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零星水族

予担簦二十年,履迹几遍天下。四海历其三,三江五湖则俱未尝遗一,惟九河未能环绕,以其迂僻者多,不尽在舟车可抵之境也。历水既多,则水族之经食者,自必不少,因知天下万物之繁,未有繁于水族者。载籍所列诸鱼名,不过十之六七耳。常有奇形异状,味亦不群,渔人竟日取之,土人终年食之,咨询其名,皆不知为何物者。无论其他,即吴门、京口诸地所产水族之中,有一种似鱼非鱼,状类河豚而极小者,俗名“斑子鱼”,味之甘美,几同乳酪,又柔滑无骨,真至味也,而《本草》《食物志》诸书,皆所不载。近地且然,况寥廓而迂僻者乎?

海错之至美,人所艳羡而不得食者,为闽之“西施舌”“江瑶柱”二种。“西施舌”予既食之,独“江瑶柱”未获一尝,为入闽恨事。所谓“西施舌”者,状其形也。白而洁,光而滑,入口咂之,俨然美妇之舌,但少朱唇皓齿牵制其根,使之不留而即下耳。此所谓状其形也。若论鲜味,则海错中尽有过之者,未甚奇特,朵颐此味之人,但索美舌而咂之,即当屠门大嚼矣。其不甚著名而有异味者,则北海之鲜鳓,味并鲥鱼,其腹中有肋,甘美绝伦。世人以在鲟鳇腹中者为“西施乳”,若与此肋较短长,恐又有东家西家之别耳。

河豚为江南最尚之物,予亦食而甘之。但询其烹饪之法,则所需之作料甚繁,合而计之,不下十余种,且又不可缺一,缺一则腥而寡味。然则河豚无奇,乃假众美成奇者也。有如许调和之料施之他物,何一不可擅长,奚必假杀人之物以示异乎?食之可,不食亦可。若江南之鲚,则为春馔中妙物。食鲥鱼及鲟鳇有厌时,鲚则愈嚼愈甘,至果腹而犹不能释手者也。

■译文

我奔波了二十年,足迹几乎遍及天下。四个海游历了三个,三江五湖,则未曾遗漏一个,只有九河没能走全,因为它们大多迂回盘绕,其中有些不是车和船可以到达的。走过的水路多,吃过的水产自然也多,所以我知道天下的生物,没有能比水产更繁杂的。书上有记载的鱼名,不过是其中的六七成而已。经常有些鱼奇形怪状,味道也不寻常,渔民天天打捞,当地人终年在吃,问他们那些鱼叫什么,他们也不知道。不讲别的,就在苏州、镇江这些地方所产的水产里面,有一种像鱼又不是鱼,样子像河豚却又很小的水产,俗称“斑子鱼”,味道甘美就像奶酪一样,而且柔滑无骨,真是食物中的极品。而《本草》《食物志》等都没有记载。近的地方尚且这样,何况是遥远偏僻的地方呢?

海味中味道最美而人们只能羡慕却不容易吃到的,是产自福建的“西施舌”和“江瑶柱”两种。“西施舌”我已经吃过,只有“江瑶柱”没尝过,这是福建之行的遗憾。所谓“西施舌”,是形容它的形状与舌相似,它洁白光滑,入口品味,就像美女的舌头一样,只是少了红唇皓齿牵住根部,使它不能留在嘴里,一下子就咽下去了。要讲鲜味,海味中比这好的有很多,它并不算奇特。想尝这种味道的人,找个美女咂她的舌头,就跟大吃这种食物一样了。有一种不很出名,但是味道很特殊的,是北海的鲜鳓,味道比得上鲥鱼,此鱼腹中有肋,味道甘美绝伦。人们把鲟鱼和鳇鱼腹中的肋称作“西施乳”,如果跟这种鱼的肋比较,那真是东施与西施的区别。

河豚是江南人最喜欢的食物,我吃过后也觉得很好吃,但问起烹饪的方法,才知道所需要的作料很多,算起来不下十几种,而且一样也不能缺,缺一样就腥且没什么味道。这么说来河豚就没什么奇特,只是依靠很多好的作料才变得奇特的。有这么多作料,放到别的食物里,哪一样不美味,又何必一定要选择这种能毒死人的东西来吃呢?这样的东西吃也可以,不吃也可以。像江南的鲚鱼,是春天时令菜中的好东西。吃鲥鱼、鲟鱼和鳇鱼会吃厌,鲚鱼却越吃越甘美,直到吃饱还舍不得放手。

附:不载果食茶酒说

果者酒之仇,茶者酒之敌,嗜酒之人必不嗜茶与果,此定数也。凡有新客入座,平时未经共饮,不知其酒量浅深者,但以果饼及糖食验之。取到即食,食而似有踊跃之情者,此即茗客,非酒客也;取而不食,及食不数四而即有倦色者,此必巨量之客,以酒为生者也。以此法验嘉宾,百不失一。予系茗客而非酒人,性似猿猴,以果代食,天下皆知之矣。讯以酒味则茫然,与谈食果饮茶之事则觉井井有条,滋滋多味。兹既备述饮馔之事,则当于二者加详,胡以缺而不备?曰:惧其略也,性既嗜此。则必大书特书,而且为罄竹之书,若以寥寥数纸终其崖略,则恐笔欲停而心未许,不觉其言之汗漫而难收也。且果可略而茶不可略,茗战之兵法,富于《三略》《六韬》,岂《孙子》十三篇所能尽其灵秘者哉?是用专辑一编,名为《茶果志》,孤行可,尾于是集之后亦可。至于曲糵一事,予既自谓茫然,如复强为置吻,则假口他人乎?抑强不知为知,以欺天下乎?假口则仍犯剿袭之戒;将欲欺人,则茗客可欺,酒人不可欺也。倘执其所短而兴问罪之师,吾能以茗战战之乎?不若绝口不谈之为愈耳。

■译文

水果是酒的对头,茶也是酒的对头,好喝酒的人一定不好吃水果和喝茶,这是肯定的。凡是有新的客人来到,平时没有一起喝过酒,不知道其酒量深浅,只要用糕饼糖果来试验就可以知道了。拿到就吃,吃的时候好像是喜欢的,那就是好喝茶的人,不是酒徒;拿到却不吃,吃了一点就好像厌烦了一样的,一定是海量,而且是个以酒为命的人。用这种方法来验客人,百无一失。我好喝茶而不好喝酒,性情有如猿猴,拿水果代饭,天下都知道。别人问及酒就很茫然,谈起吃水果和喝茶来就井井有条、津津有味。现在既然讲起饮食的事情,就该把这两样谈得更详细,为什么却省略了呢?我说:是因为怕太简略了。我本性既然嗜好这个,肯定会大书特书,唯恐纸不够用,要是几页纸就写完了,那时想停笔却觉得心里不愿意,不知不觉写起来就不想停了。而且水果可以写得简略,而茶不可以,茶道的内容,比《黄石公三略》《六韬》还丰富,就是写出一部《孙子兵法》来也讲不完。这样就要专门写本书叫作《茶果志》单行,附在这本书后面。至于酒这方面,我自己都说是茫然不知,如果勉强要谈,那么借他人的现成呢,还是不懂装懂呢?借人的现成,那就是犯了抄袭的毛病;不懂装懂,喝茶的人可以骗,酒徒却不能骗。如果有人拿了我的错处来兴师问罪,我能拿茶来跟他应战吗?不如绝口不谈为妙。 eBBrorEo6rrbW4otSpfChMBUlvxFqlaiJ1JZpTgszAHjF1/HN2Sh6zzJDUW9i1w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