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试过程中,除通过有声语言表达思想能力,与考官进行交流,还必须重视通过无声的语言,主要是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实践证明,体态语言往往比有声语言更具感染力,运用得当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而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为应聘成功助一臂之力。如果一个人的身体语言与他的话语相矛盾,人们宁愿相信他所看到的情况,而不是他所听到的。
体态语对内在素质的揭示还具有直观性。语言对内在素质的揭示具有某种抽象性与间接性,而体态语对内在素质的揭示是以形象实在的动作直接流露与表现的。有些行为是下意识的。假如一个人一边回答上司说“完成某种任务毫无问题”,一边下意识地用手抓后脑勺,并流露了一丝疑虑的目光。那么这无疑表明这个人的回答并无绝对把握,可能具有胆大、好强、虚浮等品德特征,需要结合其他测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此外,此举也无声胜有声地说明了体态语揭示内在素质的直观性特点。
体态语的确定性(习惯性、天生性)与失控性(不知不觉、情不自禁、生理反应、瞳孔变化、心跳、出汗、生物电反应等),使体态语对素质的揭示具有某种必然性。
例如,嘲笑他人会“嗤之以鼻”;得意忘形会“趾高气扬”;自身反省会“抚躬自问”与“扪心自问”;愤怒急躁会“颐指怒目”;心藏无名火会“横眉紧锁”、“牙关紧咬”;心里非常高兴会“喜笑颜开”、“手舞足蹈”;人在安详或激动时,总爱叼上一支烟。这些现象表明,内在情感和素质存在着体态语表现的必然性。
下面,再来介绍一下面试过程中考官是如何考查被试者的非语言行为的,以使应试者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
考官对被试者的非语言行为的观察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面部表情的观察
人的面部表情是最为丰富的,有人统计出人脸所能做出的动作表情多达25万种之多。据有关专家研究认为,在求职面试中,从求职者面部表情中获得的信息量可达50%以上。在面试过程中,被试者的面部表情会有许多变换,主试必须能够体察到这种表情的变换,并分析判断其内在心理。如面试中自信不足、心情紧张的被试者往往会面部涨得通红,鼻尖出汗,目光不敢与主试对视,当主试提出某些突然性的问题时,被试者的目光也可能久久地盯着自己的双手或双脚,虽然未做任何语言反应,但这可能反映了其内心的斗争与思考过程。当主试提出某一难以回答或窘迫的问题时,应试者可能目光黯淡,双眉紧锁,带着明显的苦恼、焦虑或压抑的神色。此外,嘴也是整个面部又一表情丰富之处,许多表情与面部整体的肌肉活动有关,但嘴还有些特殊性,有时微笑,嘴角肌肉的微小活动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如轻视、思索、自信、下决心等。面试者借助于对应试者面部表情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判断应试者的情绪、态度、自信心、反应力、思维的敏捷性、性格特征、人际交往能力、诚实性等素质特征。
身体动作的观察
在面试过程中,人的身体、四肢的运动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非语言交流的躯体表现包括手势和身体姿势,按照某些行为科学研究者的看法,手势具有说明、强调、解释或指出某一问题、插入谈话等作用,是很难与口头的言语表达分开的。手势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是经过推敲而运用的。手势的运用是与身体姿势相关连的。借助手势与身体姿势人们可以表达惊奇、苦恼、愤怒、焦虑、快乐、自信、灰心等各种内在心理活动。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的这些表现往往是很相似的。有时言语表现得不够用了,身体姿势与手势的运用就是必须的了。在面试过程中,具有不同心理素质的人,其身体动作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一个情绪压抑郁闷的人除了目光黯淡、双眉紧锁之外,他可能两肩微垂,双手连续地做着某个单调的动作,身体移动的速度相对较慢,似乎要经过很大的努力才行。而一个心情急躁、焦虑的应试者,常常会有无休止的快速手足运动,双手可能在不断颤抖。一个行为退缩、缺乏自信和创新精神的人,会始终使自己的双手处于与身体紧密接触的部位(如双手紧插在衣兜里等),头部下垂。一个人处于紧张或烦躁不安时,往往出现这样一些身体动作,身体坐不稳,仿佛坐椅使之感到不舒服,膝盖或脚尖有节奏地抖动,手指不停地转动手里的东西,相互磨擦,摆弄衣服,乱摸头发等,这些动作往往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是无声的表白。此外,身体姿势的改变也是身体语言中最有用的一种形式。因此,在面试中观察这种改变可以得到从对方言语交流中得不到的东西。比如,面试时被试者开始可能用某种自然的姿势坐在椅子上,但是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他就改变了姿势,双手交叉在腋下,向后靠在椅背上,或跷起一条腿等等。有的这些貌似无关的变动,可能反映了应试者内心的冲突和斗争。此时,他嘴上说的和心里所想的往往不是一回事。
清楚了面试考官通常是根据什么来观察和怎样观察应试者的非语言行为以后,应试者也就可以清楚自己该怎样做了,非语言行为的表现是个长期习惯形成的行为特征,一时恐怕难以改变,但只要你开始关注自己的非语言行为,在面试时有意识地加以调节和控制,还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在面试过程中,各个应试者对考官问题的回答往往大同小异,而各人表现出的非语言行为却千差万别,因此为了区分应试人水平的优劣高下,考官也越来越重视对非语言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判断了。一个素质稍差而非语言行为得体的应试者,相比素质较高但非语言行为欠佳的应试者,往往会获得考官更高的评价。
要避免消极的身体语言
面试考官试图通过你对一些问题的回答观察你在压力下的反应,所以应避免面试过程中的以下消极动作。
(1)经常摸嘴。
(2)回答问题前假声咳嗽。
(3)咬嘴唇。
(4)笑容僵硬。
(5)抖动腿、脚。
(6)交叉胳膊。
(7)无精打采。
(8)回避目光接触。
尽管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但不论你穿戴得多么整齐,如果在别人面前做出掏鼻孔的动作,面试人员一定觉得恶心。也许以掏鼻子为例是极端了一点,但事实上,有此行为者不计其数。也许只是习惯性或下意识的动作,但终究是不干净而且不雅观的动作,实难予人以好印象。因此,绝不可有此失礼的行为。
关于这方面,平日就应该做好清除鼻孔、耳朵之类的工作,以后就不会在人前出丑了。万一鼻孔痒,极需抓痒时,也应先说声对不起后,拿出手帕遮住鼻子,迅速地用手揉捏的方法解决。如果耳朵痒,也要先说声:“对不起,我的耳朵里好像有虫爬进去了。”然后,用手指迅速压挤的办法来解决。这样,当可取得面试人员的谅解,认为你懂礼貌,也不致产生反感。总之任何动作都必须合乎礼仪。
此外,面试时必须保持沉着,不可浮躁,也不可将手动来动去,这些都是无礼的动作。又如,用手去整饰头发或将双臂交叉等,都要避免。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嘴要闭住,嘴巴张开不仅难看,而且仿佛还可以从口中看穿你的心似的。但也不能抿得太紧,否则缺乏亲切感。总之,过与不及,都不是好现象,这点切要加以注意。
回答问题时,不要主观认定回答问题的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先入为主,言不由衷。这种倾向尤其是在回答一些有关自我评价和性格特征类的问题时在应试者中表现得十分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