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五章 游鱼戏水(一)

“圣上有令,夺锦鲤者上前觐见~”

老太监喊了一声,李秋明双手捧着依然挣扎的锦鲤,低着头跪在地上。

“草民李秋明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起来说话。”

隆庆天子近距离的打量着这位勇夺第一的少年,背上那两道骇人的红印胎记,令天子都为之惊叹,奇人生异象,这娴熟的泳技以及水中那如鱼得水的姿态,莫非真的是那“天鱼下凡”不成!

“来人,赐赏。”

天子大手一挥,两个太监抬着一口箱子放在李秋明的面前,打开箱子盖,李秋明眼睛都瞪圆了,里面是硕大的马蹄银,一百两,将近十斤重。

看着李秋明这副见钱眼开的模样,天子有点想笑的感觉,询问李秋明,这笔钱打算怎么个花法。

李秋明的脑袋中瞬间浮现出了声色犬马美娇娘的情景,忽然感觉有一道目光盯着自己,歪头看过去,潘季驯正在用眼神提醒自己,李秋明瞬间明白了潘大人的意思,这是个机会!

李秋明正色道,这笔钱要花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身上,果然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引起了天子的质疑,询问他为何如此。

李秋明提高了声音,伏在地上,大声说道:“草民是黄河边人士,因洪灾之祸而逃难进京,幸得圣上天威护佑,侥幸夺得锦鲤,所得赏赐,不敢一人独吞之,愿将所得银两统统散至民间,解救万民于水火中!”

黄河!这个字眼无疑是触动了皇帝的心弦,此番话一说出口,在场百官哗然,这是整个朝廷的心病。尤其是张居正与高拱,四道锐利的目光投在了李秋明的身上。

他们也想听听李秋明会是怎样的一个说法,有时候从难民嘴中说出来的实际情况,远远要比奏折上来的更真实。

李秋明跪在地上,一五一十的将他的所见所闻统统说了一遍,不敢有丝毫虚构和隐瞒,因为这有可能涉及到朝廷对水患的一个态度。

当李秋明说到流民遍地跑,甚至是聚众闹事乞食的时候,明显的可以看见天子以及群臣的脸色骤变,民变是最惊恐的字眼。

“你所言,可否句句属实,若有一句假话,便是欺君之罪!”张居正指着李秋明大声斥责,其实,张居正已经信了,只是不确定李秋明说的到底是不是实话。

面对着威压,李秋明面不改色,果断说道:“草民所言,句句属实,若有虚言,甘受处置!”

“回宫!”天子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吐出两个字,拂袖离开。

众百官也起身回去。

唯有李秋明仍然跪在原地,潘季驯来到李秋明的面前,将他搀扶起来,一副欣慰的神态,孺子可教也。之后的事情进展,李秋明就不知道了,他只是个平头老百姓而已,无权干涉朝政大事。

总而言之,后来朝廷下发了一道新的旨意,潘季驯升任总理河道都御史,全权负责运河整顿事宜,以及黄河水患问题。

这位堪称“河神”的官员正式开始又一次的治水生涯。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秋明也有幸成为潘季驯治水团队中的一员,为他做一个先头小卒,先从整顿运河开始,李秋明也正式开始了一段离奇官宦生涯……

京杭大运河,自修建而成千年来,便是沟通南北交运的经济命脉,尤其是大明朝,天子御国门,永乐皇帝将国都定在北京城,屯重兵于北方,北方的粮食显然不足以支撑起开销,南方征粮的调运必须通过运河输送,这是最节约快捷的运输方式。

然而经过多年的荒废,河道年久失修,已经不具备全面通航的能力了,断断续续,如同是心肌梗塞一般……

北方军事威胁固然存在,可流民兵变已是迫在眉睫,内阁首辅高拱大人力排众议,决定,将南方征粮运去灾区!

在李秋明看来,这无疑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极为兴奋。至于从何下手,这成了摆在潘季驯面前的一个问题,运河南北长度将近三千多里,从何下手呢?

不过,这点却难不倒李秋明,李秋明心思敏锐,早就请人绘制了一副运河水系图,打开图纸,凡是注入运河的睡到标的一清二楚,向潘季驯提议,京杭大运河运行了千年之久,都未曾听说过停运一说,即便是有问题,也仅是部分河道而已,重心在于究竟是哪一段河道出了问题。根据黄河泛滥情况推断,应该是在黄河段!

李秋明的手指指在了江淮水系一带,这里才是问题的根本!

弘治年间,黄河在山东曹县段以及江苏徐州向北频繁决口,黄河洪水多从张秋冲决会通河,漕运因此受阻。

刘大夏主持修建五百多里长的太行堤,阻止黄河北犯,保证了会通河的通畅,但为此埋下祸患,因为堤坝阻挡,黄河改道向南,分流越来越多,河患更加严重。

自嘉靖二十五年时候起,在人为的引导之下,分流黄河,黄河河道改向泗水流域,同淮河一同入海,黄河水流汹涌,黄强淮弱,卷积着的泥沙严重破坏淮水原有水系,造成水系紊乱,黄河淤泥阻塞河道,给运河漕运造成极大困扰。今日之情景乃是前人挖坑所为……

听着李秋明的分析,潘季驯频频点头,运河漕运不通,在于黄河水系紊乱,居然被这小子找出了问题所在,年轻人,不简单呀!

事不宜迟,潘季驯要动身向南,直奔问题地方,却被李秋明阻拦,李秋明建议沿河而下,顺便检查河道运输情况,也可以在沿途征粮买粮,先买一批粮食送往灾区,救活一个算一个。

潘季驯欣然同意。

租一条大船,御史兼钦差潘季驯大人一行人顺着运河向南而去,他倒要好好的看看,运河漕运到底是差劲在何处!

一路南下,永济段、通济段皆无事,一路顺畅,可惜此河段沿途并非粮食高产地,北方区域粮食产量有限,供给能力不足。

船舶走到了黄淮段吴中县的位置,便无法再往前行…… 7yOqZz45COHXkmdKMXwy/meQq/wExTI0gcn+1GGe4GRM+tMj7C9ZBBL3y9qdDEi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