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白酒行业龙头演义:从1994到2017

作者:
@读懂上市公司

发表时间:
2018-01-29;

原帖链接:
https://xueqiu.com/1830902728/100509565

∣1、白酒行业龙头演义:从1994到2017∣

以白酒上市公司为标本,梳理它们的发展历史,以小见大,进而觉知行业的发展情况。这是本文的写作思路。

至于为什么选择白酒作为研究对象,一来白酒上市公司左不过20家,梳理起来比较方便;二是是想要从中找出好票,看好消费品行业,那就先从白酒入手吧。

一、白酒行业龙头梳理

城头变幻大王旗。

1995年之前,白酒的江湖山西汾酒说了算;

1995之后,先是泸州老窖说了算,后又经历了五粮液、茅台为王的时代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下面的文章,本文整理了各白酒企业的上市时间。见下图。

二、从山西汾酒到泸州老窖

汾酒和泸州老窖称王的时间较短,那个时候市场竞争不充分,总共没几家白酒上市企业。后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五粮液、金种子酒等企业纷纷上市,特别是山西汾酒,其收入就被甩在后面了。

这段我们要讲的是1996年以前的事情。

1 、从双雄争霸到五龙戏珠

①山西汾酒于1994年1月登陆上交所主板,是首家上市的白酒企业;同年5月,②泸州老窖在深交所上市。一直到1995年,这两家公司南北对峙,分别占领着山西和四川的市场。

但四川是天府之国,白酒企业众多,既泸州老窖上市时候,③沱牌舍得和④水井坊都在1996年上市。同年9月,安徽的⑤古井贡酒在深交所上市。至此,白酒的股市江湖,就由双雄争霸发展为了五龙戏珠。

2 、汾酒的退场与老窖的崛起

要问早期白酒企业哪家强?自然是山西汾酒。

但是泸州老窖在1995年反超了山西汾酒;

1996年,泸州老窖是行业收入老大,沱牌舍得排行第二,汾酒第三。

其实这一年,五粮液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了10亿,成为白酒行业的老大哥,只是五粮液是在1998年上市的,所以下图未将五粮液参与排行。

我们回顾下汾酒的退场历程。

早在1991年的时候,汾酒便有3.24亿的销售收入;

1992年4.22亿;1993年5.99亿;但到了1994年就只有5.78亿了。

从此之后其收入跌宕起伏,再没当做龙头。

三、五粮液为王的时代

五粮液在1998年上市,它上市之后,泸州老窖就不是行业老大了;

在此后的15年里(1998—2012),白酒江湖的竞争,是别的白酒企业跟龙头五粮液的竞争。

1 、白酒企业的千禧之年

到2000年,已经有11家酒企完成上市,此时的酒王是五粮液,占全部白酒上市公司收入的30%+。下面是千禧年这11家酒企的市场占有率排行。

2000年的白酒上市家族已经有了11名成员,除了五粮液,酒鬼酒、顺鑫农业、金种子酒、伊力特和皇台酒业,都是新进的上市公司。

2 、白酒企业的黄金十年

2003年—2012年,是白酒发展的黄金十年。

这十年中,五粮液的业绩从63个亿做到了272亿;

茅台从24亿做到了265亿;泸州老窖从12亿做到了115.56亿。

到2012年,白酒上市企业基本集结完毕,除了今世缘、迎驾贡酒、口子窖和金徽酒。下面是2012年白酒市场的竞争格局。

四、茅台为王的时代

千禧年之后,白酒行业发展有两个难关。

一是2008年金融危机;二是2012年下半年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的出台。

对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等企业来说,2012年简直是场灾难,业绩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但是茅台正是利用了这次行业危机战胜五粮液,成为行业龙头。

我们来看下10年来茅台跟五粮液的较量。

(从2007年到2016年)

上图用红色圈出了两块内容。

一是2008年,茅台的销售收入超过了五粮液。那年茅台收入82.42亿,五粮液收入79.33亿,两者差别不大,所以到了2009年五粮液便夺回了王位,并且收入过了100亿元大关;

二是2013年,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出台之后,五粮液业绩开始下滑,但茅台逆势而上,把危机变成了转机,收入不仅反超了五粮液,还突破了300亿元大关。至此,五粮液极不情愿地拱手让了江山,白酒行业进入了茅台为王的时代。

五、还会有下一个茅台吗?

下图是当前我国白酒上市公司的分布地图,除了北京的顺鑫农业,别的都已包含在图中。

白酒行业会不会再出现一个茅台?

我们可以从这19家企业里面找。里面很多企业都有过做龙头的时代,只是好景不长。不过一个政权推翻另一个政权,本就是很平常的时候。所以,五粮液还能不能再崛起一次?山西汾酒还能不能再做大江山?很期待后续的故事。

我们还可以从以后新上市的企业里面找。但白酒企业上市难。我国主要白酒企业在2000年前后就已完成上市,洋河股份于2009年上市,属于后来者居上。遗憾的是,后来者不会有多少。

看来我们得从别的行业里、找出那个行业的茅台了。 gSPUVsIuYjfTr6eIand8hGU0nK2in30uTJh+bRE+/p0sesbzF7DD0CX4NKDATFFh



2

白酒龙头交替史的思考

作者:
@Guilty

发表时间:
2018-04-26;

原帖链接:
https://xueqiu.com/5337790565/106039161

∣2、白酒龙头交替史的思考∣

白酒是一项绝佳的生意,上游原材料充足,下游广大消费者极度分散,行业平均70%以上的毛利率,几乎不需要什么再投资,典型的现金奶牛的生意模式。同时又因为中国的餐饮社交文化,以及白酒所代表的历史文化符号,也阻拦了新进者和替代品。白酒品类才得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而逐渐实现消费升级。

回顾白酒过去的发展历史,从市场经济初期以前的汾酒,再到五粮液,最后到茅台。白酒行业龙头的变迁挺值得思考的。尤其是不同产品属性带来的企业产品定位,发展战略以及渠道的选择,最终汇聚成当前这样一种竞争格局,很难说这是谁能成功是必然的结果。

白酒产品因为酿造工艺和原料的差别大致分为13种,但最早的分类源自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当时只有酱香、浓香、清香和米香四大类。目前,最主流的还是浓香、酱香以及清香。

酱香酒出酒率低(吨耗4.5吨材料),且生产周期一般在5年,基酒品质和纯度高,绝大部分适合做高端;而浓香型出酒率一般(吨耗3-3.5万吨材料),生产周期大约2年,基酒品质高低不均,高端占比不到两成,也造成浓香型白酒企业产品价格带宽的原因;清香型白酒出酒率最高(吨耗2-2.5万吨材料),生产周期相较浓香型在发酵阶段时间更短,但同时基酒品质整体偏低,产品多数定位低端。

在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开放初期,可以说是清香型白酒称霸的时代。这个阶段仍处于温饱尚未完全解决的状态,而酿酒所需的粮食却消耗巨大。从1988年国务院《放开名烟名酒价格提高部分烟酒价格的宣传提纲》文件中可以知道,1987年全国酿酒耗用粮食1400万吨,这相当于当时十亿人口一个月的平均口粮,此外,1980-198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仅1100+万吨。这个阶段,出酒率高且生产周期短的清香型白酒颇受欢迎,而山西汾酒也是自1985年开始连续10年夺得白酒桂冠。但也同时埋下伏笔,产品属性带来定位大众低端的缘故,大概率使得其在后期无缘持续化的消费升级。而也是在1988年开始,国家放开部分白酒的定价,竞争开始加剧。

在90年代后,由于人们摆脱了温饱问题,开始衍生出更多的需求,这个阶段浓香型白酒顺利接上清香型白酒的位置,奠定了浓香型市占率最高的地位。最主要的原因除了浓香型白酒产品价格带宽能满足各层人民需求外,也与泸州老窖70年代间对浓香白酒酿造工艺和理论的广泛传播有关。这个阶段,五粮液凭借其品牌力,大力发展系列酒,在渠道端采取提供OEM服务,衍生出大量的子品牌,既提高了产能利用率,也为五粮液带来大量的收入,并于1994年夺得白酒桂冠。与此同时,过多的子品牌分化了高端品牌的品牌力,对终端渠道的管控混乱使得价格紊乱,为后期被茅台超越埋下伏笔。

白酒黄金十年阶段(2003-2012),茅台因为产品始终定位高端而使得品牌力维持良好,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快速提升的同时也拉动了高端白酒的需求。这个阶段茅台和五粮液可以说是相爱相杀,在争夺绝对价格第一的时候采取了各种手段。但渠道的选择不同导致五粮液渐渐的败下阵来。茅台因为一直定位高端,消费群众少且优质,因此在渠道上比较注重个人消费的专卖店,并以优质客户为基础扩散自己的品牌力,算是借助了意见领袖的作用。

2013年开始的三公消费限制,导致了白酒行业深度调整,但同时也奠定了茅台成为白酒老大的基础。茅台因为渠道扁平(小商制),对终端渠道管控较好,叠加此前渠道利润空间多的原因,使得茅台在调整期阶段稳定出厂价不变应对,而五粮液(大商制)和1573(柒泉+品牌专营)均出现了价格浮动的情况,原因便是渠道链较长,对终端管控不严。最终导致了高端白酒茅台五粮液1573大概721的竞争格局。

回顾整个白酒行业发展历程,可以说茅台只是针对其产品属性选择了合适的发展战略和合适的渠道,并在恰当的时候没有犯错。高端定位+酱香产品属性+小商渠道最终形成了当前最强的白酒品牌。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因为浓香白酒特点,不得不发展多个系列酒,因此也难以选择像茅台那样的小商模式,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五粮液与泸州老窖也各自犯下一些错误,如五粮液大力发展子品牌甚至为其他企业代工,泸州老窖一段时间定位做民众喝得起的名酒等。但就我个人而言,如果站在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当时所处的位置,或许也很难做出更优质的抉择。 gSPUVsIuYjfTr6eIand8hGU0nK2in30uTJh+bRE+/p0sesbzF7DD0CX4NKDATFF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