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杨天南:如何寻找顶尖的投资家

作者:
@天南财务健康谈

发表时间:
2018-06-25;

原帖链接:
https://xueqiu.com/1175857472/109398245

∣6、杨天南:如何寻找顶尖的投资家∣

非常幸运,我的主题不是讲医药的,否则要被取消了,刚才我看董老师激情四射的演讲,比较激动,我觉得雪球下次再请他做节目,最好是两个椅子,一个是但总在这边,一个是董总在那边,这样更热闹。

我的题目今天是《如何寻找顶尖的投资家》,如何寻找和能不能找到实际上不完全一致,我自己这么多年也算做了一点作业,今天就把作业的一部分挑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定义投资家的“内三外二”

我六年前第一次见雪球的方三文先生,今天我在来的路上想,如果我不是六年前,而是二十六年前能找到雪球这样的平台,那就最好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在二十三年前第一次读到关于巴菲特的书,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当我接着读下去的时候我发现如果你年轻的时候很幸运正好遇到巴菲特、或正好是他的邻居,给他一万块钱,过三十年等你退休的时候能有三个亿。

当时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非常激动,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找到这样的人,我就给他十万块钱,因为十万块我还是拿得起的。但很不幸的是,这么多年,连续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没有雪球,也没有找到巴菲特。我才被逼无奈变成了现在我自己的样子,自己直接做投资。但在这十年、十五年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总结了一些东西。

二十年前我们讲所有成功的投资家、所有成功案例都是美国的投资家,有一些是德国和欧洲的投资家,间或有一些是日本的投资家,中国没有,因为中国股市的历史比较短,没有什么数据的积累。

现在一转眼过去了二十多年,二十年前我去美国留学,十二年前回到中国。这一代人经过十年、二十年的积累,终于积累了一些中国人自己的数据,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今天跟大家顺着这个思路分享一下。

找到顶级的投资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投资家,我自己给投资家定义了五个要素:三个内在、两个外在,“内三外二”。

如果一个人可以称得上这个称号,内在的三个要素是:在穿越周期的过程中跑赢大势、绝对盈利,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人周期之后还是跑输大市、绝对亏损,甚至自己家的财务问题也没解决,这是无法令人信服的,不可能被成为投资家。做到这三个内在还不够,外在还有两个要求,把你的所思所想、你的理念、你的知识体系传播给社会,造福五伦之外的人,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还有一点是“泽被他人”,就是帮助他人也通过投资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总之,穿越周期之后,跑赢大势、绝对盈利、解决问题、传播知识、泽被他人。这五个要素都做到,这样的人可以被称为“投资家”,这是我给投资家的定义。

总之,穿越周期之后,跑赢大势、绝对盈利、解决问题、传播知识、泽被他人。这五个要素都做到,这样的人可以被称为“投资家”,这是我给投资家的定义。

现在中国证券市场已经28年,快30年,我们终于也有了一些投资家。20多年前我们佩服的国外国际投资家,现在中国的一些水平实际上并不比他们低。

读书改变命运

这本书(《巴菲特之道》)是我三年前翻译的,很多朋友还今天拿来签名,很抱歉我不是作者,只是译者,我翻译的这本《巴菲特之道》是第三版,这个事发生在2015年。往前再推二十年,也就是1995年,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第一版,这本书的原版在美国大约每十年会更新一次,因为巴菲特还活着,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投资案例。我在1995年秋天读到这本书的第一版,还未完全被翻译成中文,只翻译了一部分,因缘际会,没有想到的是,整整相隔二十年之后,这本书第三版竟然找到我来翻译,也是我生命中的一种荣耀。当时,我思考了五个月才答应出版社,因为我担心我的水平不够。二十三年前看到的这本书改变了我的命运。“一本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们经常会听到这句话,但在我身上这是真实发生的,因为1995年我读了这本书的第一版之后运气也很好,1996、1997年,正好赶上了一轮牛市,整个市场上证综指大概从500点涨到1500点,我自己在这场牛市中赚了十倍。

十倍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全部身家赚十倍”。那时候年轻没有结婚,也没有商品房,全部身家赚了10倍才有机会去美国读了MBA。也就是在20年前,趁在美国读MBA的机会,我想现在签证困难,如果回到北京再来美国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趁那个时候我见到了心中的偶像 —— 巴菲特。这张照片是2004年拍的,第一张与巴菲特合影的照片是2001年。2001年的照片是巴菲特低着头给我签字,那时候没有数码相机,不可能照了以后就能看出来,回家冲洗才知道,所以很遗憾。

这张是2004年的,我去的时候可能没有中国人,一起参会的美国人非常意外,问我是哪里的,猜日本人、韩国人,我说我是中国人。

十一年 —— 连续撰写财经专栏最长的作家

我2006年回国,一个朋友正好办杂志,他跟我聊天,我给他出主意,结果是说“我们开了编委会,干脆杨老师你给我们写吧。”回国不到一年我答应给杂志写专栏,写了几年以后这个《钱经》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停刊了,不是我写倒闭的啊(笑)。我在《钱经》停刊前最后一期文章叫“解决”,当时我已经不打算写了,因为当时我觉得当初所有答应写专栏的目标全部实现了,也就是刚才说的五个要素的前三个要素都实现了。《钱经》停刊之后,有五个杂志邀请我接着写,但我没有敢轻易答应,因为我担心再写三个月、五个月,移动互联网这么冲击下去,很可能他们还会倒闭。

最后有个杂志叫《中国金融家》,归属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我在这个杂志写,主要是考虑他们不会倒闭。

专栏本来是计划写一年,无意之中已经写了11年。截止上个月是十一年零一个月,把我造就成了中国目前为止连续撰写财经专栏最长的作家。很多人以为我是作家,其实我的本职工作是基金经理,我们公司2014年第一批领取了私募基金牌照,所以很多人说我是“被投资耽误的作家”。

后来出版社来找我,然后就出了两本书。2007年在专栏开始之初,当时我还年轻,跟杂志社讲,大家都说中国股市是赌场,我们不相信,我们觉得巴菲特的东西在中国也可以行得通,大家争来争去没意义,你说跌、他说涨,意见不统一。没关系,我们白纸黑字记录一下,看看行不行。当时因为年轻,所以在全球市场找了七个指数作为标杆PK,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事后我才感觉到。

当时心里没有底,我跟杂志社说写一年就不写了,不知道会怎么样,结果非常不幸,写了一年正好碰到2008年金融危机,所以我们很悲惨,前面的高点6100,远望方觉风浪小,现在已经看不出来那么惊心动魄了。截止到11周年的时候(2018年4月底),每100万大约变成1000万,年化复利22%。

下面三条线是三个指数:香港恒生、道琼和上证综指。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打击之后至今,道琼斯复原并创新高,恒生复原没创新高,中国上证综指到今天还跌了50%。这个专栏从开始时上证综指3500点,现在是3000,十一年下来指数没有涨。

经历的历史特点之一 —— 五次大调整,过去十一年中我们白纸黑字记录了五次调整,例如我们6000点的净值,过了24个月才回到原点。五次打调整的时间加起来我们算了一下,80%的时间我们是不赚钱的。我自己亲身的经历就是这样。

另外一个复利加速现象很有意思。白纸黑字记录从100万到200万用了40多个月,赚第二个100万用了20多个月,赚第四个100万用了1个月,赚第11个100万用了两天。当然最近这几个月是跌的,月初时从1200万跌到现在的1000万左右,二八现象、复利加速,如果我们还能存在,我们认为这些现象会重演。

左边这本书是第一版,集合了这个专栏的前八周年,第二版是两个月新出的,集合了十年半(到2017年10月份)。正好是6000点十周年,所以这本书的最后一篇是《艰苦卓绝&硕果累累》。

今天来的人可能基本都经历过2008年的这次金融危机,说实话十一年前我答应写专栏的事,现在看来非常令人后怕,如果你有上帝般的预测能力,(现在大家都希望能够预测股市),其实即使你能预测的准,比方你要用十一年做一件事情,这十一年中有十年半是熊市,你还干不干?如果十一年前我就知道(股市十年会下跌一半)这个事,我大概率可能不敢干这个事情。但不干就对了吗?也不一定,现在看来好像干了也是对的。如果一个人预测的准确,说6000点过了十年跌了一半,不干也对;但白纸黑字从100万到1000万,干了也对。

翻译投资经典

“巴菲特成功八字诀:与时俱进,良性循环。”这是我给《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写的译者序言,先不说了,今天时间比较紧张。

我翻译了四本书,这是其中三本:《巴菲特之道》,《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今年雪球的朋友老问第三本什么时候出,叫《戴维斯王朝》。

雪球上很多朋友给我发信“你再翻译一下《安全边际》,再翻译一下费雪的《如何选择成长股》”。实际上,前年我给人民大学出版社推荐了三本书:《戴维斯王朝》、《安全边际》、《如何选择成长股》,建议他们从美国将版权买回来。

他们真的从美国这本书的版权重新买回来了,但《安全边际》、《如何选择成长股》没有得到。《戴维斯王朝》这本书我在春节前已经翻译完了,预计不久就会面世。

回到今天主题,这是巴菲特的两个老师:格雷厄姆和费雪,我更关心的是他们一个活到80多,一个活到90多,这很令我们思考,这样的人不止一个。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案例,今天没有机会给大家展开。

两条道路 & 两类人群

说到底,我们买股票不是为了炒股票,玩一玩,但玩一玩的人占市场上百分之八、九十,我们追求的是投资成功,根据经验,我们最后总结下来看,投资成功有两条道路:第一是如何成为像巴菲特那样的投资家。第二是找到像巴菲特那样的投资家。但这个事情也很难,因为成为一匹千里马是不容易的,后来你发现,成为一个找到千里马的伯乐也不太容易。所以我的文章说第一条道路不容易,但我没说第二条容易。

冷眼旁观周围的世界,我们发现两类人:投资成功的人和成功的投资人。

六个字是一样的,仅仅是排列不一样。成功的投资人就是成功的投资家,我自己的观察第一类人远远多于第二类人,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很简单,第一类人找到了第二类人。

通过投资多赚钱有两个方法:提高回报率、扩大本金。

一个普通的人进入股市,是他因为不满足于存银行3%的利息,不满足于买国债利息,不满足于买信托7%的利息,不满足于固收,想多赚一点。包括打听消息,问机构、找主力,预测价格,哪个股票好、哪个板块好,所有这些行为加在一起都是想提高投资回报率。

赚3%的不如赚5%的,赚5%的不如赚10%的。但投资回报率提高到多少百分比,算是到头了呢?人们每年都看到投资冠军,今年300%、或500%,第二年就烟消云散了,但今天在座的人都是想长久,像巴菲特说的:“我只想富一次”。

投资回报到底有没有天花板?

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在美国,20岁、30岁买一个基金,50岁、60岁的时候,二、三十年下来,年化10%的回报就已经非常优秀了,这样的基金非常不容易找。如果你想找到13%或者更高的,有没有可能?有,这两位是比尔。鲁安,和施洛斯,也是活了八九十岁,他们两个都是巴菲特的同学,格雷厄姆的学生。你们在网上看很多文章,施洛斯回报率费后15%点几,鲁安费后回报15.3%。施洛斯的公司只有父子俩人。彼得林奇,13年投资年化回报28%,比巴菲特高,但美国一个财经作家说,13年被分成两个阶段,前七年和后六年,如果买到后六年林奇的基金,回报只有2%点几。

右边的人是雷。达里奥,他写了一本书《原则》,今年很多中国企业大佬都在读这本书,他的公司叫桥水,公司管理资产1000亿美元。在做各位你们有没有人读过《原则》?这本书读完以后,你有没有发现达里奥这么著名的投资家成立以来过去二十一年年化回报率多少?是12%(年化回报)。这些都是世界顶尖的投资家,大家都在顶礼膜拜读他们的书。

有没有比他们更好的?有。

5月份李嘉诚退休,90岁,他说我长江实业上市46年,如果你把每年拿到的分红重新投资到股票里,46年大概能获得5000倍的收益,年化20%。

巴菲特上个月开了第53届公司股东大会,过去53年、60年算下来下来大概年化20%。这就是世界上顶尖投资家的水平。还有没有比他们高的?偶尔的阶段性有,但你们不是想活得长久吗?如果某一年赚10倍,第二年亏很多,第三年再亏一点,拉下来未必比他们高。

巴菲特的年化20%和前四个基金经理的12%和15%回报可能还不一样,因为李嘉诚和巴菲特投资的工具是股份公司,而前四位是基金。也就是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负债杠杆的。所以有人倒推,如果巴菲特管的不是伯克希尔,而是基金,他的业绩很可能不会比他的同学鲁安高。这是有可能的,顶尖投资家就是这样的水平。

我们今天在座的所有人过去学习的所有知识,加上我们未来将要学到的全部知识,我们也未必比这些人的投资水平高。

在不能改变客观规律的情况下,如何多赚点钱?

我们来参会、来问白酒是高了还是低了?我们考虑是不是要买银行,这些都是为了提高投资回报率,但当我们达到和巴菲特一样的投资水平后,能不能再多赚点钱?其实方法还是有的,就是:扩大本金。

如果你的水平和巴菲特一样高,有100万可以赚20万;如果你有1个亿,你可以赚2000万。2000万肯定比20万多,但实际上两者的投资回报水平是一样的。

如何衡量管理人水平?

我们提出来的是穿越周期的表现。

这个基金经理今年赚300%,明年烟消云散,这当然不是我们希望的,穿越周期的表现有没有具体指标?有, 周期滚动收益率

看周期,不要看一年,可以三年算一个周期、五年算一个周期、十年算一个周期。三年有点短,十年有点长。下面我们以五年作为周期,每五年一个周期,不管开始运气好、还是运气好,因为反正你现在也不知道。以周期滚动收益率来衡量过去十一年的实验。如果每五年递次推进,可以推七个周期,来看一下会怎么样。专栏十一年,累计收益率858.4%,年化收益率22.8%。实际上我们的私募基金不比专栏差。

如果十一年画成一个一个柱线图,每12个月是一根柱子,开始是2007年4月,到2018年4月是11年,如果每五年取一个周期,分成七个周期看看无论你是运气好或运气坏最后得到什么结果。。

第一个五年,2007年4月到2012年4月,累计收益112.9%,年化16.3%。

第二个五年,2008年4月到2013年4月,累计收益182.3%,年化23.1%。

第三个五年,2009年4月到2014年4月,累计收益232.1%,年化27.1%。

第四个五年,2010年4月到2015年4月,累计收益293.3%,年化31.5%。第五个五年,2011年4月到2016年4月,累计收益200.7%,年化15.0%。

第六个五年,2012年4月到2017年4月,累计收益241.2%,年化27.8%。。

第七个五年,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累计收益198.0%,年化24.4%。

这是根据公开媒体专栏组合,每五年为周期滚动回报率的测算,最差的一个五年周期年化15%,最好一个五年周期年化31%。。

好的投资都是在坏的时候做出来的 。请大家记住这个话。

巴菲特的公司,当年我去的时候只有12.5人,12个人加上兼职一个(半个人),现在已经变成了25个人。能以25个人呢管理500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的秘诀在于减少摩擦成本。

大家问怎样找到顶级投资家,你要以合适的钱、合适的人找到理念一直的人,这样的合作不仅仅是赚钱,更多是节省时间,节省时间其实是赚命。

投资的三重境界:无知无畏、有知有畏、有知无畏

年轻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厉害,很多都属于“无知无畏”。遭到了打击之后,例如2015年跌下来,现在大家大多到了“有知有畏”的阶段。经历多了、知识多了、经验多了,但已经心存畏惧,畏手畏脚。但这样也不行,我们要经过修炼、经过学习达到“有知无畏”的境界才行。因为“有知有畏”会导致投资回报的降低,便宜的时候反而不敢买。

关于超额回报

大家一定关心有没有超额回报的机会,通过刚才的演讲梳理,有。

当表现不好的时候就有了超额回报的机会,刚才那张图显示的十一年,大家说好的时候(6000点)至今只有五六倍回报,1600点的时候大家都说不好,至今反而有十五六倍的回报。一年只差回报就差相差十倍。也就是说,大家都觉得好的时候,可能反而不太好;我们表现不太好的时候,可能反而存在超级回报的机会。今天有没有超级回报机会?告诉大家一个线索,最近的四、五个月,我们的表现就不太好。

不管走第一条、还是第二条道路,大家要知道投资不是为了消磨时间,因为青春很快就过去了。做出正确的规划、执行正确的理念,10年左右两个周期下来应该见效,15年左右,三个周期下来应该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境界。这才是我们投资的目标。

好,谢谢大家。 +ab4PavmygzM0NDDzh1BL1SlhHb9Lvy+5g12LwEIeFitpoUDbbjxsQaRdUu+cIA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