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辅公袥的二百天

说完了杜伏威的人生结局,再来说亲密战友辅公袥。

辅公袥为什么要兵变呢?难道他不知道这样会害死杜伏威吗?

理由只有一个,利益面前没有兄弟,无论他们曾经有多亲密!

创业之初,杜伏威与辅公袥亲密无间,形影不离,辅公袥比杜伏威年长,杜伏威以兄事之,后来杜伏威家大业大,收了三十多个义子,这三十多个义子管杜伏威叫“干爹”,顺口就管辅公袥叫“干大爷”了(军中谓之伯父)。

开始时,杜伏威和辅公袥对这些称谓都是一笑了之,然而慢慢地,杜伏威发现,自己这个干爹与辅公袥这个干大爷在军中的地位几乎一样,没有任何区别,换句话说,辅干大爷的威望已经影响到杜干爹的威望,这可怎么办呢?尽管大家都是兄弟,但毕竟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然而偏偏杜伏威和辅公袥是两只公老虎,这下就难办了。

盘算多日,杜伏威对身边的人物关系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最终的分析结果出来了:“干儿子比干兄弟更靠谱!”

随即杜伏威进行了高层改组,任命一号义子阚棱为左将军,二号义子王雄诞为右将军,同时任命辅公袥为仆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外示尊崇,实夺兵权。经过改组,干兄弟辅公袥被踢出核心层,无事可做又怏怏不平,怎么办呢?

辅公袥很快想到了一个办法,找到老朋友左游仙学一样手艺吧,什么手艺呢?修道辟谷!

辅公袥难道改了性,真的想当道士?其实当道士是假,掩藏锋芒是真。从这一刻起,亲密兄弟已经荡然无存,留在世上的是不共戴天的两个政敌。

等待了数年,辅公袥等到了机会,武德五年,杜伏威前往长安,辅公袥的机会来了。

为了保持淮南基地的安定团结,临走前杜伏威指定辅公袥主持全面工作,同时指定二号义子王雄诞掌握兵权,辅助辅公袥,临走还交代王雄诞:“吾入京,若不失职,无令公袥为变。”杜伏威这个布局大家都明白,辅公袥当家不做主,王雄诞做主不当家,说白了,在杜伏威那里,干儿子还是比干兄弟靠谱。

然而杜伏威什么都安排好了,就是没有安排好王雄诞的智商。

杜伏威走后,辅公袥的朋友左游仙开始游说辅公袥兵变,经过游说,辅公袥表示同意,然而仔细一想,兵变根本没有条件,兵权都握在王雄诞手里,辅公袥根本无法调动一兵一卒。没有兵怎么兵变呢?很简单,夺兵,从低智商的王雄诞手中夺兵!

辅公袥随即伪造了一封密函,这封密函是以杜伏威的口气写给辅公袥的。在密函里,杜伏威对义子王雄诞的忠心产生了怀疑,并嘱咐辅公袥时刻留心,注意防范。在辅公袥的传播下,这封密函就成了公开信,淮南基地上上下下都知道这件事情,这让王雄诞很恼火,也很没有面子,一生气,一上火,王雄诞装病撂挑子不干了!

王雄诞的智商太低了,怎么就不知道世上还有两个字叫“离间”呢!

趁着王雄诞装病撂挑子的工夫,辅公袥马上收回兵权,控制了大局,随即又发布一道密函,声称是杜伏威写的,信的大体内容是:“兄弟们我回不来了,你们自己好好干吧!”

公开信一出,淮南上下彻底砸了锅,本来起义军与官府的信任度就很低,再加上谣言一散播,淮南马上就从归附转为叛乱。淮南根据地从此不再是杜伏威的护身符,只是辅公袥起事的筹码。

起事之前,辅公袥还征求了王雄诞的意见,此时王雄诞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上了辅大爷的当。面对辅公袥的招降,王雄诞终于恢复了正常的智商:“今天下方平定,吴王又在京师,大唐兵威,所向无敌,奈何无故自求族灭乎!雄诞有死而已,不敢闻命。今从公为逆,不过延百日之命耳,大丈夫安能爱斯须之死,而自陷于不义乎!”随后,王雄诞被干大爷绞杀,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结!

尽管王雄诞的智商不高,他最后的话却是对的。此时的辅公袥起事,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天时,历史已经进入了武德六年,起事已经不再是起事了,而是叛乱!以淮南一隅,又怎么能和唐朝的兵锋相争呢?

王雄诞预言辅公袥叛乱顶多维持一百天,实际上他错了,大错特错了,人家辅公袥的叛乱维持了二百天,整整比他预言的多一倍!

然而一百天跟二百天相比有意义吗?变的只是天数,不变的是失败的结局!

武德六年八月,辅公袥在丹阳登基,自称皇帝,国号宋,修缮南陈故宫自己入住,署置百官,任命道友左游仙为兵部尚书,大修兵甲,转漕粮馈,在淮南正式另起炉灶,与李渊分庭抗礼!

至此,辅公袥称帝,彻底把当年的刎颈之交杜伏威推向了尴尬之地,六个月后,杜伏威在长安暴卒,死因不明,对于杜伏威莫名其妙的死,辅公袥至少得负一半的责任。

当年偷羊赠兄弟,如今以死赠政敌,十二年共同起事的时光,磨灭的是兄弟之情,不灭的是利益之争。

称帝的辅公袥并没有多大作为,上任后的最大业绩可以总结为两条:一场小胜,一场暗杀。

被辅公袥小胜的是他的一个老对手,也是老朋友,不经打的沈法兴。当时沈法兴盘踞毗陵,辅公袥领兵攻克,逼着沈法兴又搬了一次家,仅此而已。

一场暗杀呢,就是暗杀唐朝黄州总管周法明。当时周法明正在战船上设宴请客,辅公袥委任的西南道大行台张善安趁机派出了刺客,刺客们划着捕鱼的小船接近了周法明的战船,战船上的警卫竟然熟视无睹,以为只是渔民正常的捕鱼。趁着警卫松懈,刺客们一跃而上,将喝得面红耳赤的周法明斩于座前!

让你在工作时间喝酒,该!

除了这两条战绩,辅公袥的业绩实在提不起来,然而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做业绩,因为仅仅半个月后,李渊下达了围剿令,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特使李靖、怀州总管黄君汉、齐州总管李世勣四路出击,围剿辅公袥。

都说率军出征讲究好彩头,实际上这次出战,李孝恭却遇到了一个极坏的兆头!

临近出发,李孝恭宴请诸将,大家以水代酒,清水端上来了,初时不以为意,瞬间诸将脸色大变,为什么呢?刚才还清澈见底的水,忽然变成了血红色!凶兆!绝对的凶兆!

诸将面面相觑,李孝恭却举止自若,微微一笑:“这是辅公袥人头落地的征兆!”(此乃公袥授首之征也)言毕,饮而尽之,众皆悦服。

凶兆变为吉兆,关键取决于每个人的心态!

时间进入武德七年,辅公袥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正月十一日赵郡王李孝恭攻破枞阳,一个月后攻破鹊头镇,二月二十二日行军副总管权文诞攻破枚洄等四镇。三月十六日李孝恭攻克梁山等三镇。五天后安抚使任瑰攻克扬子城,广陵城主龙龛降。

此时辅公袥将宝押在了博望山和青林山,在这里他布下了重兵,这是他最后的防线,也是最后的筹码。辅公袥部将冯慧亮、陈当世将舟师三万屯博望山,陈正通、徐绍宗将步骑二万屯青林山,并在梁山长江两岸拉起铁索以断江路。

此时李孝恭与李靖率领水师已经到达舒州,李世勣率步卒一万渡过淮河,攻克寿阳,抵达硖石,各路唐军蜂拥而至,然而遇到了一个难题,守将冯慧亮坚守不出!

冯慧亮借助山势,坚守不出,唐军就是饿狼,也无法对着冯慧亮这个刺猬下口。怎么办?难道就让这个刺猬猖狂?

李孝恭想到了李世民的老办法,不急,先断了他的粮再说!

摸清了冯慧亮的运粮通道后,李孝恭出奇兵断了冯慧亮的粮道。如此一来,冯慧亮的粮草只减不增,断粮迹象已经出现。然而即使这样,冯慧亮还是坚守不战,看样子是宁可饿死,也不战死,难题又扔给了唐军,不能就在人家的家门口傻等啊!

李孝恭召集众将商议,众将一致建议采用蛙跳战术,绕过博望山和青林山,直指辅公袥的老巢丹阳,只要打下丹阳,冯慧亮自会投降。诸将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李孝恭刚准备同意,李靖站起来提出反对意见,大家这才发现蛙跳战术断不可行,勉强为之,定是自寻死路。

李靖曰:“辅公袥精兵虽在此布置水陆二军,然而自己留守的亦为不少,现在博望山尚不能攻克,辅公袥凭借坚城,岂易取哉!进攻丹阳,旬月不下,冯慧亮等尾随我军,届时腹背受敌,此危道也。”

看来蛙跳战术定不可行,那么怎样让冯慧亮这只刺猬露出肚皮呢?李靖支出一招:羸兵挑战,精兵伏击。

羸兵挑战就是安排老弱病残的士兵前去叫阵,诱使对方出兵,等对方倾巢而出时,精兵伏击,一举歼灭。这一招如果用在正规军身上可能不好使,然而用在辅公袥的杂牌军身上,还是很管用的。

李靖派出一批老弱残兵挑战,果然将冯慧亮的大军引到了伏击圈,追击的士兵被杀得七零八落。此时冯慧亮的后续部队又源源不断地赶到,战事的胜负还未可知,然而唐军中有一员大将摘下自己的头盔,向冯慧亮的大军大喊了一声:“汝曹不识我邪?何敢来与我战!”

这个人是谁呢?冯慧亮的大军认识这个人吗?

当然认识,这个人原本在淮南名气就很大,他就是杜伏威的头号养子、左将军阚棱,此时他的身份是唐左领军将军。

阚棱一声大喝,冯慧亮再也收束不住,军中有很多人是阚棱的旧部,听到他威风凛凛的这声大喝,有的下拜,有的干脆放下武器转身逃跑。冯慧亮大军瞬间溃散,军心再也无法收束。李孝恭与李靖乘胜追击,博望山、青林山两道防线一起崩溃,冯慧亮、陈正通逃往丹阳,士卒死伤、淹死一万余人。 fLL/iOIpJxprr6ldJhS1GzyPi6rtgGY7w2CMT89dHm8Ej47ZVmamRv9qhHZRmq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