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穷经读史之余,好览稗官小说,自唐以来不下数百种。不但可以备考遗志,亦可以增长意识 ① 。如游名山大川者,必探断崖绝壑;玩乔松古柏者,必采秀草幽花,使耳目一新,襟情怡宕。此非头巾褦襶 ② 、章句腐儒之所知也。故余于咏诗撰文之暇,笔录古轶事、今新闻,自少至老,杂著数十种。如《说史》《说诗》《党鉴》《盈鉴》《东山谈苑》《汗青余语》《砚林》《不妄语述》《茶史补》《四莲花斋杂录》《曼翁漫录》《禅林漫录》《读史浮白集》《古今书字辨讹》《秋雪丛谈》《金陵野抄》之类。虽未雕板问世,而友人借抄,几遍东南诸郡,直可傲子云而睨君山 ③ 矣。
天都张仲子心斋,家积缥缃 ④ ,胸罗星宿,笔花缭绕,墨渖 ⑤ 淋漓。其所著述,与余旗鼓相当,争奇斗富,如孙伯符 ⑥ 与太史子义 ⑦ 相遇于神亭,又如石崇、王恺击碎珊瑚时也 ⑧ 。其《幽梦影》一书,尤多格言妙论,言人之所不能言,道人之所未经道。展味低徊,似餐帝浆沆瀣 ⑨ ,听钧天广乐 ⑩ ,不知此身之在下方尘世矣。至如“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婢可以当奴,奴不可以当婢”“无损于世者谓之善人,有害于世者谓之恶人”“寻乐境乃学仙,避苦境乃学佛”,超超玄箸,绝胜支、许 ⑪ 清谈。人当镂心铭腑,岂止佩韦 ⑫ 书绅 ⑬ 而已哉!
鬘持老人余怀 ⑭ 广霞制
■注释
①意识:聪明才智。
②褦襶(nài dài):不懂事。
③子云:扬雄(前53—18),字子云,西汉辞赋家、官吏、学者,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扬雄少年即好学,有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以文见召,有《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扬雄”。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所说的“西蜀子云亭”中的“西蜀子云”指的就是扬雄。君山:桓谭(?—56),字君山,东汉初思想家、哲学家、经学家、琴家,沛国相(今安徽濉溪)人。桓谭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此两人皆以博学多识著称。
④缥缃:书卷。缃,浅黄色。古代常用淡青色或浅黄色帛做书套,因以代书卷。
⑤墨渖(shěn):墨汁。
⑥孙伯符:孙策(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割据江东。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孙策二十六岁即身亡,其弟孙权接掌他的势力,并于称帝后,追尊为长沙桓王。
⑦太史子义:即太史慈(166—206),字子义,三国时东吴名将,东莱郡黄县(今属山东)人。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太史慈到曲阿(今江苏丹阳)去拜访扬州刺史刘繇,刘繇派他出城去侦察,他在神亭(今江苏金坛)与孙策相遇,两人奋勇搏斗,不分高下。
⑧石崇(249—300):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字季伦。初为修武令,累迁至侍中。永熙元年(290),出为荆州刺史,以劫掠客商致巨富。与贵戚王恺、羊等争为侈靡。曾与王恺斗富,以蜡代薪,作锦步障五十里,恺虽然有武帝的支持,仍然不能敌。与潘岳等谄事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八王之乱时,因与齐王善,为赵王所杀。
⑨帝浆沆瀣:仙人的饮料,喻其超越不凡。帝,天帝。浆,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沆瀣,夜间的露水,传说是仙人饮用之水。
⑩钧天广乐:天上的音乐,也是用来比喻其超凡脱俗的。
⑪支、许:东晋高僧支遁(字道林)和名士许询,两人皆以谈玄著称。
⑫佩韦:出自《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韦,熟皮,韦性柔韧。性急之人佩之,用以警戒自己遇到事情切不可莽撞。这里指牢记。
⑬书绅:把重要的话写在绅带上,用以表示牢牢记住别人所说的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子张书诸绅。”绅,即古代士大夫用来束腰的大带。
⑭余怀(1616—约1695):明末清初文学家,字澹心,号鬘翁、鬘持老人。福建莆田人,侨居南京,因此自称江宁余怀、白下余怀。晚年退隐吴门,漫游支硎、灵岩之间,征歌选曲,诗富才情,辞采凄丽,常与杜
、白梦鼎齐名,时号“余杜白”。余怀布衣终身,但交游极广,与钱谦益、冒襄、曹溶、吴绮、李渔、尤侗、陈维崧等交好。余怀才情出众,明亡后所作诗文有很多凄丽之辞,一生著述很多,最知名的是《板桥杂记》,除此之外,还有《味外轩集》《五湖游稿》《玉琴斋词》《研山堂集》《秋雪词》《东山谈苑》《砚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