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枚《蓬莱仙境图》
崇祯二年
②
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
③
,至北固
④
,舣
⑤
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
⑥
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
⑦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
⑧
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
眼翳
⑩
,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
⑪
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注 |
释 |
①金山:在今江苏镇江西北,名胜古迹有金山寺、慈寿塔等。
②崇祯二年:即1629年。
③晡(bū):即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三点到五点。
④北固: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长江边上,由前峰、中峰和后峰组成,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名胜古迹有甘露寺等。
⑤舣(yǐ):停船靠岸。
⑥噀(xùn):喷,吐。
⑦漆静:昏暗宁静。
⑧韩蕲王:即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绥德(今陕西绥德)人。两宋名将,行伍出身,以军功历任偏将、浙西制置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枢密使等。去世后被追封为蕲王。
⑨
(shā):揉。
⑩翳(yì):同“瞖”,眼球上生的白膜。
⑪徐:缓慢,和缓。
筠芝亭,浑朴一亭耳。然而亭之事尽,筠芝亭一山之事亦尽。吾家后此亭而亭者,不及筠芝亭;后此亭而楼者、阁者、斋者,亦不及。总之,多一楼,亭中多一楼之碍;多一墙,亭中多一墙之碍。太仆公造此亭成,亭之外更不增一椽一瓦,亭之内亦不设一槛一扉,此其意有在也。亭前后,太仆公手植树皆合抱,清樾轻岚,滃滃翳翳,如在秋水。亭前石台,猎取亭中之景物而先得之,升高眺远,眼界光明:敬亭诸山,箕踞麓下;溪壑萦回,水出松叶之上。台下右旋,曲磴 ② 三折,老松偻 ③ 背而立,顶垂一干,倒下如小幢 ④ ,小枝盘郁,曲出辅之,旋盖如曲柄葆羽 ⑤ 。癸丑以前,不垣 ⑥ 不台,松意尤畅。
注 |
释 |
①筠芝亭:张岱高祖张天复建,叔祖张懋之改建,位于绍兴卧龙山右岭下。
②磴(dèng):石阶。
③偻(lǚ):弯曲。
④幢(chuáng):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
⑤葆羽:以鸟羽毛为饰物,供仪仗用的华盖。
⑥垣:墙,矮墙。
砎园,水盘据之,而得水之用,又安顿
②
之若无水者。寿花堂,界以堤,以小眉山,以天问台,以竹径,则曲而长,则水之。内宅,隔以霞爽轩,以酣漱,以长廊,以小曲桥,以东篱,则深而邃,则水之。临池,截以鲈香亭、梅花禅,则静而远,则水之。缘城,护以贞六居,以无漏庵,以菜园,以邻居小户,则閟
③
而安,则水之用尽。而水之意色,指归乎庞公池之水。庞公池,人弃我取,一意向园,目不他瞩,肠不他回,口不他诺,龙山
蚭
④
,三折就之,而水不之顾。人称砎园能用水,而卒得水力焉。大父
⑤
在日,园极华缛。有二老盘旋其中,一老曰:“竟是蓬莱阆苑
⑥
了也!”一老咈
⑦
之曰:“个边那有这样!”
注 |
释 |
①砎(jiè)园:张岱祖父张汝霖于天启元年(1621)归乡养病时所建园林。
②安顿:安置,安排。
③閟(bì):深闭,幽静。
④
蚭(kuí ní):蚰蜒,俗称草鞋虫。
⑤大父:指祖父。
⑥蓬莱阆苑: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据说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
⑦咈(fú):否定,不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