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什么也别当废太子

如果说废品还有回收利用的价值,那么废太子还有什么价值呢?

杨勇做太子时是国之重器,是奢侈品,是非卖品,当杨坚给他盖上“声明作废”的质检章之后,杨勇的结局还不如盖了黑章的注水肉。从此国之储君名至实归了,储着吧,压根儿就没有用你的那一天。

公元600年十月九日,杨坚召见杨勇。

杨勇见到传诏使节的第一反应是,“不会是要杀我吧?”

还好,杨坚注销的是他的太子之位,而不是他的命。杨坚全副武装地坐在武德殿上,全副武装下面掩盖不住的是他忐忑不安的心,对于他而言,废太子何尝不是一次冒险。

文武百官站在东边,皇室亲属站在右边,杨勇和他的家属站在中间,现在他们是这个帝国最孤立的人,他们最亲近的人正全副武装地坐在上面,他们之间的距离如此之近,却又如此之远。

这是一个哀伤的场景,二十年的储君被声明作废,杨勇的儿子和女儿也被免除了“亲王”和“公主”的名号,在这场朝会前他们还是贵不可言的金枝玉叶,而在这场朝会之后,他们就变成了一群高级政治犯。在那个年代,废太子就是高级政治犯的代名词,至于能够活多久,不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生命力,而取决于新老皇帝的意愿。

杨勇已经身心俱疲,自始至终他都知道他遭遇了一个阴谋,陷入了一个足以毁灭他的旋涡,然而他无能为力。他想反抗,他想拼命解释,最终结果却是他陷入了别人精心制造的流沙之中,越挣扎越沉陷,最后只能听之任之,听天由命。

虽然是一母所生,杨勇和杨广完全是两路人,杨勇活得真实,他不会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的标准;杨广恰恰相反,他可以为了迎合别人的标准委屈自己。这就是兄弟俩的差距,可以说杨勇适合平淡生活,杨广适合政治生活,杨广比他的哥哥更能读懂游戏规则。

相比于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杨勇表现得太温顺了,最后他甚至放弃了为自己辩护的机会。李承乾则不然,在被废之后他使出一个狠招,耿耿于怀地对李世民说了一句话:“我并不想如此荒唐,都是老四李泰给逼的!”这句话尽管没能挽救李承乾,却直接把李泰拉下了水,结果李承乾和李泰斗了多年白斗了,生生让李治捡了个大便宜。

历史从来不允许假设,如果杨勇使出如李承乾一样的恶毒计划,隋朝的历史是否会改写,杨广还有没有机会成为隋炀帝,这一切只能存在于假设之中了。 o8Wp/jXEWaQLyG6zNtdSrdqNIUWqlO6XI1ZSVZehwUwSKKuoFyXFFBhtfjKcLpCX



当狼爱上羊

杨勇被废了,杨广在这场兄弟之争中终于笑到了最后,不过赢得也很辛苦。

公元600年十一月三日,杨坚立杨广为皇太子,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天全国地震了。(其夜,烈风大雪,地震山崩,民舍多坏,压死者百余口。)

不过没有杨坚授意,谁也不敢把皇太子和地震联系到一起,所以说地震也是可以有政治意义的。如果处于废太子期间,这可以说是连大地都发怒了,可是如果处于立新太子期间,也可以这样解释:大地都开心地笑了。

杨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太子之位,马上就用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主动要求太子宫车马用度再减一等,大臣晋见太子不能称“臣”等等。这几条标准算是提到杨坚的心窝里去了,“看,还是老二懂事啊!”

看杨广如此懂事,杨坚也投桃报李,把看押废太子杨勇的任务交给了杨广,这是交心的姿态:“你就踏踏实实做太子吧,天下迟早是你的!”

杨坚的此举就是让狼去看羊,让黄鼠狼去给养鸡场当管理员,在杨广的手上,杨勇再也没有翻身机会了,想要翻身,除非狼爱上了羊,可能吗?在杨广的字典里,他和杨勇不是兄弟,而是天敌。

被拘押起来的杨勇反思了自己的前半生,展望了自己的后半生,反思了半天也没有发现自己有足以被废黜的理由,最终的结论是自己不应该被废,只可惜没有人再听他的解释。

杨勇不断上书给杨坚,然而杨坚半个字也没有看到,有杨广这样的碎纸机挡在前面,是不可能让那么扎眼的东西呈现到父亲面前。

上书不行,杨勇采用了最原始的方法,上树。

上树不是为了逃跑,而是为了呼喊。从此杨勇经常在树上呼喊,期待着用这种原始的方法让杨坚听到,而一旁看守的人像看疯子一样看着他,谁都知道杨勇不会千里传音,想用这样的方法传递消息?太土了吧!

或许是父子之间有特殊的心灵感应,不久之后杨坚果真过问了杨勇的现状,颇有接见的意愿。然而此时杨坚身旁的多数人已经成了杨广的死党,吃了杨广无数黑钱的杨素更是彻底铁了心,他知道一旦杨勇活过来,他就得死,所以为了自己能活,就不能让杨勇见到皇上,回头皇帝心一软复立太子,那自己的身家性命就算是报销了。

杨素很平静地回复杨坚:“杨勇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什么意思?那他是几个人?”

“他已经神经错乱了,可能是灵魂附体了,太医说没希望了。”

杨坚听了默然,心想,可能是这个儿子亏心事做多了吧。

其实这个帝国中,做亏心事最多的肯定不是杨勇,那会是谁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顺便说一下,杨坚认可的皇族族谱中,他认的先祖正是东汉名臣杨震,就是杨震缔造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典故。历史就是这样开玩笑,杨震的后人们确实在不断地做着“天知地知”的事,比如杨坚,比如杨广。 o8Wp/jXEWaQLyG6zNtdSrdqNIUWqlO6XI1ZSVZehwUwSKKuoFyXFFBhtfjKcLpC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