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

关于控制回撤的方式和逻辑链

作者:
@Stevevai1983

发表时间:
2018-07-18;

原帖链接:
https://xueqiu.com/9518372158/110641065

∣10、关于控制回撤的方式和逻辑链∣

我已经很少谈投资策略。一般都是具体分析个股或者和个股相关的事件。因为最近在筹备发行私募。关于控制回撤的理念在私募介绍里面只是简单几笔带过。这里把整个逻辑链捋一遍。

关于投资目标的逻辑链。

1:长期收益越高越好。

这个没有异议吧?

2:回撤越低越好。

这个也没有异议吧?

3:在我心中长期收益的重要性高于回撤。

由以上1,2,3自然推导出投资决策的目标:在不损失长期收益的情况下把回撤做到最低。

好了。下面就是这句话的第一个核心要点:不损失长期收益。

A:我认为中短期股价无法预测。(注:中短期为3年以内)

这个其实是投资的最基础的价值观问题。不可知论vs可知论。有些人认为中短期股价可以预测,那么自然会选择择时来提高收益。我认为这个完全无法预测,那么自然不会择时。同时认为事后的通过控制仓位来降低回撤会降低长期收益,不符合投资目标。不择时意味着一直保持一个高仓位,那么如何做到投资目标的第2个要点:回撤?

B:非相关性理论。一个股票组合的内部非相关性越高那么整体波动就会越低。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股票涨跌之间的联动比较低。涨的时候不会大家一起涨,跌的时候也不会大家一起跌,波动自然就低了。那么这个就是一个在不择时的情况下能降低回撤的有效方法。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今年我A股也挺惨的0收益,但是美股一直涨啊。最近2周一边跌,一边涨,算下来波动非常小,净值居然还涨了1.5%左右。

那么从AB推到出自然合理的选择就是保持高仓位同时关注非相关性。用一句专业装逼的话来概括就是“构建以权益为核心的分散化组合”...

这个投资目标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一直提倡适度的分散。

还是来个逻辑链推导过程。1:永远都有可能误判。

不知道这个大家是否同意?即使你研究再透彻,但是永远有可能误判或者无法预测的黑天鹅突然出现。你研究的越深入那么判断正确的概率会更高,但是永远无法达到100%。

2:只要投资时间够长。“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

当你研究透彻以后就可以说类似“大概率”的话。这在雪球上也天天看见比如“大概率X年翻倍”,“大概率年化15%”,"大概率会涨"等等评论。但是大概率的对面就是小概率。假如你的大概率是90%,那么对应的就是10%的误判。当你投资时间够长,决策累计数量逐渐增多,那么这个10%几乎是必然发生的。这个其实是一个统计概率模型,名字叫binomial distribution。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投资常青树不多,尤其是散户里面的常青树更少。因为散户通常过于集中。即使有投研能力,只要时间一长遇见滑铁卢的概率非常高。

但是当你开始分散以后情况就变了。假设你的投研能力哪怕只有60%的判断正确率。那么只要你足够分散,这60%就会实现,表现为判断正确的比错误的少,带来正收益。当然一个人因为经历,知识,能力圈等各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分散的太多。

由以上1+2推到出: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分散就是最优的解。“在能力范围内”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不能为了分散而强行分散。在能力范围内才能保持你的投研成功率比较高。所以适度分散并不是妥协而是追求长期最高收益的必然选择。

风险提示:上述文章所涉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买入风险自负。 NcR83tuLNaa38NPXRr+KabF+qjfyRtNdP2nEJZZtPD0AFkfWkOQsE9FMJN0k4qc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