差大人。”

“别,别,别,草民,哦不,大人,咱们都是同僚,不必客气。”

一个四品的大官朝着自己作揖,着实令李秋明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这些人是?”知府易文杰看向李秋明,疑惑的问道。

“事情是这样的……”

陈长风为知府大人揭开了谜团,将事情发生的经过详细的解释了一遍。知府大人这才意识到,原来这帮伤残人士竟然是困扰官府已久的土匪,一声令下,随行的侍卫押解着这帮土匪们送进了大牢中,等待着他们的下场极有可能是牢狱之灾……

李秋明喜欢衣锦还乡的虚荣,也享受一呼百应的感觉,这种感觉特别棒。可李秋明却没有从出门迎接他的老百姓们的脸上看到喜悦的神情,麻木、厌恶以及无奈的情绪蔓延在人群中。看起来,这儿的老百姓似乎并不欢迎自己这个钦差大人的到来呀……

如果没猜错的话,这群前来迎接的老百姓们都是被强迫过来的,心不甘情不愿。

……

知府易文杰也还真的是热情,在开封府的最大一家酒楼里,为远道而来的钦差们接风洗尘。

满桌子的鸡鸭鱼肉,琳琅满目的各色佳肴,色香味俱全,知府大人没少在这桌菜上下功夫。

李秋明当官了,也注重起了仪表,虽然肚子饿,可也要照顾好面子,吃起来慢条斯理。

但李大奔和李晓奇这俩家伙可就不管那么多了,大快朵颐,急头白脸吃的好没人样。

易文杰频频劝酒,李秋明则是来者不拒。

酒过三巡,易文杰与李秋明之间的关系也开始熟络起来了。

易文杰认定李秋明是从朝廷派过来的官员,将来也是要回京的,攀上这条船,一定前途无量,和他搞好关系绝对没错。

“秋明兄弟的老家是李家村,论起来,咱们还是同乡哩。”

如果不是姓氏不同,易文杰几乎都快要与李秋明攀上亲戚了。李秋明也是真心佩服,佩服这知府大人的扯皮能力,还有那张三寸不烂之舌。

……

李秋明一行人先于潘季驯大人抵达开封,其目的便是提前探查黄河水患水情,以便制定详细的治水计划,当知府大人得知李秋明他们仅是一帮小卒,正主潘季驯大人尚未到来之后,态度也就变得冷漠了许多。

把他们无视掉,这样也好,正好让李秋明专心治水。开封城里和城外俨然是两种不同的光景。城里的人有吃有喝,衣食不愁,城外的人,衣衫褴褛,饥肠辘辘,流离失所的难民们被城墙和官兵挡在外面,不得入内。

两扇门,一堵墙,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厚重的城墙隔绝了人间的情绪,一面是喜,一面是哀……

李秋明的情绪愈发沉重,望着这人世间的惨状,攥紧了拳头,忍不住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个世界凄凄惨惨戚戚的面貌,活下去,让更多的人活下去。

大面积的黄泛区,洪水退却之后,席卷而来的泥沙毁掉了田地庄稼,毁掉了村庄房屋,曾经和谐美满的田园景象如今却已是满目疮痍。

走到河道边,因为已是枯水期的缘故,黄河的水流日趋减缓,早已不见了那汹涌澎湃之势。

李秋明扯一块麻布,踩着厚实的泥沙,走到河边,将麻布放在水中片刻,再拿出来,麻布上沾染着甩不掉的黄泥颗粒。

李秋明忧心忡忡的看着此情此景。正是这难以清理的黄泥才是威胁着运河漕运和黄河沿岸百姓安危的元凶。

尤其是枯水期,水流减缓,淤泥却不见少,更多的淤泥淤积在黄河河道中,越积越高,水道被垫高,为防止河水漫出来,唯有将沿岸的堤坝加高加固,水位越高,堤坝越高,从而导致“地上河”的形成。

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悲剧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上演。

治理水患,刻不容缓。眼瞅着就要入冬了,黄河极有可能会出现千里冰封的景象,水患的危险将会接触,同时也意味着黄河的治理工作要告一段落了。

李秋明接下来的重要工作便是筹备来年开春之际的河道整治以及灾民安置,凛凛寒冬,老天爷不给一条活路,只能靠自己人来拼一条生路了。

不过,李秋明还是低估了流民数量之多,整个开封府,约莫将近十万灾民无家可归,十万张等着吃饭的嘴,最要命的则是,粮食始终未能到位,知府大人已经催过三次,得到的回复则是,粮食需要逐步的分散。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谁还不懂呢?

粮食肯定要经过各部门的层层剥削,等到分到灾民手中的时候,恐怕就仅剩下点稻谷壳了,可粮食不到,灾民就没饭吃,没饭吃的灾民们便会被逼上梁山,聚众谋反。

如此一来,问题更大!

匪患也是成了摆在李秋明面前的一个大麻烦,途中被土匪抢劫,这并不是个别案例。这个问题甚至已经成了知府大人头疼的难题,抓了一批,还会有流民因为生活所迫继续当土匪,抓是抓不尽的,可如何从根上消除这种麻烦呢?

还是那句话,让老百姓们都吃饱肚子,谁还会去冒着生命危险当土匪呢?

粮食从哪里来呢?

官粮运不来,只能想方设法的通过其他途径来换粮食吃了。

李秋明想了一个主意——借粮食。

管谁借呢?当然是地主老财们了。 zjczFUXT8JrNkCQAEgZ/fGAl2ukxzp6K2GNocor6OYgyK/3Hb+gaAxh1MmlrOY/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