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版说明

小品文,是散文中的一种篇幅较短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有书信、游记、书序、随笔、杂感等。“小品”一词,始于佛经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佛经称详本为“大品”,简本为“小品”。小品文是文人偶书于笔之作品,故其不拘格式,十分自由,它不仅可抒写动人之情思,亦可表达精辟之见解,皆不失其隽永之韵味,让人读后心中充满空灵美好之感。张岱就是小品文的集大成者。

张岱(1597—1679),又名维城,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明末清初历史学家与文学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先世为蜀之剑州人,故其在《自为墓志铭》中称自己为“蜀人张岱”。张岱家世富足,少时的张岱曾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其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可见,他是兼纨绔子弟的豪奢享乐习气和晚明名士文人纵欲玩世颓放作风于一体的。然而在他五十岁时,明朝覆亡了。他一瞬间从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跌落到了“破床碎几,折鼎病琴”,昔日的繁华转瞬即成过眼云烟。

正因为在明代过着贵族公子放浪形骸般的生活,一入清朝便失去基本的生存保障,所以张岱才放不下画筵歌地、琴瑟相生的过去,撰写了小品集——《陶庵梦忆》。也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情怀,当他在明亡后再度回到杭州,看到鼎革后的西湖“一带湖庄,仅存瓦砾”、“昔日之弱柳夭桃、歌舞楼榭,如洪水湮没,百不存一”(《西湖梦寻自序》)时,才会逃离,企图存一完美的西湖于心底,也因此留下了他的另一传世名作——《西湖梦寻》。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后称“两梦”)是张岱的代表作,二者内容十分丰富,所记地域相当之广阔,遍及会稽、杭州、苏州、南京、扬州等地;时节囊括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风俗则涉及庙会、扫墓、放生、斗鸡、赏月、赛舟等;旁及美食茶道,方物花卉,古玩器皿,可谓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奇情奇文,引人入胜,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金忠淳《陶庵梦忆跋》)

《陶庵梦忆》,共八卷,一百二十余篇,皆篇幅短小,最短者不足百言,却极赋韵味,它代表着晚明小品的极致。《陶庵梦忆》多载琐屑之事,内容涉及城市胜况、山川美景、民间风俗、生活艺术各个方面。全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鲜活的生活气息,铭刻着丰富的新兴市民文化的烙印,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莼鲈之思。

《西湖梦寻》,共五卷,八十余篇文章,多为短篇,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来写,把杭州的古与今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每景首为小序,并选录有关西湖的古今诗文列于其下。此外,还从嘉靖间杭人田汝成《西湖浏览志》中转录了不少材料。《西湖梦寻》包罗了西湖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风俗人物等方方面面,异彩纷呈。笔墨简约而清深,情致幽独而脱俗,宛如一幅精美清逸的绘画长卷。

张岱的小品,可称得上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川”(《西湖梦寻·火德庙》),其摹景、传人、叙事、撰史都深得小品三昧,笔调明畅轻灵,叙事简洁明快,文章多清幽淡远、率真质朴,世俗与儒雅兼之,“奇情壮采,议论风生,笔墨横恣,几令读者心目俱眩。”(伍崇曜《陶庵梦忆跋》)“两梦”皆以“梦”为题,寄托了作者深沉真挚的情思,透露出晚明新时代浓浓的人文气息,集中体现了张岱的散文成就,是张岱散文之双璧。张岱也因之跻身于袁宏道、钟惺、刘侗诸家之列,成为晚明小品圣手之一。

“两梦”在历史上版本众多,本书以诸多名家校注的版本为参考,并将作者的自序及他序列于卷前,将《自为墓志铭》、伍崇曜的《陶庵梦忆》跋和瓯山金氏本《陶庵梦忆》序集成附录附于文后,以助读者了解“两梦”及张岱。如有不正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 hcz2i+LaFLeaN+jmom4mNJAXQQYYp9JGGDAAQNRY7Q39lo2I79JdPWbf9YLbKHr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