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当太子杨勇与晋王杨广兄弟相争时,旁观者李渊只是不断地摇头,在他看来,手足相残,又何必呢?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回头看看自己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李渊的心里充满了安慰,虽然自己没有大富大贵,至少儿子们可以保持兄弟和睦,这个世界上有比兄弟和睦更珍贵的东西吗?
然而,世界会变的,一切都会变的,李渊也不知道究竟是从何时起,儿子们变得不能相容,难道就是因为自己的这个皇位?
是的,就是皇位。皇位面前,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君臣,没有兄弟。
同李渊一样,李世民也陷入了迷茫之中,以前他的迷茫是不知道如何尽快平叛天下,而现在他的迷茫是不知道如何走出兄弟相争的困局。古往今来皇位都有排他的唯一性,在竞争皇位的过程中注定不会有大团圆,也不会有哥俩好,那么自己又将如何摆平与建成、元吉的纷争呢?
想了很多天,愁了很多天,李世民抱定了一个信念:随其自然!对于皇位,既不能当仁不让,也不能袖手旁观,一个字,“等”。
“等”不是虚度光阴,而是等待有利的时机!
“等”是将拳头收到自己的怀中,不是不出,而是等待出重拳的机会!
“等”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态度!
善于等待的李世民并没有等待多久,他就迎来了第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杨文干谋反!
其实,杨文干谋反只是一个偶然事件,根源还是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对李世民的算计。
自从兄弟三人的斗争进入白热化以后,建成和元吉的杀机渐起,元吉屡次劝建成除掉秦王李世民。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元吉甚至说:“当为兄手刃之!”
要说元吉也是个混不吝,这个人犯起混来神仙都拦不住,武德初年镇守并州时就是一派恶少的作为,性好畋猎,尝言“我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又纵其左右攘夺百姓,蹂践谷稼,放纵亲昵,公行攘夺,境内六畜,因之殆尽。当衢而射,观人避箭以为笑乐。分遣左右,戏为攻战,至相击刺毁伤至死。夜开府门,宣淫他室。百姓怨毒,各怀愤叹。(李渊咋教育的!)
尽管李元吉是个混不吝,不过他也是个讲信用的人。在对建成作出承诺后,他就一直在寻找除掉李世民的机会。没过多久,他找到了。
这是个什么样的机会呢?原来李渊与李世民要一起到李元吉家做客!这下就给了李元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元吉安排护军宇文宝伏于寝内,欲趁机刺杀李世民,幸好事到临头,李建成又于心不忍,遽止之。为此,哥俩还翻了脸,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有!”
事实上,李建成一方面尚存兄弟情谊,一方面则是投鼠忌器,毕竟老爹李渊与李世民一起到元吉家做客,总不能就在老爹的眼皮底下做掉李世民。一旦老爹翻脸,或许哥仨一起被废,反正皇子有的是,二十多个呢!
李世民躲过了这一次近在咫尺的刺杀,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的敌意却没有丝毫消除,反而变本加厉了。哥俩私召四方骁勇,并募长安恶少两千余人,畜为宫甲,分屯太子宫左、右长林门,号为“长林兵”。这两千余名长林兵成为李建成的关键筹码,在玄武门之变中差点扭转了战局。除了长林兵之外,李建成还把手伸到了外围,密使右虞候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处征调幽州突骑三百,置宫东诸坊,准备补充进太子亲兵卫队,这三百突骑非同小可,久经考验,百炼成钢。有了这三百突骑,太子建成这只老虎就插上了小翅膀。
然而李建成的算盘并没有拨弄太久,没几天,三百突骑的事情就让李渊知道了,这让李渊也吓了一跳。三百突骑既是对李世民的威胁,也是对李渊的威胁,要知道这三百个狠人就在东宫附近,与李渊的寝宫距离之近,李渊用脚丫子都能量出来!
为了保证自己的睡眠质量,李渊叫来李建成狠狠教育了一通,顺便遣散了三百突骑,再顺便把经手此事的右虞候率可达志流放到了雋州。雋州就是现在的四川省西昌市,现在出名是因为那里有一个卫星发射中心,为什么会在那里建卫星发射中心呢?因为那里荒凉,人烟罕至。那么倒退一千多年,雋州这个地方该荒凉到什么程度呢?
看来李渊这个父亲很护犊,对自己的儿子手软,对别人的儿子手辣得一塌糊涂!
得力干将可达志已经被流放到鸟烟罕至的雋州,然而太子建成的棋子并不只这一个,庆州(今甘肃省庆阳市)都督杨文干就是其中的一个。
杨文干当过太子宫的卫士,在工作的过程中成了太子建成的铁杆。经太子推荐,杨文干当上了庆阳都督,因此也成了建成的一颗布局的棋子。
出任都督的前期,杨文干的任务就是招募勇士加以训练,训练期满后就将这些人送到长安,编进太子亲兵卫队,其他的时候则是随时待命,等待太子召唤。
武德七年六月,杨文干等到了来自长安的消息:李渊将在本月前往仁智宫避暑。
按道理说,李渊避暑与一个庆州都督根本没有关系,那么杨文干得到这个消息又有什么用呢?当然有用,因为此次李渊前往仁智宫避暑并非一个人,随行的还有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此时的京城长安只剩下李建成一个人说了算!
看过古装电视剧的人都知道,皇帝离开京城的时期是最敏感的时期。历史上的很多变故都是在皇帝离京期间发生,现在恰恰李渊也离开了京城!
对于李渊的这次离京,李建成也做了两手准备,一手对付李世民,一手召唤杨文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付李世民的任务交给了齐王李元吉,示意李元吉伺机动手,曰:“安危之计,决在今岁!”召唤杨文干的任务则落在了内府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身上,他俩的任务是给杨文干送装备军队的铠甲。
花开两朵,各自斗艳,李建成以为自己两路开花,两路结果,却没有想到,这两路到最后都成了无花果。
为什么两路都会成无花果呢?就是因为送铠甲的这一路掉了链子!
负责送铠甲的尔朱焕和桥公山从长安出发,一路走到了豳州,他们的目的地是杨文干镇守的庆州,此时刚刚走了一半。然而两个人不准备再走了,久在太子身边,他们很清楚此时送铠甲的含义,说白了,就是谋反。谋反可是灭族的罪,自己家里有几颗脑袋够李渊砍呢?哥俩想来想去,终于痛下决心,不往北走了,咱往东走吧!
往北,是杨文干镇守的庆州;往东,是李渊避暑的仁智宫。
往北,可能获得的是未来幸福期权;往东,可能获得的是现金!
比来比去,现金比期权更实在,两人一跺脚,直接把铠甲送到了仁智宫,顺便上报李渊:太子勾结杨文干密谋起事!
太子谋反?别开玩笑了,天下迟早不就是他的吗?
接到奏报的李渊虽然震惊,但仍然心存怀疑,他实在搞不清太子谋反的动机。就在李渊举棋不定时,长安又传来急报:宁州人杜凤举向中央举报,太子谋反。三人成虎,现在已经有三个人说李建成谋反了,莫非是真的?
长于谋略的李渊并没有乱方寸,而是找了个理由召唤太子建成从长安前来晋见,兵法上这叫“投石问路”,试试李建成的深浅。如果李建成真想谋反,那么就让你仓促起兵,首尾不顾;如果不想谋反,那么爷俩就当面把话说清楚,彼此交换一下底牌!
接到李渊召唤的李建成顿时大惊失色,他没有想到送铠甲的一路居然直接将铠甲送给了老爹,这等于直接让老爹看到了自己的底牌,那么接下来怎么办呢?是跟老爹死磕,还是跟老爹服软呢?
太子舍人徐师谟的意见是占据京城,父子死磕;詹事主簿赵弘智的意见则是放弃抵抗,父子和解。
究竟是死磕,还是和解呢?太子建成迅速在脑海中将双方进行了实力对比,颓然发现,自己实在没有跟老爹死磕的资本,自己唯一的资本就是太子身份,然而这个身份恰恰是老爹给予的,自己就是一个狐假虎威的风筝,而控制风筝的线却始终在老爹的手中。
当日,李建成出长安奔赴仁智宫,当面向老爹李渊请罪。距离仁智宫还有六十里,李建成将所有部属留在当地,自己只率十几个骑兵赶赴仁智宫,他要用这个姿态向老爹证明,自己绝无反心。然而尽管李建成计划周密,他还是遗忘了一个关键的环节:庆州的杨文干。
父子相见,分外眼红,李渊眼红是急火攻心气的,李建成眼红是装可怜哭的。高祖李渊大怒,建成叩头谢罪,用力过猛,几乎气绝身死(奋身自投于地,几至于绝)。即便这样,李渊还不准备饶恕李建成,当夜将之软禁于帐幕之中,只提供粗麦饭充饥,指派殿中监陈福严密监视,同时派遣司农卿宇文颖前往庆州,召唤杨文干当面对质。
令李渊没有想到的是,司农卿宇文颖居然是个大嘴巴,原本他的任务只是征召杨文干到仁智宫晋见,没想到一见到杨文干,他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杨文干。
于是难题一下子摆在了杨文干面前,怎么办?反还是不反呢?
事实证明,杨文干是个彻头彻尾的粗人,如果此时不反,太子建成在李渊面前就不会落下太多把柄,顶多落一个结交外官,行为不检,而杨文干一反,太子建成的罪名就坐实了,浑身是嘴也说不清,跳到长江也洗不清了。
杨文干反了,李世民的机会来了,对付这样的小角色,李世民一根小手指头就够了,关键是,太子不可信任了,那么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接到老爹的召唤,李世民大步流星地赶到了老爹面前,李世民曰:“文干竖子,敢为狂逆,计府僚已应擒戮;若不尔,正应遣一将讨之耳。”上曰:“不然。文干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诛其子,当封建成为蜀王。蜀兵脆弱,它日苟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李世民期盼多年的变局终于在这次小规模的叛乱中发生了,只要擒下杨文干,自己就是新太子!
李世民兴冲冲地出发了,在他的眼前,皇位已经在向他招手,只要灭掉杨文干,平息太子建成引发的叛乱,他就是大唐的储君!
然而,世上的事总是充满了变数,在李世民出军之后,一场围绕着太子建成的救赎也随之展开。
齐王李元吉,宠妃尹德妃、张婕妤,这些收过李建成好处的人开始在李渊面前为李建成说情,与此同时,隋唐两朝的老油条、侍中封德彝也在政府中网罗一干人等为李建成说情,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说的人多了,李渊的耳朵也听出了老茧,也听到了心软,毕竟李建成已经当了七年的太子储君,除了这次疑点重重的疑似叛乱,李建成的表现一直很好。再者,前朝杨勇的悲剧就在自己眼前发生,难道自己也要步姨父的后尘吗?废错太子,可是要动摇国本的!
几天后,李渊的态度发生了逆转,不再提废太子的话题,反而解除李建成的软禁,派遣他回长安继续居守,就当一切从来没有发生过。
然而,发生的终究发生,这一切又怎么解释呢?李渊的解释是“兄弟不睦,相互指责”。本着凡事都有替罪羊的原则,这次事件李渊归罪于太子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天策兵曹参军杜淹,是他们撺掇兄弟不和,三个人一起上路吧,流放雋州,别忘了替李渊给可达志问个好。(终于凑齐一桌麻将了。)
数天后,李世民出军进逼杨文干据守的庆州,杨文干全军抵挡不住,全线崩溃,杨文干本人被部将刺杀,人头被送给李世民。这场小规模叛乱,刚开了头,就结了尾。
回军路上,李世民得知父亲变卦的消息,心中只能一声叹息:又白忙活一场!
说到底,杨文干谋反就是一件谜案,疑点重重,我们目前看到的材料来自《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这三种资料一致宣称杨文干谋反,事实上,杨文干的谋反动机又在哪里呢?难道是李建成想提前登基?难道李建成已经感受到来自李世民的压力?即使李建成占据京城,外有杨文干策应,然而这样的胜算有多大呢?只要李渊一纸诏书,李建成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以诛之,难道李建成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吗?
从相关资料来看,当时李建成的地位还比较稳固,目睹前朝废储的李渊在储君的问题上更加谨慎,因为前朝的悲剧历历在目。
然而从李渊最后对此事的处理来看,李渊的结论是“兄弟不睦”,这个结论值得玩味,而三个替罪羊也很有意思,太子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来自东宫,属于李建成的部属,天策兵曹参军杜淹则来自秦王府,属于李世民的阵营。李渊如此处理,实际就是将李建成和李世民各打五十大板!
就此,从隐晦的史料中可以作出一个假设:杨文干谋反其实是李世民的一个反向策划!
事实的真相很可能是这样的:
太子建成和杨文干确有内外呼应的企图,但仅仅是企图,而洞悉这一切的李世民在送铠甲的尔朱焕和桥公山身上做了手脚,让这次原本普通的送铠甲事件升级成了谋反(除了杨玄感,谁会在谋反前连铠甲都凑不齐)。同时征召杨文干到行宫对质的宇文颖也很有可能是李世民的一个棋子,这个人彻底点燃了杨文干的谋反之火。
由于年代的久远、史实的隐晦,历史的真相已经永远地被掩盖在岁月的浮尘之下,我们只知道,“杨文干谋反”的最大赢家原本是李世民,只不过到最后,李渊将两个皇子各打了五十大板。这场疑似叛乱中,杨文干被杀,宇文颖被斩,王珪、韦挺、杜淹被流放,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各自虚惊一场,仅此而已。
然而,兄弟相争,一旦开始,就不会结束,随着第一回合的战平,第二回合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