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四节 <<<

说言外之意,听弦外之音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因为每一次语言表达都是为了展现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话语当中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态度、情感等等。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说一件事不适合直接说明,因为这样会让自己显得无礼,同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这时候就需要含蓄地进行暗示,用言外之意传递自己的想法或者建议,这样的话既可以不损伤对方的面子,也可以让对方更加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而想要掌握这种能力就需要我们学会含蓄的表达,同时,要听懂对方的弦外之音,多观察别人的言谈举止,进而做到“闻弦歌而知雅意”。

在许多社交场合中,很多时候旁敲侧击、含蓄暗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达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想持续下去,就需要双方都处于一种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才行。而且言语伤人,就算是无心之失,也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进而影响双方的交流。尤其是在双方存在长幼之序、上下之别的时候,善用“言外之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显得更为重要。

魏晋南北朝时南朝的齐高帝曾经和当时的大书法家王僧虔一起学习书法。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齐高帝想知道自己的书法到底练到怎样的水平了,于是就问王僧虔:“你和我的字谁写得好?”其实这个问题是比较难回答的,因为作为臣子,不能随便贬低皇帝的能力,如果说了实话可能会伤害皇帝的自尊心,让君臣关系陷入糟糕的局面。

但是如果说齐高帝的字比自己写得好,又会是违心之言,而欺君之罪也是大过,要是皇帝只是开玩笑地询问,自己一味地夸奖,只会弄巧成拙。王僧虔想了一会儿,回答道:“我的字在臣子中写得最好,您的字在君王中写得最好。”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有很多,王僧虔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明确了,但是也没有直接说皇帝的字不如自己。齐高帝领悟了王僧虔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后,一笑了之,不再提这件事了。

除了可以通过语言内容和说话方式表达内心想法外,说话时的语速、语调、语气也能表达某些言外之意,进而影响沟通的效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愤怒的时候说话言辞犀利、声音大、语速快,想把自己的愤怒之情全部发泄出来。此外,语调在传递信息时的重要性也不容忽略,某些时候,语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语言内容。例如,意大利著名影星罗西经常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虽然罗西只会说意大利语,但是他在别的国家和地区还是有很多粉丝,这是因为他可以只凭语调就让对方明白自己要表达的意思,用强烈的情绪感染观众。

最有趣的是有一次外宾请他表演一出悲剧,罗西同意之后就用意大利语表演起来,在场观众的情绪都被其生动的表情、富有磁性的声音和跌宕起伏的语调感染了,甚至有许多人都流出了眼泪。这时一位意大利人走出大厅,在走廊里大笑起来,原来罗西根本不是在表演什么悲剧,而是在念宴会的菜单。由此可见语调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交谈过程中想要说服对方,一定要善用自己的语调。

《礼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声音的话:“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由此可知,声音的变化与人的内心活动直接相关,我们通过对方说话的内容、语气等,反过来研究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能为自己在交流中赢得先机,掌握心理博弈的主动权。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声音尖锐、响亮,则说明这个人处在一种极度兴奋或者极度愤怒的状态中,但也有可能是过于激动、紧张所致;如果一个人的声音缓慢、低沉,则说明这个人的内心十分平和。习惯大声说话的人,通常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喜欢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别人身上;如果在谈话的过程中,一个人的语调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单调、呆板,说明这个人是一个非常难接触的人,表现得有点冷漠。语调变化频繁的人,则内心情感非常丰富,容易意气用事。

“言由心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口头禅”。“口头禅”作为一个人说话时的习惯用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口头禅”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性格、生平遭遇、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人性格的特殊表现,我们可以通过它迅速地了解一个人。

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总是把“万一”“我不行”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个人的内心是不太自信的,因此同这类人交流的过程中,要多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与之相反的是,一个人经常说“没事,交给我你就放心吧”“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这类话,那就表明这个人过于自信,容易导致细节上的疏忽,因此和这类人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对方对自己的全部意图都能准确地理解。如果一个人在表达建议的时候,喜欢用“说真的,我感觉”“我跟你说一下”之类的口头禅,说明这个人是非常在意对方感受的一个人,特别担心对方对自己不信任,同这类人打交道时,需要我们在必要的时候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有些时候还要肯定对方的说法,这样的话对方才愿意敞开心扉和我们交流。喜欢说“随便”“不知道”的人多半是不愿承担责任的人,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应当尽量避免选择这类人,否则出了问题都是你的错。而那些天天说“郁闷”“无聊”“没意思”的人,经常会传播一些负面情绪,要尽量避免和这类人共事,以防影响自己的心态。

曹操不仅是一个雄才伟略的战略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非常能体会别人的“言外之意”、善听“弦外之音”的人。曹操作为统一北方、为曹魏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的枭雄,他的儿子个个都是才华横溢。其中曹植最得曹操喜爱,因此曹操在立继承人时,就在长子曹丕与曹植两人之间反复考虑,很长时间都拿不定主意。于是,曹操就找到谋士贾诩,询问他的建议。此时曹操积威正盛,如果直言曹植不合适,那么一方面会惹得曹操不高兴,另一方面又有曹丕党羽之嫌,这样做不符合贾诩的处世哲学,于是贾诩就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

曹操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疑惑,于是就问道:“你为什么不说话呢?”贾诩回答道:“我正在想一件事情。”曹操就问:“你在想什么事情呢?”贾诩答道:“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后招致灾祸的事情。”曹操听完之后立刻明白了贾诩想要表达的意思,于是“哈哈”大笑了几声,从此以后曹操再也不提废立之事了。贾诩也因此深得曹操的赏识,最终官至三公之一的太尉,以77岁高龄得以善终。 Kf3sxsTTNoRJ2nhRKZk9H/UYTJKh8kHrs3qYmSxmmqPMHGWpp9M+4WRER3EpCHh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