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 南

周,国名;南,南方诸侯之国也。周国本在《禹贡》雍州境内岐山之阳,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父始居其地。传子王季历,至孙文王昌,辟国寖广。于是徙都于丰,而分歧周故地以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邑,且使周公为政于国中,而召公宣布于诸侯。于是德化大成于内,而南方诸侯之国,江、沱、汝、汉之间,莫不从化。盖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焉。至子武王发又迁于镐,遂克商而有天下。武王崩,子成王诵立。周公相之,制作礼乐,乃采文王之世风化所及民俗之诗,被之筦弦,以为房中之乐,而又推之以及于乡党邦国,所以著明先王风俗之盛,而使天下后世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皆得以取法焉。盖其得之国中者,杂以南国之诗,而谓之《周南》,言自天子之国而被于诸侯,不但国中而已也。其得之南国者,则直谓之《召南》,言自方伯之国被于南方,而不敢以系于天子也。岐周,在今凤翔府岐山县。丰,在今京兆府鄠县终南山北。南方之国,即今兴元府、京西、湖北等路诸州。镐,在丰东二十五里。小序曰:“《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斯言得之矣。

(南宋朱熹《诗集传》)

关 雎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毛诗序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雎鸠关关在歌唱,双居在河中小岛。

善良美丽的少女,好男儿都好追求。

长短不齐的荇菜,或左或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苦苦追求不可得,日夜心头在挂牵。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或左或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短不齐的荇菜,左右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敲钟击鼓取悦她。

【注解】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美好文静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对男子的尊称。逑:仇的假借字,配偶。

⑤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一种多年生水草,可以食用。

⑥流:顺着水势去采。

⑦寤:睡醒。寐: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服:思念。

⑨悠哉:形容思念深长的样子。

⑩辗转反侧:翻来覆去。指在床上不能安眠。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芼:选择。

葛 覃

《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红之事,躬俭节用,服 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

——毛诗序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

为絺为绤 ;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 ,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 ,薄澣我衣。

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葛藤长得长又长,漫山谷中都有它;

藤叶绿绿又茂盛。黄雀上下在飞翔,

飞落栖息灌木上;叽叽鸣叫若歌唱。

葛藤长得长又长,漫山谷中都有它;

藤叶绿绿又茂盛。割叶蒸煮织麻忙,

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告诉保姆心里话,说我心想回娘家。

快把内衣洗干净,快把外衣洗干净。

不知哪件该清洗,急着回家看爹娘。

【注解】

①葛:葛藤,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纤维可以用来织布。覃:延长。

②施:蔓延。中谷:山谷中。

③维:句首语气助词,含有“其”义。萋萋:茂盛的样子。

④喈喈:鸟儿鸣叫的声音。

⑤莫莫:茂密的样子。

⑥刈:用刀割。濩:煮。此指将葛放在水中煮。

⑦絺:细的葛纤维织的布。绤:粗的葛纤维织的布。

⑧服:穿着。无斁:心里不厌弃。

⑨言:语气助词,无实义。师氏:保姆。

⑩薄: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污:洗去污垢。私:贴身内衣。

归宁:指回娘家。

卷 耳

《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毛诗序

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 ,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 ,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 ,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 ,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 ,云何吁矣

采了又采卷耳菜,采来采去不满筐。

只因想念远行人,竹筐丢在大路旁。

当我登上高山巅,我的马儿已困倦。

我且斟满铜酒杯,喝个一醉免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冈,我的马儿已生病。

我且斟满牛角杯,只为喝醉忘忧伤。

登上高高土石山,我的马儿已累瘫。

仆人疲惫行走难,我的忧愁何时完!

【注解】

①采采:采了又采。卷耳:植物名,又叫苍耳。

②盈:满。顷筐:浅的竹筐。

③寘:同“置”,放下。周行: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

④陟:登上。崔嵬:高低不平的山。

⑤虺隤:疲极而病。

⑥姑:姑且。金罍:青铜酒杯。

⑦玄黄:马病的样子。

⑧兕觥:用犀牛角制的大酒杯。

⑨砠:有土的石山。

⑩瘏: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痡: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云:语气助词,无义。吁:訏的假借字,忧愁。

樛木

《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

——毛诗序

南有樛木 ,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 ,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南有弯弯树,攀满了野葡萄藤。

新郎真快乐,上天降福赐予他。

南有弯弯树,覆满了野葡萄藤。

新郎真快乐,上天降福扶助他。

南有弯弯树,缠满了野葡萄藤。

新郎真快乐,上天降福成就他。

【注解】

①樛:弯曲的树枝。

②葛藟:野葡萄,蔓生植物,枝形似葛,故称葛藟。累:攀缘、缠绕。

③只:语气助词。

④福履:福禄、幸福。绥:与“妥”通,下降的意思。

⑤荒:掩盖。

⑥将:扶助。

⑦萦:缠绕、旋绕。

⑧成:成就。

螽 斯

《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

——毛诗序

螽斯羽 ,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蝗虫拍打着翅膀,成群飞来沙沙响。

你的子孙多又多,聚集起来很繁盛。

蝗虫拍打着翅膀,成群飞来闹哄哄。

你的子孙多又多,聚集起来很谨慎。

蝗虫拍打着翅膀,成群飞来聚成团。

你的子孙多又多,聚集起来很和睦。

【注解】

①螽斯:又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蝗虫的一种。一说“斯”为语气助词。

②诜诜:形容众多群集的样子。

③振振:繁盛振奋的样子。

④薨薨:昆虫群飞的声音。

⑤绳绳:多而谨慎的样子。

⑥揖揖:音义通“集”,群聚的样子。

⑦蛰蛰:众多的样子。

桃 夭

《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毛诗序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火焰。

姑娘就要出嫁了,和顺对待您夫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和顺对待您夫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桃叶茂盛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和顺对待您全家。

【注解】

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②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华:通“花”。

③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④宜:和顺、亲善。

⑤蕡:肥大,指果实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⑥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兔罝

《兔罝》,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

——毛诗序

肃肃兔罝 ,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丁丁响。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大路上。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心腹。

【注解】

①肃肃:兔网繁密整齐的样子。罝:捕兽的网。

②椓:打击。丁丁:击打声。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③公侯:周封列国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尊者,泛指统治者。干:通“捍”。干城,御敌捍卫之城。这里借喻能御外卫内的人才。

④中逵:即多岔口的,四通八达的路。

⑤仇:通“逑”,配偶。

⑥中林:林中。

⑦腹心:即心腹,能尽忠的亲信。比喻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芣苢

《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毛诗序

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了又采车前草,快呀快快采了来。

采了又采车前草,快呀快快采得来。

采了又采车前草,快呀快快拾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草,快呀快快捋下来。

采了又采车前草,捏着衣襟揣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草,整好衣襟兜回来。

【注解】

①芣苢:植物名,即车前草,种子和叶可入药。

②薄:发语词,亦有勉力之意。

③有:采得。

④掇:拾取。

⑤捋:以手握物,向一端滑动。

⑥袺:用手捏着衣襟。

⑦襭: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汉 广

《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毛诗序

南有乔木 ,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 ,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 ,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南方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凉不可歇。

汉水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就像汉水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就像江水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杂草丛生是好柴,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就像汉水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就像江水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杂草丛生是好柴,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就像汉水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就像江水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注解】

①乔木:高大的树木。

②休:休息。息:依《韩诗》当作“思”,语气助词,与下文“思”同。

③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游女: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

④江:江水,即长江。永:水流长也。

⑤方:同“舫”,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

⑥翘翘:本指鸟尾上的长羽,在此比喻杂草丛生,或指高高的样子。错薪:丛杂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取兴。

⑦刈:割。楚:一种丛生落叶灌木,又名“荆”。

⑧归:嫁也。

⑨秣马:喂马。

⑩蒌:生在水中的草,今名蒌蒿,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驹:少壮的骏马。

汝 坟

《汝坟》,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

——毛诗序

遵彼汝坟 ,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 ,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 ,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沿着汝河堤岸走,用刀砍下枝与干。

久未见到心上人,如同早饥心发慌。

沿着汝河堤岸走,砍下树枝当柴烧。

已经见到心上人,千万别把我抛弃。

鲂鱼尾巴红又红,官家虐政如火烧。

虽然虐政如火烧,父母近在莫忘掉。

【注解】

①遵:循,沿着。汝:汝河,源出河南省。坟:濆的假借字,堤岸。

②条:树枝。枚:树干。

③君子:此指妇女对丈夫的尊称。

④惄:饥,一说忧愁。调饥:早上挨饿。调,同“朝”(《鲁诗》此处作“朝”字),早晨。

⑤肄:树被砍后再生的小枝。

⑥遐:疏远。

⑦鲂鱼:鳊鱼。赪:红色。

⑧毁:火,齐人谓火为毁。如火焚一样。形容王政暴虐。

⑨孔:甚、很。迩: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

麟之趾

《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

——毛诗序

麟之趾 ,振振公子

于嗟麟兮

麟之定 ,振振公姓

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

于嗟麟兮!

不踏人的麟脚趾,就像仁厚的公子。

值得赞美的麟啊!

不顶人的麟额头,就像仁厚的公姓。

值得赞美的麟啊!

不触人的麟头角,就像仁厚的公族。

值得赞美的麟啊!

【注解】

①麟:麒麟,传说中的动物。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所谓仁厚诚实的公子、公姓、公族。趾:足,指麒麟的蹄。

②振振:诚实仁厚的样子。公子:与公姓、公族皆指贵族子孙。

③于嗟:赞美的叹词。

④定:顶的假借字,额。

⑤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

⑥公族:与公姓义同。 CyIkILhv9QOE/pvYIUTLTTWEoLMm35teqrAhRGKnvnKuMN1UrH1nCKxlt+/r8P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